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

标签:
满城汉墓中山靖王秦汉文明展河北博物馆 |
分类: 学而习之 |
我喜欢的一件古代文物——长信宫灯
◇清苦老财
http://s6/mw690/001CoOT3zy7f6Ha9w21f5&690
1968年(一晃儿也是50年前的事情了)当地部队在河北满城修筑防空工事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两座开凿在山体中的墓穴,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两千多年前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他妻子窦绾的墓葬。
刘胜,汉景帝刘启之子,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根据史书记载,专家们推定刘胜出生于公元前165年,死于公元前113年,公元前154年,被景帝封为中山王。三国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就是认这个刘胜为先祖,可是那时候刘胜已经死了三百多年了,难以考证真伪了。
景帝在位的时期正是所谓“文景之治”的盛世,朝廷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仓廪充盈、百姓富足,“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据《汉书·食货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穿钱的绳子烂了,钱多得都数不过来了)
刘胜做了42年中山王,在位时间长。王后窦绾是窦太后(文帝皇后、景帝之母)的侄孙女,家世显赫。汉代兴厚葬之风,又逢盛世,更加难得的是墓葬居然没被盗绕过,要知道汉墓“十墓九空”啊,所以在刘胜和窦绾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首次发现两具完整的金缕玉衣。
http://s2/mw690/001CoOT3zy7f6HarGiRa1&690
长信宫灯(多角度)
西汉
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2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长信宫灯出土于王后窦绾的墓中。灯座底部刻有“长信尚浴,今内者卧”的铭文,故而被命名为长信宫灯。
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的样子。通高48厘米,重15公斤。宫灯为铜铸鎏金,虽经历两千年侵蚀,仍然辉煌灿烂。最令人叫绝的是宫灯的设计。宫女跽坐,左手托住灯座,右手提着灯罩,袖管和躯体部分是中空的,起到虹管的作用,可以把灯火燃烧的烟气吸到空腔内沉淀,保持室内清洁。灯罩可以左右开合,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和亮度。根据灯上的残留物,专家推测宫灯内燃烧的的物质是动物脂肪做成的蜡烛。
宫灯的设计风格应该说是写实与浪漫相结合,宫女的发髻和巾帻,以及宫女跽坐姿态都是汉代宫女的真实写照,表情刻画也真实地反映了年轻宫女谦卑温顺的样子。另一方面,长袖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其设计既夸张又富于想象力。
http://s2/mw690/001CoOT3zy7f6HaBt1T01&690
长信宫灯——烟道虹管
西汉
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2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铜灯灯体的一些部位,有九处刻有铭文,其中6六处錾刻“阳信家”字样,底部刻有“长信”字样。专家推测“阳信家”应该是阳信夷侯的刘揭的家族。刘揭是文帝时期掌管各诸侯国的纳贡等事务的官员——典客,在刘揭以平定吕后及诸吕的时候有功,受封为阳信夷侯。他的儿子刘中意因参与“七王之乱”获罪,而削侯抄家。宫灯想必是那时候收缴到了皇宫内府,后被窦太后的“长信宫”留用。不知什么缘故窦太后把这件宫灯又赏赐给了族亲窦绾。窦太后既是刘胜的祖母,又是窦绾的族亲,或许是作为窦绾的嫁妆也未可知。想必窦绾一定非常喜爱这件宫灯,不仅生前使用,死后还带走陪葬,永世享用。
http://s3/mw690/001CoOT3zy7f6HaNcQi92&690
长信宫灯——铭文
西汉
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2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长信宫灯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是艺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于一身的瑰宝。其实,刘胜和窦绾两座墓葬中共出土灯具20余件,堪称汉代灯具博物馆。把这些灯来看一看吧。
http://s12/mw690/001CoOT3zy7f6HaTJYTfb&690
铜当户灯
西汉
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1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当户”是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官吏的名称,以匈奴官吏下跪举灯的形式,显示了西汉与匈奴之间的矛盾。
http://s16/mw690/001CoOT3zy7f6HaZsn55f&690
铜炉形灯
西汉
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1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这件铜灯也设计了烟道虹管,想必那时候消除蜡烛燃烧的烟尘是很有必要的。
http://s14/mw690/001CoOT3zy7f6Hb9qvr0d&690
铜拈灯
西汉
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1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http://s7/mw690/001CoOT3zy7f6Hbf11c26&690
铜羊尊灯
西汉
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1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http://s13/mw690/001CoOT3zy7f6HbkWQc3c&690
铜卮灯
西汉
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1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http://s15/mw690/001CoOT3zy7f6HbrepMee&690
铜朱雀灯
西汉
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2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