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苦老财
清苦老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28
  • 关注人气:6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水文庙

(2016-07-05 17:18:37)
标签:

文庙

建水

云南

旅游

分类: 学而习之

建水文庙

◇清苦老财



http://s15/mw690/001CoOT3zy7314dy1B4fe&690

 

自以为算是一个文化人儿,可是到了宗师这里,发觉当个文化人儿并不容易啊!不仅要认识字儿,还要懂得的意思,最好还要知道出处典故,着实不易。就拿建水文庙做个例子吧。

 

建水,是云南红河州所属的一个县。南诏国时建城,元朝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制为建水县。可见,元明两朝,地处偏僻的建水是一个地位相当高的行政机构。建水文庙,就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经明清两朝陆续增建扩建,形成如今规模,其规模堪与曲阜孔庙和北京国子监孔庙相媲美。

 

文庙,是纪念儒家宗师孔子的祠堂,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成了中国社会文化的价值体现,至明清两朝,州府县治所所在一般都建有文庙,或者叫做孔庙。据统计我国现有明清以前的孔庙一千多座,其中名列“国保”的孔庙(文庙)有四十余座。

 


 


http://s14/mw690/001CoOT3zy7314cNhOR0d&690

建水文庙,据称仿照曲阜孔庙而建,坐北朝南,殿堂门庑,圣贤肖像,刻雕藻绘,金碧辉煌。南侧的大门是一座牌坊式建筑,称作“太和元气坊”。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的木制牌坊,抱鼓石高大精美。曲阜孔庙也有一座“太和元气坊”,是一座四柱三间石质牌坊。太和,是最高程度的和谐,元气一般是指五行金、木、水、火、土。“太和元气”意思是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使人类智慧至高无上境界。

 


http://s12/mw690/001CoOT3zy7314dfpqj5b&690

进门后世称作“学海”的泮池。泮(pan4)池,是官学的标志。《诗经·泮水》有句:“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从前的文庙多与官学在一起,既祭祀孔子,又是教育机构,所以泮池似乎成了文庙的标配。建水文庙的这个泮池,水面很大,夸张的称作“海”。泮池中有“思乐亭”,是取诗经之句。池中种植有水芹,过去学子考试,采摘水芹插在帽子上,以显示文才。

 

泮池北岸是一个月台,这是一个宽敞所在。月台正中有“洙泗渊源坊”,东西两侧分别是“礼门坊”和“义路坊”。三坊通过八字影壁墙相连,八字影壁墙上嵌有“鸢飞鱼跃”刻石。“洙泗渊源坊”是一座五开间三门道砖木石结构的牌坊。正面额书“洙泗渊源”,背面额书“万世宗师”。“洙泗渊源”是指鲁国的两条河流——洙水和泗水。孔子出生于鲁国泗水之滨,“洙泗”就是孔子及儒家和儒家思想的代称。牌坊的夹柱石体型硕大,雕刻精美,工艺设计十分巧妙。中间两柱的两侧夹柱石主体雕刻的麒麟,麒麟上雕刻一个蹲坐的石人,石人头顶绣球和莲花,莲花之上是一根木质雕龙柱,这一连串的构件支持着斗拱屋檐,起到承重的作用,而斗拱只是装饰。


http://s16/mw690/001CoOT3zy7314dViqP0f&690

http://s12/mw690/001CoOT3zy7314ecycr4b&690

http://s3/mw690/001CoOT3zy7314evvoKa2&690

http://s16/mw690/001CoOT3zy7314eLBMP0f&690

http://s16/mw690/001CoOT3zy7314f9Hjh3f&690

“洙泗渊源坊”后东西向又有横列的四座牌坊,分别题写“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圣域由兹”和“贤关近仰”。明朝陈凤梧著《孔子赞》,歌颂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曲阜孔庙的东西便门也有这样两座牌坊。

 


http://s11/mw690/001CoOT3zy7314fpyr07a&690

http://s7/mw690/001CoOT3zy7314fMuSq56&690

洙泗渊源坊往北,是棂星门。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棂星门也是文庙的标配,很多文庙以棂星门为正门。既然是标配,古代的工匠必定会搞点别出心裁的创意出来,以显示与众不同。建水文庙的棂星门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屋脊上的4望柱。望柱穿脊而出,柱头上扣青花瓷罩,横插一根鱼龙形装饰板,形制独特。棂星门主体建筑是清乾隆年间建造,但是,青花瓷罩却是明朝留下来的物件。


http://s5/mw690/001CoOT3zy7314fZKeM94&690

http://s15/mw690/001CoOT3zy7314gizb8ee&690

绕过杏坛,穿过大成门,是文庙的核心建筑——大成殿。

 

