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巴菲特研究 |
原文:
过去35年来,美国企业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单,按理说投资人也应该跟着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大家以分散且低成本的方式搭顺风车即可,事实上指数型基金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为什么实际上大多数投资人的绩效却惨不忍睹呢?我认为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交易成本太高,投资人的进出往往过于频繁,或者是花太多费用在投资管理之上;第二、投资决策往往基于小道消息而非理性量化的企业评价,第三,潜尝辄止的方法加上错误的介入时点,如在多头上涨多时的高点才介入,或是经历一阵子的盘底走势后低档退出。投资人必须谨记,过度兴奋与过高的交易成本是其大敌,而如果大家一定要投资股票,我认为正确的心态应该是当别人贪婪时要感到害怕,当别人害怕时要感到贪婪
抱朴阿素体会:
原文:
特别要说明的是,这四位总裁只有一位拥有大学学历,经验告诉我们,生意头脑大多是天生的。
抱朴阿素体会:
我的观察,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要做得好,其实都是需要天赋的。做你有天赋的事,才可能如鱼得水,也才可能成功。对于投资,我认为也是需要天赋的。印象中巴老似乎讲过程这样一个意思,即:对于价值投资理念,能接受的很快就接受了。不能接受的,即使时间再拉长,也很难再接受。从中我觉得价值投资其实也需要一种天赋的。
原文:
看过这张表的人或许会以为这些股票是根据线型图、营业员的建议或是公司近期的获利预估来进行买卖,其实查理跟我本人根本就不理会这些,而是以企业所有权人的角度看事情,这是非常大的区别,事实上,这正是我几十年来投资行为的精髓所在,打从我十九岁时,读到葛拉罕的《聪明的投资者》之后,我便茅塞顿开,在此之前,虽然我早已投入股市,但实际上对投资根本就没有一点概念。
抱朴阿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