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再过几个小时,2015年的新年钟声就要敲响。2014年12月31日15点,全年的股票交易落下帷幕。打开账户,算了一下全年的收益增长率:58.6%。无论是从绝对收益额还是年收益增长率来讲,这个成绩与自己过去相比,我是非常满意的,尽管仅仅跑赢沪深300指数6.9%个点。自己的这个收益,不是通过押注一两只股票实现的,也不是通过频繁投机操作实现的,更没有融资加杠杆,而是通过分散投资于十多只低估股票获得的,自认为有更强的说服力与稳定性。这样的业绩,恐怕更具有特殊性,而非经常性。对我来讲,一年能有20%左右的收益已经很满意了,高出这一收益率更多是运气。
2011—2014年投资收益增长率统计如下(本投资组合主要仓位建于2010年底,故统计日期自2011年始,今年收益增长改为与沪深300比更科学):
年份
|
本人投资收益增长率
|
上证指数增长率
|
与上证指数相比
|
2011年
|
-19.60%
|
-22%
|
2.40%
|
2012年
|
13.20%
|
3.20%
|
10%
|
2013年
|
-14.90%
|
-6.70%
|
-8.20%
|
年份
|
本人投资收益增长率
|
沪深300指数增长率
|
与沪深300相比
|
2014年
|
58.6%
|
51.7%
|
6.9%
|
如果用十年磨一剑来概括自己的投资历程,我认为还是名符其实的。作为热爱并追求的一份事业,我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献给了投资。自己从事投资的起步其实是偏晚的,但好在不算太晚。30多岁开始接触投资,用了近十年时间专注于学习与实践。可以不夸张地说,从自己所倾注的时间与精力而言,比多数入市20多年的人学到的东西可能还多。从投资这些年的股市环境来看,自己似乎很不幸运:入市头两年虽是牛市,但懵懂无知,没赚到什么钱;其后七年时间,市场处于漫漫熊市当中,赚钱异常艰难。然而,回过头来看,这七年熊市,却犹如炼狱一般,炼就了自己正确的投资理念、较为科学的行业企业分析方法及无限的耐心。相信在未来投资的日子里,自己将会终生感谢这七年熊市带给自己的宝贵财富。
经过七年的调整,应当说,在2014年下半年,牛市的氛围是越来越浓了。尽管对于牛市是否来临,市场上还有分歧,但以自己的直觉与标准来看,牛市无疑已经真真切切地来临了,而这次牛市的起步,是在2013年的1849点。很大的概率,1849点将一去不复返。
回顾2014年全年的投资,主要还是以静制动。五年前建立的投资组合,重仓的股票依然未变,但随着增资新建及调仓换股,组合结构还是有了不小的变化。在投资理念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在即将过去的一年,自己的主要操作、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分述如下:
一、2014年投资组合的主要操作
5年前的2010年底,我建立了一个以金融股为主的投资组合(主要为银行、保险)。这个组合的建立,正式从实践上开启了自己一直在准备的价值投资之旅。当时选择金融股,主要是通过分析,认为银行股是市场中最为低估且成长性较好的板块。其后几年银行股的业绩完全证明了自己的判断,且还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但与银行大幅成长的业绩相比,其股价却犹如僵死般,市盈率、市净率不断创历史新低。期间,自己也经常为股价的滞涨而产生莫名的困惑。为了解决萦绕脑际的许多困惑,看了不少书、研究了不少问题,了解了长期价值投资的历史业绩统计情况,得出的结论依然是: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回头看,这几年,A股市场的熊市,正是价值投资相对失效的时期。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价值投资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不总是有效。价值投资因为不总是有效,从而保证了它能够长期有效(大概的意思)。今年下半年银行股与保险股的大涨,算是终于迎来了价值投资的春天。
事实上,这些年,银行股尽管犹如过街老鼠,人见人愁。但从笔者的投资结果来看,这几年(2011年-2013年)重仓持有银行股,总体上并未亏损,且有小赚。从这点来看,价值投资即使在失效时期,表现也还是让人能够接受的。
在继续重仓金融股的同时,今年还加大了对消费股的增仓,主要是白酒。当年建立投资组合时,就感到板块过于集中,需要通过其它板块股票来平衡组合。当时一直看重的就是白酒,但由于觉得这个板块泡沫太大,一直无法建仓。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加上反腐,白酒行业出现拐点,板块股票大幅下跌。自以为找到了建仓良机,于是在2013年初重仓某白酒股票,事实证明抄底抄在了半山腰。这就是为什么自己在2013年的收益率跑输了大盘。今年自己逢低不断增资补仓,总体上效果还不错,目前已经现持平,但由于白酒全年涨幅一般,拉低了全年收益率。这个投资上的失误再次告诫自己:投资一定要耐得住性子。
除了重仓金融与消费外,自己约有20%—30%的仓位买了一堆不同板块的低估股票,这些股票不同程度地大涨,最低收益率也在20%左右,多数超过40%,最高收益率翻了一倍多,且许多收益是在几个月期间获得的,真有一种“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的感觉。同时,为了多元化投资品种,今年下半年还买了两只可转债,分别是中行转债与民生转债,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分别赚了26%与44%。在价格达到130元的可赎回价附近清仓。自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收益,还是令人非常满意的。
