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上路
(2010-01-28 18:47: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上个世纪末,刚用上CD的时候,我写过一个东西,抒发了对磁带的恋恋不舍。不舍归不舍,我那篇东西的题目还是叫《相见不如怀念》,事实也的确如此,从那之后,我一耳朵磁带都没有听过。10多年过去了,我听的是CD,WAV,MP3,APE,WMA,FLAC,AAC,DTS,PCM。我常混的一个发烧论坛里,最近掀起一股追捧老DAT机的热潮。DAT,就是使用数字录音带的录音机,体型巨大,耗电巨大,机械复杂,只能快进和快退,录一首歌要好几分钟,现在听这玩意我都嫌折寿,更别说磁带了。
在牛年里,我购入的数字设备总共有,SONY的D50数字PCM录音机,柯达便携ZX1摄影机,联想全键盘手机一部,魅族M8一部,SONY的MD机一部,这些数字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对它们来说,这个世界和它们的结构一样简单,就是一串串的数字而已,它们把这个世界肢解,分门别类地分离成0和1,转化成不同格式的文件,储存在一个个闪存里面,然后把我的意图如法炮制,无数模拟的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被发送到新浪博客上,发送到开心网上,发送到无数的对话框中,发送到无数的跟帖后面,如果QQ聊天室还在的话,它们还会被发送到QQ聊天室里。托网络和手持终端的福,这种发送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面对这个数字时代,习惯是个必须被打破的东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掏出手机看书的时候,无数次地听到人们带一点骄傲的口吻说“哦,不好意思,我不习惯在手机上看书”,其实当年从手写到键盘录入,我们也不习惯,从繁体到简体,我们也不习惯,从默片到有声电影,我们也不习惯,从竹简到造纸,我们也不习惯。习惯没有被打破,我们人类现在还在四脚着地,还在和猴子一起住在树上,还在从老虎的嘴里抢东西吃。大道理就是科技的进步就必须要打破常规,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以习惯为理由,拒绝一件事情的改变,那只能说,你爱这件事爱得不够深。我爱一个人,不会在乎她的外表,不会在乎她的出身,我爱一本书,也不会在乎它的存在形式,不会在乎它是以油墨,还是以PDF或TXT的格式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在乎的是,在我想念她(它)的时候,她(它)可以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出现在我面前。我用手机,两秒钟就可以进入阅读,我在D50上,一秒半就可以进入录音模式,我在ZX1上,一秒钟就可以进入摄像状态。我甚至可以在软件中使用搜索模式,从几万本书里将其锁定。要是在家里的书架上,那就要爬上爬下,我有些书架摆了里外两层的书,那我还要搬掉外面一层,明白我说的话的人应该都知道,看书,很多时候其实是件体力活。
还好,我并没有这种习惯。我很早就放弃手写,改用键盘,我也很早就开始享用电子书,最早是在魅族的M3上,用1.5寸的屏幕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发现在万籁俱静的夜里躺在床上看电子书,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余地当年从昆明决定回湖北,首先运了十几箱书回去,运费花了1000多。后来他又决定呆在昆明,于是又把书运回来,运费又花了1000多。再后来,余地死了,他家人再次把他那些书运回湖北,运费又花了1000多……余地如果泉下有知,看到今天亚马逊的Kindle如此畅销,他肯定会很欣慰。他所有的那些书,那些摆满整间屋子的书籍,我现在一部M8手机就可以装下了,对真正爱书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时代。我现在甚至连南方周末和体坛周报都在手机上看了,每天一睁眼,虽然没有热腾腾的咖啡,但是报纸已经发到了我手上,颇有些过上科幻小说中的那种生活的自豪感。
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数字化的副产品,是我居然变成了一个环保人士。除了上厕所和钞票,我几乎可以离开纸而生存,如果我有钱到允许我用钞票来擦屁股的话,我连上厕所的卫生纸都可以省掉。因为有了摄像机,因为有录音机,本来就喜欢步行的我现在对于步行已经到了不太正常的地步。我从不认为自己是环保主义者,我也从没刻意地让自己的生活更环保,但是无心插柳的事实证明,环保的生活,是最符合人性的生活。
很多年前,只接触过磁带的我,第一次听到CD的时候,震惊的心中只有两个字:“我X。”后来,我把买来的第一片DVD塞进那台崭新的碟机的时候,内牛满面的我也只想说两个字:“我X。”再后来,再后来……总结我这些年来对科技进步的全部感慨,就和《麦田里的终结者》中那个主持人的话一样,全部是写满一张A4纸的“我X我X我X我X我X……”你现在妄图让我回到过去,我也只有两个字:“我X。”
我心目中未来的终极数码终端,应该使用太阳能,续航无限;柔软,或卷成一个圆筒,或折叠,走累了躺下来可以当枕头,亦可作被子,甚至可以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无屏幕,在沙漠里可以投影在平滑的沙面上,在海上可以投影在无波的水中,或是直接投射在视网膜上;无键盘,可语音录入,可自由连接互联网,无需翻墙,拥有无限大的网络硬盘,里面有这个世界上能搜集到的所有电影、音乐和书籍,网络硬盘可以包月使用,依照iTunes线上商店的运作模式给作者分成;最重要的是,它应该要内置一个终极聊天室,至少有两间房,这个世界上你认识的人一间,不认识的人一间,于是,全世界就在你手上的这两间房子里面。有了这样一件东西,现实中的房子都可以不要了,我已经把房子穿在了身上。到时候,你作为旁观者,或是送行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朝我远去的单薄背影撒下一杯水酒,大喊一声“安心上路!”
