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简介
(2015-04-21 08:54:37)
标签:
教学理念模式 |
分类: 资源共享 |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 2000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二、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
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
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正在山区放羊的孩子,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娶媳妇生娃。”“生娃干什么?”“生娃放羊。” 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这就是山区的老人用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们上的生存课。城市里的人们可能会把挣钱、娶媳妇、生孩子、培养博士当做他们的生存理念。作为一个教师,他的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他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到他对教育的意义的理解,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也影响到他对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有没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历史是发展的,思想是流动的。教育是要发生变化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改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教育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是技术、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要努力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是对教育要有独立的见解,对教育工作有理想,有对教育工作的长久独立的思考,持久的追求,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换频道(强者的制胜理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一段就把什么才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讲清楚了(这是最新的提法)。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21世纪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新一代人的责任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生活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奥巴马版”美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每一个美国儿童都应享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以实现新的目标,即到2020年,美国大学毕业生占人口的比例居世界首位。我们必须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对学校的期望以及对我们自身的期望;我们必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从高中毕业,并做好升入大学或开始职业生涯的准备。
三、当今最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
新课程体现出的教学理念有:1.生活性——(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要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总之,生活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就会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这就是最先进、最根本的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里之遥。(美国的教育理念是面向每一个孩子,不管你在心理或生理上是否有残疾,你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所以当我们去学校时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孩子。美国尤其强调个性化教育,而非整体性的发展。中国可能通过老师的教获得一致的答案,而在美国大家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参与甚至争吵获得个性化发展。每个人强调自己的不同,而且以标新立异于他人而倍感自豪和欣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服装,发型。老师会鼓励他们的选择并且会让学生说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选择,学生非常乐意的去做这件事情。这也许是美国发展很快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获得那么多诺贝尔奖的原因,因为他们总是喜欢去冒险、创新、尝试一切新鲜的事情。而作为教师,在美国,不是老师决定要教什么,而是决定于学生要学什么。如果一个老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静静地听,接受,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事。这样的老师也是最不好教师的表现,好的教师应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即使找不到,也会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知道努力的方向).
4.真教育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教师是成年人,而学生是儿童,成年人和儿童当然有区别,区别在哪?儿童完全凭着自己的天性去做一些事情,没有目的,也没有自制力。或者说,还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时间去做什么?那么,我们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明确学生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然后把这些东西通过我们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手段把他变成儿童的内心需要,而且要把他变成儿童的迫切需要,这就是我们教育或者说是教师的重要工作。
当我们把学生不需要的东西给予他,或者在他不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我们的教育效果不可能好。但我们总是这样想,为什么学生就这样不懂事呢?明明是有用的东西他就不去做呢?所以,我们就往往拿出教师的权威逼迫学生去做那些我们认为有用的事情,而且认为这就是爱。给予别人不需要的,或者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给予,这种给予没有实际价值。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天性,把我们的正确想法变成学生的迫切需要,然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的天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把学生的激情点燃以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会遇到一道道的坎儿,我们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进行一道道的闯关。在闯关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有两点,一是组织,二是点拨。而不是告诉学生形成的答案,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必须按照儿童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与点拨。这样我们就把教师的关于导师和服务者的角色定位具体化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不会发生角色错位的现象了。
点燃与点拨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两大作用,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这两大基本素质,传统课堂我们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让学生被动学习,所以课堂低效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我们提倡高效课堂之后,有许多人又误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自己完全退到后台,课堂没有我们什么事情了。不去真正的去钻研教材,在学生需要点拨的时候你没有及时出现,那么课堂效果也不会太好。应该说,一个好教师,不但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还要让学生产生需要的欲望和动力,更要能够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有能力给予学生所需要的东西。
点燃和点拨是教师的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两个掌握,一是掌握学生,二是掌握知识。掌握学生就是点燃学生内心对自己成长最有用东西的迫切需要。掌握知识就是要把握自己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自己学科的知识结构、主要思想观点和知识点。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闯过一道道知识和生活的难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三维目标。
四、当今中国先进的教学新模式
(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2)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
(3)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
(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
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
(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2)心动,思维在动;
(3)神动,思想在动。
⑵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目标、生成本课重、难点,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⑶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简言之:主要经验为――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二)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1.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2.教学策略: ① 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效果: ①洋思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学生水平与基础较差。然而凡是在洋思经过三年自学训练的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很快,平均每年80%学生升入省级重点高中,其中包括一部分中、差生。 ②记者跟踪调查表明,升入高中的洋思学生,后劲很大,他们自学能力比别人强。自主能力比别人好,课间操认真,起睡正常,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 ③洋思学生课堂特别紧张,课下很宽松,每天6:00起床,晨炼30分钟,早7:00~7:30看新闻,课后没有作业,中午休息1小时,晚9:30熄灯。下午无作业,自习时间,复习与预习,预习到位,课堂效率高,作业当堂完成,形成良性循环。
江苏洋思的蔡林森校长。创立“每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论,使一个原来三流生源、三流师资、三流设备的农村弱校而一跃成为全国名校。
(三)江苏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