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而习之 |
(声明:本文文字和图片谢绝转载,多谢合作)
关于古建筑的彩画的知识(下)
清代是中国古建筑彩画发展的顶峰。
北京保存有最完整的明清皇家建筑,包括宫殿、祭坛、寺庙和园林。宫殿和祭坛的格局大都市明代确定的,清代有重建和增补,而清代对于寺庙和园林投入较大,尤其是园林建设一直是清代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欣赏明清彩画,尤其是清代彩画那就来北京吧。故宫里集中了清代几乎所有形式的彩画。故宫前朝的重要建筑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大量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内廷高级宫殿交泰殿、慈宁宫等多采用龙凤和玺彩画,其他宫殿建筑大量采用旋子彩画,在故宫外东路的乾隆花园的建筑上可以见到大量金线苏式彩画。当然,要欣赏苏式彩画,最好还是去颐和园,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最具代表性。
1月17日
清式彩画
清式彩画是在明式彩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清代的彩画艺术水平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是我国建筑彩画发展的顶峰。清代彩画的形式比前代更加规范化、程式化,对图案纹样的局部、工艺作法、色调的搭配、题材的范围和用金的部位等,都有了一套严格的等级规定,因此,油漆彩画行业都把清代确定的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这两种作法称作规矩活。
清代彩画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和玺彩画,既宫廷彩画,第二类是旋子彩画,第三类是苏式彩画,既园林彩画。各类彩画有可以分为不同等级的作法,比如旋子彩画,可以分为金琢墨石碾玉作,烟琢墨石碾玉作,金线大点金作,墨线大点金作,墨线小点金作,雅伍作,等等。
清式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清代彩画的最高形式,也称宫廷彩画。金龙和玺彩画是和玺彩画的最高等级形式,各大线均沥粉贴金,青绿二色攒退,盒子、藻头、枋心均为沥粉贴金,平板枋、垫板均作龙纹片金彩画。
清式金线大点金彩画
清式金线大点金彩画在明代彩画基础上发展成程式化的完美彩画形式,其程式化程度达到了顶峰,对图案的布局、设色题材、用金量等都有一套严格的等级规定。金线大点金彩画的所有锦纹枋心线一律采用双线沥粉贴金,并认色加晕,箍头作三退死箍头,盒子作龙草图案,藻头作烟琢墨行粉,旋花心等沥粉贴金,枋心沥粉片金龙或宋锦图案,平板枋降幕云,垫板红底吉祥草。
清式墨线大点金彩画
墨线大点金彩画作法基本与金线大点金彩画相同,只是所有锦枋线一律采用墨线作法,其他部位的图案内容、布局技法等项,与金线大点金相同。墨线大点金彩画的用色、用金量适度,是旋子彩画中较为完美的一种形式。
清苏式金线包袱彩画
苏式金线包袱彩画也称园林彩画,画面题材丰富、形式多变、色彩艳丽,常用图案有回纹、万字、联珠带、卡子、包袱等,聚锦、池子等多绘有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动物等内容。
清式金线枋心苏画
金线枋心苏画的主要特点是构建中间一廷不作包袱,而改用枋心,其他部位图案内容、布局以及工艺技法等项与包袱苏画相同。此种彩画版面属晚清时期的枋心苏画格式。
清式宋锦苏画彩画
宋锦苏画图案以宋式锦纹为主,三廷的左右两廷除政府箍头外,全部锦纹处理,藻头中部家连个小聚锦,枋心内可绘制片金龙风或人物、山水、翎毛、博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