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美国股市为例谈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2014-10-11 17:19:51)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理念

很长时间极少写博文了,以致新浪财经把我从博客新秀的名单中剔除了。之所以写得少,主要还是因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具体公司的研究中去了,这是投资的根本。写得虽然少了,但思考得并不少,研究得更不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还是愿意拿出来与同仁分享。

今年以来,投资方面,对于资产配置的关注多了起来。SOSME的格顿基金群对于资产配置的探讨不少,对我启发很大,所以今年在我的股票投资中,第一次加入了可转债的新品种,算是一个突破。。

谈到资产配置,就必然要谈到对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问题。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有效资产管理》,伯恩斯坦写的,书中既谈到了固定比例的资产配置,也谈到了动态资产配置。其中一个结论性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写道:“大多数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都明白,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以国内外股票和债券为主的广泛的资产配置策略。他们同样明白市场时机选择和股票或共同基金的挑选策略在长期是不可能实现的,它们会让人分心。换一种说法,去寻找外国股票、美国股票、外国债券和美国债券的比例要远比挑选所谓最好的股票和基金或者预测市场的高点和低谷重要得多。(之后我们将会看到,没有人能永远猜对市场的走势,也几乎没人能永远选对股票和基金。)”

SOSME前几天在雪球上进行了一个访谈,我借机提了自己关心的一个问题,问答复制如下:

抱朴阿素:我想问的是资产配置比例的变化 问题。你的各类资产配置比例确定后,在什么情况下会改变这一比例?这种改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sosme

   
资产配置基本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
、大周期轮回;
    2
、估值水平;
    3
、市场情绪
   
在具体操作中强制性的再平衡主观的动态调整同步进行,操作是以大周期为基准,主要依据就是上面的3个因素。

结合伯恩斯坦的上述结论性观点及sosme关于动态比例调整依据的观点,在此我以美国1988-2000年股市表现来佐证一下伯恩斯坦的观点,同时补充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们先看图:


以美国股市为例谈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上图为1988年到200012年间美国标准普尔5000指数月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12年期间,美国股市一直维持着上升的趋势。即使有调整,也都在一年左右时间即结束。那么,在资产比例的动态调整方面,我们到底选择何时减少股票的持有比例呢?

SOSME提到的三个动态比例调整依据中,大周期轮回与市场情绪我认为主观性更强,很难把握,相对比较容易的是估值水平。市场的估值水平,平均市盈率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指标。我们以此来试着提出股票比例的调整策略,看看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

首先,我们总的原则是:市场高估时减少股票的配置比例,市场低估时增加股票的配置比例。

其次,我们确定一下什么样的市盈率水平才算高估。多数情况下,我们会以历史市盈率区间来作为评判标准。我们权且以市场历史平均市盈率为中轨,等距离上下移动覆盖80%以上的历史市盈率区间,形成一个上轨与一个下轨。这种方法尽管不是很精确,但大体不会与精确的计算有多大误差(为自己找个不精确的借口:正确的模糊胜过精确的错误)

第三,如果我将上轨以上的市盈率区间确定为高估危险区,将下轨以下的市盈率区间确定为低估安全区,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按照以上标准,笔者在网上搜到两张美国标普历史市盈率图,我将结合这两张图来模拟动态比例调整。

以美国股市为例谈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以美国股市为例谈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从以上两张市盈率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股市市盈率的长期波动区间主要集中在10-20倍区间。美国股市自1982年前后市盈率开始上升后,在1995年前后达到了20倍市盈率的高估危险区分界线。如果按照1995年以前美国股市市盈率的波动区间,你一定会认为20倍的市盈率已经总体高估,应当降低股票在美股中的资产配置比例。如果你这样做了,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在未来的10年内,市场的市盈率始终维持在20倍以上的高估水平,其中前5年市场市盈率持续上升,直到达到2000年的近50倍水平,你将因减少美股的持股比例而收益受损(当然严格来讲,这里的股票配置比例调整,仅指美国国内股票,而且仅从指数的角度而言,不考虑个股的选择差异)。

那么,如果市场市盈率下降到10倍以下,比如5倍,至少从美国股市有史以来的数据来观察,这个估值水平大比例增加股票的配置比例,则不需要等待太长的时间既可实现收益的增长。如果市场市盈率长期维持在5倍的水平甚至继续向5倍以下的更低位调整,相信这个时期一定会出现个股分红达到或超过长期国债收益率水平的情况,选择持有这些个股,即使市场市盈率不涨,你无法赚市场的钱,你照样可以赚企业的钱,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收益。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市场无法预测,动态比例调整的时机极难把握,在市场历史顶部区域,除非非常极端的情况,我们很难确定减持股票比例时机;在市场历史底部区域,尽管仍然无法把握市场的增持时机,但如果在个股的选择方面,其分红收益可以达到满意的水平,则可以大胆增加股票的配置比例,而不考虑市场是否到底。当然,这种情况仍要取决于投资者对个股的判断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况未综合考虑国内与国外股市、债券市场等品种的比价情况,但总体而言,以固定比例的资产配置进行投资,仍是普通投资者的较好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