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为啥比男人更顾家?

标签:
自私的基因生物体后代《圣经》男人女人精子卵子顾家异性杂谈 |
分类: 文学写作 |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女人比男人往往更顾家。做家务、带孩子多是女人的事,所以才有“家庭主妇”这个称呼。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却很少有人从根本上探究根源。
事实上,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如果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来探究,可以有一种解释,即在原始社会,由于男女体力上的差异,男人主要从事需要力量的活动,比如狩猎,女人则由于体力不及男人,只好在家做一些采摘、哺育之类的工作。男女分工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沿袭下来,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我们还可以从文化上来探究。比如《圣经》中认为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做成的,无形中就把女人居于男人的从属地位,中国则有着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男人干事业、女人相夫教子就顺理成章。最近笔者细读了一本书:《自私的基因》,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有了新的视角,说来与大家分享。
说起来,我读《自私的基因》一书,主要抱着很功利的目的,即想通过这本书,进一步从根本上了解人性,为自己的投资服务。但无意插柳柳成行。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对形成人性的一些根本原因有了更多了解,发现将其中的一些结论用于现实的男女关系,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女人为啥比男人更顾家”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从本书的阅读中得来的启发。
《自私的基因》这本书要表达的最核心的思想,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切生物体都是基因的生存机器,凡是有利于基因生存的行为,都会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就单个生物体而言,其所有的行为特征,都服务于一个目的:让自己这一生存机器中的基因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更长时间的存在与传播。对雌雄两性个体而言,生育更多的后代,从而最大限度地传播自身的基因是基因赋予他们的本性。但雌与雄在传播后代方面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讲,雄性在一生中可生产的精子多得几乎无法计量,而雌性就不同了,她们在特定的时期只能生产为数不多的卵子。也就是说,她们一生中能够生产的卵子数量是有限的。雌雄许多行为上的差别由此出现分野。
人首先是一种生物,其次才是一种高级动物。尽管与其他生物体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但在确保自身基因的生存与传播方面,与其他生物体遵循着同样的逻辑。对于男人来讲,由于自身精子的供应几乎是无限的,所以与更多的异性接触,生育更多的后代是他们传播自身基因的最佳选择。但对于女人来讲,每一个卵子都是弥足珍贵的,确保每一个卵子与精子结合后,都能成功生育,并使新的后代健康成长是传播自身基因的最佳选择。如此一来,男女之间在生育这一问题上就出现了矛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男人选择对象比较看重外貌,因为良好的外貌代表优良的基因;女人选择对象很看重男人的责任感与忠诚度,因为具有责任感与忠诚品性的男人婚后更可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跟女人一起抚养后代。所以在寻找对象的过程中,女人往往会给男人更多的考验,重点是考验其责任感与对爱情的忠诚度。女人比男人更顾家,除了其负有哺乳婴儿的责任外,在经济学上我们也能够证明:在精子与卵子两种不同的生产量的情况下,一个夭折的后代对女人而言,比男人的损失更大。因为女人生育后代要比男人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基因正是在生物体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之后,准确地通过赋予女人顾家的本性,为自身的生存与传播提供了最大的空间。
事实上,雌雄或男女这一不同的差异,还可以解释其他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花心?为什么世界上一夫多妻比一妻多夫的现象更普遍?但列位男士绝不可因看了笔者的这篇文章,就认为女人做家务是应该的,男人搞婚外恋是合理的。因为人虽然具有跟其他生物相同的一些本性,但也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些特征,其中最为不同的特征是:人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人之所以高级,就高级在这个地方。人可以把自身与大自然区别开来,把自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认识;人还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可以回顾过去,预见未来。这一特征是基因在“优化”猿的本性过程中,由于某种突变而赋予猿的宝贵特征,正是从那一刻开始,猿脱离了动物,变成了人。笔者相信亚当与夏娃正是在这一刻吃了智慧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所以各位不爱做家务或想搞婚外恋的男人们要注意了:你们疏于家务或拈花惹草的行为可都是有意识的行为,若以生物理论来为自己辩护,无异于自比动物;若以此篇文章来作挡箭牌,让天下女人骂我,那我一定要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