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作家
(2008-12-01 13:50: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笔记 |
重庆女作家王英自杀前,据说曾留下遗言�人言可畏�。其家人说,她是因为参加笔会的时候遭受到侮辱而死。
作家自杀,放在西方,是件很平常的事情。莫泊桑、海明威、川端康成、茨威格、杰克伦敦、伍尔芙��而看看我国,从屈原开始算,几千年来自杀的作家有名有姓的,也不过30个人左右。这说明了我国作家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是普遍高于西方的。但是在这两年来看,我国作家自杀的频率,有上升的趋势,这让人觉得很心痛,作家这个职业遭遇生命危险的风险系数,已经比美国总统还高了,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反思:如何保护我们的作家?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也经常和一些作家打交道,我总结了几条补救措施,希望能和普天下的作家同志共勉。
首先,当一个作家前,要尽量选择写那些风险系数比较小的文体。诗人是绝对应该让人保持警惕的一个高危职业,无数的事实证明,从事诗人这个行业,不仅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更可能对朋友和家人造成伤害。让人遗憾地是,现在看来连散文家也不保险了,那最安全的作家,是哪种作家呢?综合考虑,评论家从心理素质方面来说,绝对应该是最过硬的。水平一般的评论家以骂人为乐,水平比较高的评论家以被骂为乐,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人言可畏�这几个大字,他们认同的是:没有人言是最可畏的。没日没夜地在论坛上拍砖,早已经把他们的心态磨练得如同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其次,加强作家心理素质的锻炼,已成为当务之急的事情。据说王英生前很单纯,平日里就是埋头案牍,这就更让人痛心了,如果她能把精力分出来一点,,在心态方面向那些习惯被卷入各种丑闻的作家学习,如卷入抄袭门而面不改色的郭敬明和安意如,如被听众质疑学术水平却依然四处签名售书的于丹等等,如果王英的心理素质能有他们一半的皮实,我敢肯定,悲剧就不会上演。看着于丹很热情地忽悠那些普通观众,我很着急,我觉得于丹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给她的作家同行们上一堂有关心理素质的课。
最后,减少参加各种笔会的次数。王英据说在笔会开始前,她的情绪非常正常,在笔会上遭到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攻击之后,她的精神崩溃了,于是才发生了后面的悲剧。这不能不让人生出疑问:作家在笔会上都在干什么,难道就是互相污蔑和攻击吗?现在早已进入网络时代了,作家们的交流,不再像从前那样艰难,王英参加笔会还要跑到另一个城市里,回来的时候光包车就花了1600元,可是显而易见地是,这些投入并没有让她感到快乐,以及业务能力上的提升,如果她能把参加笔会的这些精力拿出来,多学习如何在网上和各地作家交流,我想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
逝者已矣,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王英,她们喜欢文学,但又非常单纯,我希望她(他)们在看到我的这篇文字之后,或许能受到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