大成殿坐落在丹陛之上,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屋顶铺琉璃黄瓦。这种建制比起曲阜孔庙和北京国子监孔庙的大成殿来说,等级低很多。殿正面悬挂的大匾“先师庙”三个金字,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就任临安知府时题写的。门楣上方的三块匾额,殿内孔子牌位神龛上方的两块匾额,与国子监孔庙大成殿内的并无二异,天下孔庙是一家,各处孔庙大致都要挂这几块匾的。

 

先来看看门楣上方的三块匾额。


http://s11/mw690/001CoOT3zy7314gCoemea&690

“圣协时中”是清道光御笔。“圣协时中”出自《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意在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


http://s7/mw690/001CoOT3zy7314gV8cCa6&690

“斯文在兹”匾是清光绪御书。语出《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之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子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所有文化源流出自孔子。


http://s14/mw690/001CoOT3zy7314hgqgl2d&690

“德齐帱载”是清咸丰御笔题书。帱,是个多音字,这里读dao4,意思是覆盖,当读做chou2的时候,意思是帐帷。“德齐帱载”也出自《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覆帱。”意思是孔子之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经纬天地,无所不包。


再来看看神龛上方的两块匾额。


http://s2/mw690/001CoOT3zy7314hy07L21&690


 

“万世师表”匾额是清康熙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御题。当时康熙皇帝在“诗礼堂”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对大学生王熙等人宣谕之中讲到“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随后,又将这块匾额内容颁发给全国各地的孔庙,刻匾恭悬。“生民未有”匾是清雍正帝题写,语出《孟子·公孙卫》:“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意思是说:自有民众以来,从来没有像孔子一样至高无上的圣贤。

 

各块匾额当中,“万世师表”最容易理解,也是语出不详的一块,连康熙老爷子自己也说:找不到词儿夸赞孔子了,就来了一句大白话吧。这也是各地孔庙悬挂最多的一块匾额。


http://s3/mw690/001CoOT3zy7314hRGP8b2&690

这座大成殿还有几处亮点。

 

一处是大殿的雕花屏门。大殿正面的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其余各扇雕刻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松龄鹤寿”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成殿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雕花门扇应当是明中期小木作的代表了。

 

另一处是石雕云龙柱。大成殿前檐由12根石拄承重,都用整块大青石雕成。左右外檐下的两根石柱最为独特。檐柱中段高浮雕巨龙盘绕,上下段线刻云龙图案,亦属石刻精品。

 


http://s15/mw690/001CoOT3zy7314i8OAeae&690

http://s13/mw690/001CoOT3zy7314ipzYgbc&690

http://s12/mw690/001CoOT3zy7314iIEGLfb&690

附录:列入国保名单的文庙(孔庙)

山东曲阜孔庙 国一(1961

苏州文庙 国一

北京孔庙 国三(1988

河北正定文庙 国四(1996

甘肃武威文庙 国四

湖南宁远文庙 国四

哈尔滨文庙 国四

平遥文庙 国五(2001

泉州府文庙 国五

漳州府文庙 国五

岳阳文庙 国五

四川富顺文庙 国五

四川德阳文庙 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 国五

云南建水文庙 国五

陕西韩城文庙 国五

陕西耀县文庙 国五

青海贵德文庙 国五

曲阜尼山孔庙 国六(2006

正定府文庙 国六

山西清徐清源文庙 国六

山西平遥金庄文庙 国六

山西襄垣文庙 国六

山西左权文庙 国六

山西代县文庙 国六

山西万荣万泉文庙 国六

吉林文庙 国六

福建漳浦文庙 国六

福建安溪文庙 国六

福州文庙 国六

河南郏县文庙 国六

洛阳河南府文庙 国六

河南汝州文庙 国六

河南太康文庙 国六

四川犍为文庙 国六

四川资中文庙 国六

云南安宁文庙 国六

云南州城文庙 国六

陕西咸阳文庙 国六

甘肃秦安文庙 国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半程西堤
后一篇:武威文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