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标签: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生活方式《人生》《论语》杂谈 |
分类: 文学写作 |
2010年11月,到重庆参加了经济日报社办的一个新闻业务研修班,听了四位老师的授课,感受各不相同,其中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詹国枢先生的授课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在我的印象中,类似的研修班,讲课的老师多是就业务讲业务,听起来似乎不偏主题,其实听者获益有限。原因何在?因为未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未解决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情的深层意义,如此一来,苦口婆心地讲再多的方法、技巧,都是术的层次。但总编就是总编,在近三个小时的讲课中,詹先生并没有过多地讲新闻采编技巧,而是从“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高度来谈为什么要写作,首先解决的是一个人有没有内在的动力去做好一件事情,其次才谈得上能不能做好。詹先生的一番言论与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些思考不谋而合。
詹先生在讲课伊始,首先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情只有先喜欢,才能谈及怎么做好它。如果把写作作为一种生存手段,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写作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种痛苦。詹先生并且谈到,当他困了、累了的时候,就会去写作。我想,这正是他把写作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最好写照。回单位后,我特意上人民网详细看了詹先生的博客。詹先生写博客时间并不长,但博文已有几百篇,有时一天就能发几篇。所写话题海阔天空,无所不包。他的博客点击率在人民日报社同行中经常居首位,而詹先生在与网友们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很多的快乐。
人的一生中,能够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并在从事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快快乐乐过一生,实在是一种罕见的幸运。爱恩斯坦乐于对超越世事的宇宙大道作形而上的思考,并因此发现了相对论,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巴菲特乐于炒股,对寻找价值被低估的优质股票乐此不疲,并因此成为世界大富豪……对他们而言,工作就是娱乐,娱乐就是工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中获得了财务自由,这可能才是幸运之中的最大幸运。
但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经常的情况是:你最感兴趣的事,不一定是你最擅长的事;你最擅长的事,又不一定能够让你更好地生存。你可能对唱歌很感兴趣,但你五音不全,你最好的选择可能还是一个人在OK厅里自我陶醉;你可能对唱歌很感兴趣,而且嗓音也不错,唱功也不错,但如果你达不到专业水平,没有名气,你可能还是只能把它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因为你无法靠唱歌来生存。
尽管现实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约束了我们的选择,但我依然认为,做你既感兴趣、又较擅长的事情,是在这个社会中可能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之所以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因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是很难把它做好的。因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的,而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无异于自找苦吃。任何一件事情要做成功,都要经历其中一些极其单调、极其乏味的环节,经历无数的错误与失败,如果没有一腔兴趣在其中,你就无法做到以苦为乐,你也很难坚持下去,直到成功。我们经常惊讶于一些大作家在功成名就之前经历了无数次退稿仍能乐此不疲,一些重大创新发明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失败依然没有放弃,据我的观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很看重事情的结果,而是乐于享受其中的过程,结果他们一举两得,既享受了其中的乐趣,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就像一位功成名就人士所言:这么好玩的事情,居然还能赚钱。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功利。孩子们将来干什么,父母们不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而是从哪个工作最体面、哪个工作最能赚钱出发,一厢情愿地代孩子作选择;许多学生考大学选专业,不是依据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为标准,而是以哪个专业社会上最热门为标准;许多毕业生选工作,也多是从眼前利益出发,看哪个工作目前能让自己赚最多的钱。我认识一位金融学博士,每次见到他,常喜欢向他请教一些金融学问题,但他谈起来根本没有兴致,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上金融学博士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对金融学本身感兴趣。据我所知,他毕业后,一直未找到理想的工作,我认为这一结果一点也不奇怪。
人生就是选择。你选择做什么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更高的层面上讲,你选择做什么事,也是选择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其中蕴含了你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蕴含了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作家路遥在其小说《人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而这紧要之处的关键就是自己的选择。在这些重要的选择关口,你要经历兴趣与生存、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反复权衡,不可掉以轻心。
印度有位叫克里希那穆提的人,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卓越、最伟大的灵性导师,他关于兴趣与生活关系的观点我挺认同。他说:“真正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做你喜爱的事,没有任何矛盾,不必在你所做的事及你必须做的事之间交战。因此生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其中有极大的喜悦。但是你必须在心理上不依靠任何人,任何环境,你的内部必须完全不争执,你才可能真的爱你所做的事,也才可能有真正的生活。”
愿天下有志之士皆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