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标签:
渤海国石幢宁安牡丹江黑龙江 |
分类: 心在旅途 |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清苦老财
现在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县渤海镇,曾经是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所在地。这里也是这个传国15代、持国229年的地方政权的最后一个都城,而此前靺鞨族人已经分别在吉林敦化、和龙和珲春建立过都城。
当时,渤海国是中原唐朝版图内的一个享有自治权的羁縻州,与唐朝的关系时远时近,其地位似乎与吐蕃、回鹘相仿。上京龙泉府是仿照唐朝长安城所建,在当时是东北亚的大城市,可与奈良的平京城相媲美。龙泉府遗址是渤海国古城址中保存较好的一处。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保。
现在,宁安的上京龙泉府遗址还保存有宫城遗址和宫殿遗址,不远处还有一个兴隆寺遗址。宫城遗址外建有一座博物馆,介绍渤海国及龙泉府遗址的情况。宫城遗址保存着一段据说是南门的城墙,城墙由火山玄武岩砌成,城墙上还有当时午门建筑的柱础。城墙周围绿树掩映、繁华似锦,明显的维修保护痕迹。不远处的兴隆寺,初建于渤海国时期,后世屡有修葺。至今仍保存着一座渤海时期的石灯幢和一尊石佛。还有一个塔刹造型的石刻,有资料称之为舍利塔,但建造年代不详。
石幢是唐宋辽金时期的寺庙中比较常见的建筑,是一种用以刻饰经文或佛像的纪念性建筑。唐代的石幢往往比较朴素,到了两宋,就变得比较繁缛了。兴隆寺石灯幢是用玄武岩建造,用了40多块巨型玄武岩砌建了幢基、幢身、灯室和宝盖,高达 6米,相当于两层楼高,体量比想象的大很多。造型非常古朴,唐风浓郁。
号称兴隆寺三宝之一的石佛,体量也很大,但是头部和手部肯定是后世重刻的,古意全无。倒是那个塔刹模样的“舍利塔”颇有古韵。而且是佛殿前的一对石狮子也很古朴,据说是清代的物件。
兴隆寺经过历代的修建,规模很大,而且建置也很奇特。现在的兴隆寺有6重殿宇,山门之后是观音殿,观音殿后有一座关帝殿,供奉关羽。其后是弥勒殿,常见的弥勒殿是在山门之后,或者与山门合二为一,这里到了第四重。之后是大雄宝殿,资料上说是清初的建筑,但现场所见,并无一丝古意。大雄宝殿之后是著名的石灯幢,最后是大佛殿。

这是安史之乱之后,元和中兴时期的唐朝地图。渤海国的地位及其与中原唐朝的关系似乎与吐蕃、回鹘相仿。

图2
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南门。一位老者推着自行车走过曾经的门洞,小雨霏霏,是否也是千年前的样子?

图4
城墙由火山玄武岩砌成,参观用的甬道也是玄武岩铺成的。平时少有人来,但这一天刚好有另外一个团队来访,给宁静的遗址增添了些许的喧闹。
图5
图6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号称兴隆寺三宝之一的石佛,但是头部和手部明显是后世重刻的,古意全无。
图1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