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五)

标签:
青铜器春秋战国曾侯乙墓失蜡法杂谈 |
分类: 学而习之 |
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五)
◇清苦老财
http://s3/middle/586d299dta82b862a0ff2&690
图006
这是战国时期滇国的青铜贮贝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以外的诸侯各国的青铜器各有千秋,这种牛形圆雕的青铜器物带有西南地区的典型特征。
5.战国青铜器
从BC476年到BC221年是战国时期。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徵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的产生,使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
战国青铜器也可分为前后两期。战国前期从BC476年到前4世纪上半叶。此时虽早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但青铜器仍处于高峰期。曾侯乙墓和擂鼓墩2号墓出土了礼乐之器,有编钟、鼎、簋等,式样并无明显的时代特征。
战国后期是从前4世纪中至公元前221年。战国后期青铜器向实用器发展,北方镶嵌青铜器精湛,南方画像纹技艺高超。青铜镜制作呈上升态势,后被秦汉承接。
http://s4/middle/586d299dta82b8b967ae3&690
图6-1铜冰鉴,战国
湖北省随州擂鼓墩的曾侯乙墓是一座战国早期的诸侯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包括著名的曾侯乙编钟、青铜尊缶等,出土的青铜器总重量达10吨之多。图6-1的铜冰鉴共出土两件,另一件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有趣的是,湖北省博物馆和其他许多资料都把这件宝物叫做青铜鉴缶,外鉴内缶,而国家博物馆把它叫做铜冰鉴,外鉴内壶。
http://s5/middle/586d299dta82bc6740934&690
图6-2曾侯乙尊盘,战国
这套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物,用失蜡法制造,代表了战国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曾侯乙墓的联禁龙纹壶等也堪称精美。
http://s16/middle/586d299dt77378e00dc1f&690
图6-3 曾侯乙编钟,战国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
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一套战国早期的编钟,可见,战国时期青铜乐器的发展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http://s1/middle/586d299dta82bf0977ba0&690
图6-4蟠螭纹编钟(9件),战国前期
http://s11/middle/586d299dta82b8c5381aa&690
图6-5外卒铎,战国。这也是乐器。
http://s5/middle/586d299dta82b8cc7fcf4&690
图6-6 铜缶,战国 。曾侯乙墓出土,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铜缶,也是战国时期最大的铜器。
我每次到国博看到这件战国时期最大的青铜器,最吸引我的不是因为它体量大,而且巨大的铜器上面的龙形钮,这个钮上扣了一个环链,通过环链连接盖子。钮虽然不大,做成一个龙卷曲的形状,造型流畅优美,巧妙地形成了一个拱形,让链子扣穿过,龙头憨憨地伏在铜缶之上,尾巴轻轻一卷,可爱极了。用一句时髦的话就叫“萌翻了”。 (图6-6-1)
http://s1/mw690/586d299dtd74d8a8ee560&690
图6-6-1 铜缶局部,龙形钮。
http://s9/middle/586d299dt77378e1bcb48&690
图6-7君子之弄鬲,战国
鬲(li,粒)原本是肉食器,或炊粥、盛粥。
再看一个更有趣的,青铜夜壶,还是嵌有金丝花纹的夜壶(图6-8)。
http://s15/middle/586d299dta82c12a5398e&690
图6-8错金银鸟纹虎子,战国后期
虎子,水器或溺器。因形似伏虎而得名。最早发现的为新石器时代的陶质虎子,以后又可见到青铜虎子和瓷虎子。我小的时候,我的姥爷用的陶夜壶就是这种样式,还被我弄碎过不止一个。有趣的是现在人们使用的夜壶还是这个样式,只不过大多是塑料材质的了。
青铜器从商周的礼器,到战国的溺器,其地位可是天壤之别啊。
http://s1/middle/586d299dta82b8d7f53b0&690
图6-9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战国
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失去了庄严的身份,于是人们可以在它身上充分发挥创造力,显示艺术天分。此壶周身錾刻纹饰,纹饰图案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场景。它不仅是我国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http://s7/middle/586d299dta82b8df70ed6&690
图6-10-1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战国
这个壶的纹饰是嵌红铜,在青铜壶上嵌入红铜。图案内容依然是非常的丰富,那个壶耳的小老虎多么的憨态可掬啊(下图)
http://s2/middle/586d299dta82b8e45b891&690
图6-10-2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战国
http://s16/middle/586d299dta82b8eb1e3df&690
图6-11龟鱼纹方盘,战国
http://s8/middle/586d299dta82b8fc26827&690
图6-12
春秋中晚期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迄今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是1956年山西省侯马出土的耸肩尖足空首布,现在收藏在国家博物馆。战国时期青铜货币有了空前的发展,但各国铜币形状各有千秋,主要有刀币、布币、圜钱、铜贝币等。
http://s7/middle/586d299dta82b8f76f256&690
图6-12齐刀币, 战国 齐
http://s11/middle/586d299dta82b901390da&690
图6-12宋子三孔布,战国 赵
http://s6/middle/586d299dta82b90f87455&690
图6-13
透雕蟠螭纹铜镜,战国
http://s9/middle/586d299dta8304ac8fae8&690
图6-16武士斗兽纹铜镜,战国,秦
迄今出土最早的青铜镜是安阳妇好墓的商代晚期铜镜,但那时候人们还是主要用铜鉴装了清水照容,到了战国中期以后,铜镜作为日常用品开始普遍应用。图6-15和6-16分别是楚国和秦国的铜镜。
http://s2/middle/586d299dta82b916d9cf1&690
图6-17错银铜卧牛,战国,楚
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器水平比较高,连这么一个压席子的器物都这么精致,一来说明经济比较发达,二来说明青铜器真是进入日常的生活了。
http://s14/middle/586d299dta830cce9da2d&690
图6-18杜虎符,秦
http://s6/middle/586d299dta82b91b87b75&690
图6-19“王命=传”铜虎节,战国,楚
战国时期的另一种青铜器器物就是符节,符节是传达王命的凭证,反映了中
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虎符是战国晚期新郪虎符,现在有法国私人收藏。图6-18是现存于陕西省博物馆的杜虎符,是秦国时期的虎符。
关于虎符,有一个窃符救赵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故事为题写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
http://s4/middle/586d299dta82b92456173&690
图6-20错金鄂君启铜节,战国,楚
http://s9/middle/586d299dta82b92917148&690
图6-21 错金几何纹带钩,战国后期
战国后期,青铜器物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连个衣服带子的挂钩都可以做成青铜的。
带钩,带钩是古人腰带一端的挂钩,在我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铜带钩的式样较之以前大为增多,以此来满足贵族们的装饰需要。一直沿用至汉代,明清时重又出现。带钩的形状丰富多样,有动物形、琵琶形、棍形等,长短宽扁不一。
http://s15/middle/586d299dte91eaea7b1ee&690
图6-22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战国, 魏
早在商代青铜器就已经用作马车或者战车之上了,到了战国车上的青铜不见就更常见了,也更加精致了。图6-22就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战车上精美不见。
http://s15/middle/586d299dta830d443130e&690
图6-23银首人形灯,战国
http://s6/middle/586d299dta830d48e6895&690
图6-24骑驼人形灯,战国
青铜灯是战国晚期又一种实用器物,到了秦汉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也标志之青铜时代的结束。虽然秦汉时期也有一些精美的青铜器具,但铁器、瓷器、漆器的普遍使用,彻底取代了青铜器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