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海电影节。在能容纳一千多人的上海影城一号大厅里看《深夜食堂》是件诡异的事情。黑暗中,以往用来看这部日剧的电脑屏幕仿佛被放大了一百倍,悬在半空中,偌大的大厅里鸦雀无声,就像一个人在空旷的卧室里独自面对电脑。但当银幕亮起,你会发现黑暗中均匀分布着一千多颗人头呈45°角面向前方,大家的发型和头型各有不同,但大家的眼神都和你一样,闪闪发光。于是你明白,那个放大的电脑屏幕是你的,也是一千多人的,在这个大厅里,坐着你和放大了一千倍的你们。

电影版的《深夜食堂》,死亡的气息贯穿始终,从片头便出现的骨灰盒到那个因福岛海啸而丧妻的男子,甚至一度我以为小林薰试验的老板也患上了绝症,但在这种死亡阴影的笼罩下,它依然让我感觉温暖,这种温暖主要来自于多部未华子饰演的美智子的那段独白:外婆处于弥留之际,她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用心做了好吃的便当给外婆,外婆夸奖了美智子,美智子很高兴,虽然很快外婆逝去,但她难掩喜悦,被妈妈责骂。时隔多年,现在想起那段往事,性格内向的美智子能想起的,还是因为做了好吃的食物而被外婆夸奖。
美智子的这段独白深深打动了我,我认为它也是对《深夜食堂》的终极解读:食物就代表和传递着人们之间的感情。甚至我觉得,这种解读也适合于很多美食类的电影,比如《浓情巧克力》、《饮食男女》等。《深夜食堂》在这种情感的表达上更高了一层境界:因为一个人的死而感到高兴,似乎很荒谬,但外婆死前最后一件事就是吃到了美智子做的好吃的食物,我分外能体会到这个细节中所蕴藏的辛酸而又温暖的东方式情感。
我一个人在深夜用电脑看某部大片或日剧时,偶尔会想:会不会有人也和我一样, 在此刻干着同样的事情?其实自己也知道,就算有很多人在这一刻和自己一样寂寞,一样独自面对电脑屏幕,一样为着同一句对白而感慨,也并不具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用通俗的说法就是“然并卵”。《深夜食堂》结束前,我一直以为是这样,放映厅里绝大部分时间是沉寂的,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我还是坐在自己的电脑屏幕前。我不知道是电影让我投入,还是大家真那样安静。日本人对于情感的拿捏恰到好处,在泪点和笑点之间游走,让我不胜唏嘘又倍感温暖,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字幕出现,我下意识开始拼命鼓掌,然后影院中同时响起极热烈的掌声,在黑暗中经久不息。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我们一起坐在黑暗中,是有意义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