绵竹汉旺:6月21日仁爱学堂纪事(阿甲记)

标签:
四川绵竹汉旺地震帐篷学校仁爱学堂志愿者教育 |
分类: 情系四川 |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0
学堂大事:
1、今天是周六,不过学堂周末继续上课。牛鼻村学堂又增加了三名学生报名,上了晨读课、文化阅读课、英语课和音乐课,因第三节课下大雨,军训课暂停。小易(中华之心志愿者)暂无力承担牛鼻村学堂的课程,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由这边的老师代管。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1
牛鼻子村学堂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2
又有孩子来报名了
2、群新村仁爱学堂,上午上课如常,以军训课、文化阅读课、美术课、晨读课为主。今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军训课,两位教官组织全体学生列队走出学堂,四人分为一组,到村里的公共区域和灾民安置区帮助清理垃圾,孩子们热情很高,村民们也非常欢迎。我们希望通过类似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公益意识,同时也是对村民的公益意识教育。
3、下午群新村学堂的兴趣与阅读课照常进行,不少孩子不到一点就早早来到,但正式借阅从一点半开始。孩子们排着队一个一个进入阅览室借阅,然后回到座位上安安静静地读书,一些孩子的那种如痴如醉的状态令我们非常欣慰。大约一小时后,当有些孩子出现疲态时,我们开始组织集体活动。先由阿甲老师给孩子们说故事(大声读书),不想听故事的孩子可以在一旁自己读书;后来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练习说故事;最后,陈超老师带领学生唱歌、做音乐游戏。三点半后,下午的活动结束。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3
排队借书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4
很有秩序吧:)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5
读得多专心!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6
写得也很专心!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7
唱唱歌休息休息吧
4、目前,学堂开设的几个主要课程都颇受孩子们的欢迎,包括:晨读、文化阅读、军训、美术、音乐、趣味英语。这里的孩子平时都说四川本地方言,教师普遍只说方言,只有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才勉强使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当地的家长反映,这段时间孩子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开始说普通话了;而且话比以前多了。有位家长说,他有两个孩子,一个上五年级,一个上初一,上初中的孩子是东汽中学的,地震后一段时间很不爱说话,有两天既不吃饭也不说话,所以他对学堂非常欢迎,对老师们的工作也非常感激。
5、下午,有一位特殊的女孩潘玉丽自己跑到学堂来想报名上学。她已经十三四岁,该上中学的年纪,但上完幼儿园就没有再上过学,她是妈妈带着她改嫁到这个村来的,她有先天的心脏病,活动稍微强烈一点(比如一口气走几百米)就感到力不可支,需要蹲下来休息。她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这些情况是我们从旁了解到的。我们很同情她的遭遇,但不敢贸然接受她报名,便请其他孩子邀请她妈妈到学堂来。她妈妈介绍,由于家庭条件很困难,一直没办法为这孩子动手术(据说医生认为可以通过手术使其康复),所以这样的状况持续到现在,也没有学校愿意(敢于)接受她的孩子上学。我们对她妈妈说,学堂随时欢迎这女孩到这里来上课、读书,她可以量力而行,不必跟着课程,愿意到哪个班就可以到哪个班(建议先从低年级班上起),据我们短暂的观察,这女孩有一定的学习和沟通能力,而且对读书非常渴望,希望家长能克服困难,尽量每天接送,不行的话请其他同学陪同上学放学。
6、下午放学后,我送一群孩子回附近的家,顺便到他们家去看看,拜访家长。短短10分钟不行的路程,我们一起走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因为孩子们实在太热情了,他们一路拉着我又聊又玩,到家时一定要送我一些东西:水果、鲜花、饼干、矿泉水、牛奶等等,虽然都是一小把,但也把我装备得满满当当。家长大多不在家,但遇到的村里人一听说老师来了,都热情地不断地说着“谢谢!谢谢!”最后与孩子们告别时,他们一轮一轮地高喊“老师,再见!老师,再见!”直到我走出他们的视线。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8
这是我第一次送这群孩子回家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9
村里的孩子早当家:)
6月21日晚阿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