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叶问2》的几点感想
(2010-05-01 12:25: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评 |
《叶问2》的主角是谁?是英国拳王龙卷风。当无数中国人迈过倒在地上的龙卷风的时候,没有人还想多看这个失败的拳王一眼,更没有人意识到,他像白求恩一样为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龙卷风来到之前,香港人,最起码是香港武术界,是一盘散沙,他们不仅排斥外来者,而且自己人之间也勾心斗角。叶问在香港的生存举步维艰,四处碰壁,已经沦落到了在大街上教拳的地步。龙卷风的到来,给叶问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遇,从日军沦陷区过来的他很明白,打倒100个中国人,也不如打倒一个洋人的效果来得更好。可以说,从叶问明白这一点的时候起,龙卷风就已经注定会倒在中国的拳台上。
《叶问2》中对于龙卷风的处理,遵循着经典的愤青逻辑。龙卷风的第一次亮相,是郑则仕在拳台下和英国佬谈黑钱的时候,洪金宝在台下大声喧哗,引起了龙卷风的强烈不满。龙卷风的表现,给之后他被打败时的掌声埋下了第一颗种子。不过,试想如果你正在专心练习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形容多少有些猥琐的胖子大喊大叫,你的心情会如何呢?
洪金宝的死,是一个悲剧,可这悲剧并非是龙卷风造成的。公平来讲,龙卷风是戴了拳套的,而且他不用踢腿,在这两点上,中国武术占了很大便宜。如果说有人要对洪金宝的死负责任的话,那应该是裁判。本来甄子丹是可以抛出白毛巾终止比赛的,可是洪金宝阻止了他。裁判也有权利对场上选手的状态及时作出判断,在洪金宝不能够继续比赛的情况下应该及时终止比赛。可是裁判并没有这样做,就这样,在比赛没有任何人予以终止的情况下,龙卷风只能是继续猛击洪金宝,他的这一行为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因为我们在后面可以看到,被打成猪头的甄子丹是如何绝地反击,将龙卷风击倒在地。
甄子丹和龙卷风的比赛,是全场最高潮,全国各地的《叶问2》几乎场场必现的掌声也是在这里出现的。虽然龙卷风有一次在比赛停止后偷袭叶问,但是叶问没有戴拳套,而且反复使用踢腿,可以说二人勉强扯平——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英国拳王多少是吃了些亏的。裁判在这一次的表现再次让人失望,在龙卷风偷袭叶问之后,裁判得出的结果是叶问在余下的比赛中不得再踢腿,而龙卷风最后被叶问按在台上痛打,裁判也出现了集体缺位,没有人出于保护本国选手的原则吹偏哨。这样的判罚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欧冠半决赛第二回合国米对巴萨的比赛。
我们可以看到,和很有职业精神的龙卷风相比,裁判的恶,才是首恶,无论是在《叶问2》里洪金宝的死,还是今天的诸多食品安全事件,裁判和相关监管部门的缺位,一直是中国人面临的最大威胁。我要是导演,就会在片尾把裁判揪出来痛打一顿,为洪金宝报仇,为叶问报仇,为龙卷风报仇……
排在第二的恶,是中国人自己的恶。在佛山的时候,中国人内部之间的矛盾一样存在,在香港,因为经济更发达的因故,中国人之间的矛盾更甚。日本人和英国人解决了这个几千年来中国人自己都未能解决的问题,不过这也只是存在于电影之上的一种美好期望,因为我们知道历史上在忽必烈和多尔衮面前,中国人并没有如此完美的表现,即使是今天,中国人的自尊也更多地表现在网络上和电影院里。《叶问2》的配乐由上一集中被痛殴的日本人来完成,而无论是甄子丹还是黄晓明,国籍都已经不在内地了。如果还有《叶问3》,摆在编导们面前的最大课题是,去哪里找新的敌人来博取电影院中的掌声和票房?阿凡达星球吗?
下面再来谈一下影片中的动作戏。《叶问2》最被人称颂的是动作戏,不过我对咏春的怀疑,从《叶问》开始就未曾停止。道理很简单,甄子丹的咏春,以极快的速度动辄给人来上几十拳,在我看来更像是给对手作按摩。在我印象中,李小龙的咏春似乎不是这样的,电影之所以这样处理,无疑是为了好看,为了甄子丹每击出一拳,都能博观众的一声喝彩。试想如果一拳就可以解决战斗,观众喊了一声就戛然而止,爱国之心就必然无法充分得到释放。前不久的CBA总决赛第二轮里,杜锋和黑人外援查尔斯发生冲突,杜锋先用头撞了一下查尔斯,查尔斯安然无恙,随即给了杜锋一个摆拳,杜锋应声而倒,不省人事,后来被确诊是脑震荡。杜锋没有挨上几十拳,他的对手只用了一拳解决战斗,对甄子丹的咏春拳来说,电影里有多完美,现实就有多残酷。
另外一点,我对动作片的要求底限是,至少你不要违反牛顿的经典力学,当然,这个底限成立的前提是动作戏不要去挑战量子力学,从现阶段来看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人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人被打到桌子边缘可以不凭借任何外力而不摔到桌子下面去?看到被很多人称颂的叶问和洪金宝的圆桌对决,我屡次看到这一怪异的场景出现,这就等于承认人可以扯住自己的头发飞上天一样。
或许在量子物理的领域,这样的情况真有一天会出现吧。圆桌对决其实是一场很失败的动作戏,洪金宝年事已高,打起来明显有点力不从心,整场戏的剪接也不能说流畅,动作设计更是形式大于内容,华丽有余,却根本禁不起推敲。片中类似的动作场面还有很多,比如鱼档群殴,简直是匪夷所思,漏洞百出,客观来说,洪金宝的动作设计功力,和袁和平等人相比,基本上不在一个级别。
在龙卷风来到之前,香港人,最起码是香港武术界,是一盘散沙,他们不仅排斥外来者,而且自己人之间也勾心斗角。叶问在香港的生存举步维艰,四处碰壁,已经沦落到了在大街上教拳的地步。龙卷风的到来,给叶问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遇,从日军沦陷区过来的他很明白,打倒100个中国人,也不如打倒一个洋人的效果来得更好。可以说,从叶问明白这一点的时候起,龙卷风就已经注定会倒在中国的拳台上。
《叶问2》中对于龙卷风的处理,遵循着经典的愤青逻辑。龙卷风的第一次亮相,是郑则仕在拳台下和英国佬谈黑钱的时候,洪金宝在台下大声喧哗,引起了龙卷风的强烈不满。龙卷风的表现,给之后他被打败时的掌声埋下了第一颗种子。不过,试想如果你正在专心练习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形容多少有些猥琐的胖子大喊大叫,你的心情会如何呢?