在自己的投资组合当中,也有两只不完全符合自己选股标准的所谓成长股,在下半年大行情来临时一一清仓,其中桂林三金在相对高位清仓,实现收益30%多;好想你在2013年上半年介入,一度实现赢利超过110%,清仓时实现收益率60%多。
目前,从自己的投资组合总体估值水平而言,加权平均市盈率保持在10倍以内,自认为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所以在2015年,自己将不需要做太多的调整。
二、2014年投资理念的主要变化
这些年,自己在建立科学的投资理念上花了大量精力,自认为不会有多少变化了。但一年下来,回头看,在投资理念上还是有新的收获。
过度自信、无自知之明是投资人普遍存在的一大人性弱点。反思自己这几年建立的投资组合,过度自信的痕迹依然明显,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投资比较集中。自己倾向于集中投资,与机械学习巴菲特有关。巴菲特倾向于集中投资,但巴老具备敏锐的商业眼光、前瞻的战略思维、高超的财务及商业分析水平,世间有几人能达到巴老的水平与素质?因此,把自己看低一点,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人看待,按普通人的水平假设来制订投资策略,建立投资组合,如此的结果比把自己设想为一个高水平的投资人要靠谱得多。因此,今年投资理念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开始转向以施洛斯的投资方法为主、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为辅,形象地讲,就是“一半巴菲特,一半施洛斯”,走一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价值投资之路。从目前自己的投资组合来讲,尽管已经更加分散,但分散度还不够,未来将对投资组合进一步动态调整,总体上更加分散。在价值评估上,将更看重静态低估。在分散投资、静态低估的前提下,再考虑企业未来的成长性。
2014年,另一个投资理念上的变化就是更加注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但无奈条件所限,能够做的不多。今年增加了转债,但牛市一来,转债这个品种也不好做了。未来肯定要增加港股等外国股票,债券及其他投资品种也要考虑。但至少在目前的牛市初期,自己还没有更多的考虑,但为这方面做好思想、理论及标的上的准备还是应当的。
三、未有效解决的投资问题
年初,就有一个想法:要在行业与个股研究的深度上实现突破。一年下来,进展情况不甚满意。尽管自己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融合了许多投资大师思想的价值评估系统,但总觉得流于表面。但突破口在哪儿,一时还找不到。目前想来,其实自己想要做到的是真正“懂”一个行业与企业。但要真正懂一个行业与企业,可能从事这个行业与企业的业务是最理想的途径,但作为投资者,基本没这个条件。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懂”这个境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不“懂”(注意:不是了解)一个行业与企业,投资这个企业即使赚了钱,心里也不踏实。我从事过媒体行业,在分析平面媒体上市公司方面,我相信自己心里是有底的,因为我知道其经营的关键在哪儿,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个企业的前景。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自己身在此行业多年。对于无法亲自从事的行业企业如何能够做到更深入、更准确的研究,仍是自己2015年的重大任务。
经过近十年的市场磨炼,价值投资已在自己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尽管时不时还有一点投机的冲动,但已无法动摇自己价值投资的根基。2015年的投资怎么做?还没考虑特别成熟,但有几个方向与原则是必须始终坚持的:
1、
坚定不移地坚持价值投资,把收益交给价值,让价值告诉未来。以行业企业研究为基础,以充足的安全边际为保证,以分散化投资为策略,努力实现收益长期稳定复利增长。
2、
持续扩大能力圈,努力成为某几个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的准内行,不断提高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3、
随着市场的上涨,通过动态平衡,努力保持投资组合的估值水平最低;
4、
为未来的卖出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
5、
“功夫在诗外”,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于投资。
2014年,博客文章写得少了些。2015年,争取多写一点,特别是多写一些研究个股的文章,希望能够在行业与企业研究上有所突破。对于自己投资上的心得,我一向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心之所想,即笔之所写。我相信把自己苦苦求索得来的这些体会写出来,与广大投资朋友分享,既是对自己投资历程的一种记录,也是对经常关注自己博客的朋友的一种报答。我希望自己的这些心得与体会能够为投资朋友带来一些启发,如果大家受益了,相信你们一份收获上的喜悦也会在无形中加持到我身上,让自己变得更快乐。而快乐,不正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吗?!
最后,在新年来临之际,祝朋友们节日快乐,投资顺利,心想事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