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

标签:
理解教学设计 |
分类: 教育科研 |

《追求理解的教学》一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是理解性教学设计”;第二部分为“理解性课堂对课堂环境的要求”;第三部分为“理解性教学对教的要求”,第四部分为“理解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第五部分为“理解性教学对学生的要求”;第六部分为译后记。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理解性教学设计是NNPS在线课程的主要部分。理解性教学设计是由Grant
Wiggins
理解性教学设计的特点:
(1)理解性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深度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一种教学设计;同时也是一种以学习“结果”为出发点,来指导的教学设计。
(2)理解性教学设计,是一种“逆向设计”的过程,这种逆向设计的过程,注重先制定评价标准,然后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3)理解性教学设计,创建的是一种螺旋学习结构。与线性结构和顺序结构相比,这种螺旋结构,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让学生反思或者调整、修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理解性教学设计,可以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对所学知识的价值的仔细推敲,即为什么学生需要学习这些知识。
(5)理解性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专业化的工作。理解性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的自评,也需要教师对课堂实践教学的反思与调整。
第二部分
在师生关系是学习伙伴的课堂中,理解性教学是很容易开展的。教师设计学习方案,而学生通过使用学习过的概念和方法做重复性的体验或练习。教师和学生的这些做法正是协作文化的一部分。
理解性教学对课堂环境的要求:
(1)课堂环境,能够让所有学生和他们的想法得到尊重和认可。
(2)课堂环境要贯穿所学习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问题。学习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问题是学生学习、课堂活动和课堂准则以及课堂文化的中心。
(3)课堂环境要能够激发学习动机。在理解中心思想和回答基本问题时,学生需要有很高期望和强烈的动机。
(4)课堂环境要提供和已有知识或已有经历。由于学习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问题是与学生已有知识或已有经历有关的。
(5)课堂环境要有助于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标准或者得分准则要来自学生学习之初的知识水平和学生在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6)课堂环境要能清晰地给学生任务(包括作业等)提供的例子或者模型。
第三部分
理解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答出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理解性教学是通过对相关概念不断重复的交互而达到对知识深层的理解。
理解性教学对教的要求是:
第四部分
在理解性教学中,教师的视角要从教师狭隘的个人任务布置,转向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所有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且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活动都是与理解核心概念有直接关系的。
理解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
第五部分
虽然教师创造学习情境来促进学习,但实际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理解性教学中,学生要对指定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并对指定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理解性教学对学生预期行为的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