洪金宝的死,是一个悲剧,可这悲剧并非是龙卷风造成的。公平来讲,龙卷风是戴了拳套的,而且他不用踢腿,在这两点上,中国武术占了很大便宜。如果说有人要对洪金宝的死负责任的话,那应该是裁判。本来甄子丹是可以抛出白毛巾终止比赛的,可是洪金宝阻止了他。裁判也有权利对场上选手的状态及时作出判断,在洪金宝不能够继续比赛的情况下应该及时终止比赛。可是裁判并没有这样做,就这样,在比赛没有任何人予以终止的情况下,龙卷风只能是继续猛击洪金宝,他的这一行为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因为我们在后面可以看到,被打成猪头的甄子丹是如何绝地反击,将龙卷风击倒在地。
甄子丹和龙卷风的比赛,是全场最高潮,全国各地的《叶问2》几乎场场必现的掌声也是在这里出现的。虽然龙卷风有一次在比赛停止后偷袭叶问,但是叶问没有戴拳套,而且反复使用踢腿,可以说二人勉强扯平——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英国拳王多少是吃了些亏的。裁判在这一次的表现再次让人失望,在龙卷风偷袭叶问之后,裁判得出的结果是叶问在余下的比赛中不得再踢腿,而龙卷风最后被叶问按在台上痛打,裁判也出现了集体缺位,没有人出于保护本国选手的原则吹偏哨。这样的判罚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欧冠半决赛第二回合国米对巴萨的比赛。
我们可以看到,和很有职业精神的龙卷风相比,裁判的恶,才是首恶,无论是在《叶问2》里洪金宝的死,还是今天的诸多食品安全事件,裁判和相关监管部门的缺位,一直是中国人面临的最大威胁。我要是导演,就会在片尾把裁判揪出来痛打一顿,为洪金宝报仇,为叶问报仇,为龙卷风报仇……
排在第二的恶,是中国人自己的恶。在佛山的时候,中国人内部之间的矛盾一样存在,在香港,因为经济更发达的因故,中国人之间的矛盾更甚。日本人和英国人解决了这个几千年来中国人自己都未能解决的问题,不过这也只是存在于电影之上的一种美好期望,因为我们知道历史上在忽必烈和多尔衮面前,中国人并没有如此完美的表现,即使是今天,中国人的自尊也更多地表现在网络上和电影院里。《叶问2》的配乐由上一集中被痛殴的日本人来完成,而无论是甄子丹还是黄晓明,国籍都已经不在内地了。如果还有《叶问3》,摆在编导们面前的最大课题是,去哪里找新的敌人来博取电影院中的掌声和票房?阿凡达星球吗?
下面再来谈一下影片中的动作戏。《叶问2》最被人称颂的是动作戏,不过我对咏春的怀疑,从《叶问》开始就未曾停止。道理很简单,甄子丹的咏春,以极快的速度动辄给人来上几十拳,在我看来更像是给对手作按摩。在我印象中,李小龙的咏春似乎不是这样的,电影之所以这样处理,无疑是为了好看,为了甄子丹每击出一拳,都能博观众的一声喝彩。试想如果一拳就可以解决战斗,观众喊了一声就戛然而止,爱国之心就必然无法充分得到释放。前不久的CBA总决赛第二轮里,杜锋和黑人外援查尔斯发生冲突,杜锋先用头撞了一下查尔斯,查尔斯安然无恙,随即给了杜锋一个摆拳,杜锋应声而倒,不省人事,后来被确诊是脑震荡。杜锋没有挨上几十拳,他的对手只用了一拳解决战斗,对甄子丹的咏春拳来说,电影里有多完美,现实就有多残酷。
另外一点,我对动作片的要求底限是,至少你不要违反牛顿的经典力学,当然,这个底限成立的前提是动作戏不要去挑战量子力学,从现阶段来看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人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人被打到桌子边缘可以不凭借任何外力而不摔到桌子下面去?看到被很多人称颂的叶问和洪金宝的圆桌对决,我屡次看到这一怪异的场景出现,这就等于承认人可以扯住自己的头发飞上天一样。
或许在量子物理的领域,这样的情况真有一天会出现吧。圆桌对决其实是一场很失败的动作戏,洪金宝年事已高,打起来明显有点力不从心,整场戏的剪接也不能说流畅,动作设计更是形式大于内容,华丽有余,却根本禁不起推敲。片中类似的动作场面还有很多,比如鱼档群殴,简直是匪夷所思,漏洞百出,客观来说,洪金宝的动作设计功力,和袁和平等人相比,基本上不在一个级别。
前一篇:国际纵队的“胜利”
后一篇:来自火星的娱乐报道之江湖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