文章最后附带说一句,乔布斯刚搞出来的IPAD,并没有让我有出掉两室一厅,安心上路的感觉,因为这个东西的功能,我的上网本和M8可以全部搞定,而且做的肯定比它更出色。乔布斯的胆子确实很大,眼光也很毒,关键是运气一直很不错,但要论实力,我更愿意把宝押在SONY这样的公司上面。希望不要让我等太久。
在牛年里,我购入的数字设备总共有,SONY的D50数字PCM录音机,柯达便携ZX1摄影机,联想全键盘手机一部,魅族M8一部,SONY的MD机一部,这些数字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对它们来说,这个世界和它们的结构一样简单,就是一串串的数字而已,它们把这个世界肢解,分门别类地分离成0和1,转化成不同格式的文件,储存在一个个闪存里面,然后把我的意图如法炮制,无数模拟的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被发送到新浪博客上,发送到开心网上,发送到无数的对话框中,发送到无数的跟帖后面,如果QQ聊天室还在的话,它们还会被发送到QQ聊天室里。托网络和手持终端的福,这种发送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面对这个数字时代,习惯是个必须被打破的东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掏出手机看书的时候,无数次地听到人们带一点骄傲的口吻说“哦,不好意思,我不习惯在手机上看书”,其实当年从手写到键盘录入,我们也不习惯,从繁体到简体,我们也不习惯,从默片到有声电影,我们也不习惯,从竹简到造纸,我们也不习惯。习惯没有被打破,我们人类现在还在四脚着地,还在和猴子一起住在树上,还在从老虎的嘴里抢东西吃。大道理就是科技的进步就必须要打破常规,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以习惯为理由,拒绝一件事情的改变,那只能说,你爱这件事爱得不够深。我爱一个人,不会在乎她的外表,不会在乎她的出身,我爱一本书,也不会在乎它的存在形式,不会在乎它是以油墨,还是以PDF或TXT的格式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在乎的是,在我想念她(它)的时候,她(它)可以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出现在我面前。我用手机,两秒钟就可以进入阅读,我在D50上,一秒半就可以进入录音模式,我在ZX1上,一秒钟就可以进入摄像状态。我甚至可以在软件中使用搜索模式,从几万本书里将其锁定。要是在家里的书架上,那就要爬上爬下,我有些书架摆了里外两层的书,那我还要搬掉外面一层,明白我说的话的人应该都知道,看书,很多时候其实是件体力活。
还好,我并没有这种习惯。我很早就放弃手写,改用键盘,我也很早就开始享用电子书,最早是在魅族的M3上,用1.5寸的屏幕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发现在万籁俱静的夜里躺在床上看电子书,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余地当年从昆明决定回湖北,首先运了十几箱书回去,运费花了1000多。后来他又决定呆在昆明,于是又把书运回来,运费又花了1000多。再后来,余地死了,他家人再次把他那些书运回湖北,运费又花了1000多……余地如果泉下有知,看到今天亚马逊的Kindle如此畅销,他肯定会很欣慰。他所有的那些书,那些摆满整间屋子的书籍,我现在一部M8手机就可以装下了,对真正爱书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时代。我现在甚至连南方周末和体坛周报都在手机上看了,每天一睁眼,虽然没有热腾腾的咖啡,但是报纸已经发到了我手上,颇有些过上科幻小说中的那种生活的自豪感。
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数字化的副产品,是我居然变成了一个环保人士。除了上厕所和钞票,我几乎可以离开纸而生存,如果我有钱到允许我用钞票来擦屁股的话,我连上厕所的卫生纸都可以省掉。因为有了摄像机,因为有录音机,本来就喜欢步行的我现在对于步行已经到了不太正常的地步。我从不认为自己是环保主义者,我也从没刻意地让自己的生活更环保,但是无心插柳的事实证明,环保的生活,是最符合人性的生活。
很多年前,只接触过磁带的我,第一次听到CD的时候,震惊的心中只有两个字:“我X。”后来,我把买来的第一片DVD塞进那台崭新的碟机的时候,内牛满面的我也只想说两个字:“我X。”再后来,再后来……总结我这些年来对科技进步的全部感慨,就和《麦田里的终结者》中那个主持人的话一样,全部是写满一张A4纸的“我X我X我X我X我X……”你现在妄图让我回到过去,我也只有两个字:“我X。”
我心目中未来的终极数码终端,应该使用太阳能,续航无限;柔软,或卷成一个圆筒,或折叠,走累了躺下来可以当枕头,亦可作被子,甚至可以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无屏幕,在沙漠里可以投影在平滑的沙面上,在海上可以投影在无波的水中,或是直接投射在视网膜上;无键盘,可语音录入,可自由连接互联网,无需翻墙,拥有无限大的网络硬盘,里面有这个世界上能搜集到的所有电影、音乐和书籍,网络硬盘可以包月使用,依照iTunes线上商店的运作模式给作者分成;最重要的是,它应该要内置一个终极聊天室,至少有两间房,这个世界上你认识的人一间,不认识的人一间,于是,全世界就在你手上的这两间房子里面。有了这样一件东西,现实中的房子都可以不要了,我已经把房子穿在了身上。到时候,你作为旁观者,或是送行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朝我远去的单薄背影撒下一杯水酒,大喊一声“安心上路!”
文章最后附带说一句,乔布斯刚搞出来的IPAD,并没有让我有出掉两室一厅,安心上路的感觉,因为这个东西的功能,我的上网本和M8可以全部搞定,而且做的肯定比它更出色。乔布斯的胆子确实很大,眼光也很毒,关键是运气一直很不错,但要论实力,我更愿意把宝押在SONY这样的公司上面。希望不要让我等太久。
后一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