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都古城,四部首司(一)

(2006-03-13 16:10:20)
分类: 心在旅途

三都古城,四部首司

◇清苦老财

 

三都古城,四部首司(一)

图一 湘峪古城的房屋建筑多为三四层,压迫的街道都有些窄逼了。

 

离开窦庄的时候已经不早了,要去湘峪还需要抓紧时间。事先得知湘峪在郑村镇,过了嘉峰镇后见有指向郑村的路标,就拐上了一条颠簸的乡间公路,路况不好,也不见路标,问了好几次路。在一路口再次问路时,那位在路口徘徊了许久的老兄一拉车门就上了车,说:“前面走,不远”。原来这位老兄在下半峪的煤矿上工作,在路口等着搭车。这一带有不少的煤矿,春节期间还在开工,路况不好与拉煤的大卡车的碾轧有很大关系。在下半峪挥别搭车老兄后,前行不远果然见到路旁村落有一大片的古院落,心想就是这里了。然而村民说这是上半峪,湘峪还在前面3华里……路到尽头的时候,湘峪终于到了。

 

三都古城,四部首司(一)

 

图二 从河谷对岸看湘峪古城堡。城墙、城楼、错落有致的建筑,看上去很有气势。又因建筑上的拱形门窗层层叠叠,颇似蜂窝,而名“蜂窝城”

 

 

还没下车,隔着河沟就看见对面山崖上的古堡了。城墙蜿蜒,城楼高耸,城内建筑错落有致,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是明代后期万历年间建造的,当时流寇出没、战乱频仍,出身湘峪、官居朝中高位的孙居相及其兄弟们带领村民修筑了城墙堡垒。孙家兄弟是湘峪的望族,孙居相曾官居户部尚书,孙可相曾任御史都堂,孙鼎相担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并曾历任工部、兵部、兵部和吏部要员,所以他的宅院“三都堂”上高悬的匾额上书“四部首司”。

 

三都古城,四部首司(一)

图三 “三都堂”门楼上的“四部首司”匾额。

 

湘峪也是一个才子之乡,明清两代一共出过七位进士,他们自然也在家乡盖起了高宅大院,无奈孙氏兄弟的名头是在太大,再加上保存相对完好的城墙城楼,使得湘峪的焦点一下子集中到了古村城堡和孙氏兄弟的宅院上,以至于古村的名字也渐渐的被叫作“三都古城”。

 

三都古城,四部首司(一)

图四 “三都堂”的正房高达五层,非常气派。

 

从修葺一新的东门进入古城。冬季的阳光格外地吝啬,才下午四点左右,它就躲在雾霭之后不肯露脸了。高大的住宅压迫着街巷,街巷里幽幽的、静静的,顿生神秘之感。出去串门的村民回来了,见有外人来,热情地建议去找大队干部,那个样子就像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谢过村民的好意,仍然独自在交错纵横的街巷里徜徉。村中心一块不大的空场上,一群儿童围着一个烤肉串的摊子,盼着烤肉架上的肉串快点熟透。从高大的院门里闪出两个小身影,叽叽喳喳地又消失在了另一侧的巷子里。恍恍惚惚的感觉。

 

三都古城,四部首司(一)

图五 两个小身影从一个高大宅门里闪出来,叽叽喳喳地又消失在街巷的另一侧。小姑娘面庞长得非常漂亮,衣着也很时髦。

 

当“四部首司”的匾额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立刻从恍惚回到清醒。这就是孙鼎相“三都堂”了。五层高的正房,气势非凡。正房门帘后出来一个衣着时髦的年轻人,是孙家的后人,木讷地说了声:随便看吧。

 

和其它村落大多是两层建筑相比,湘峪的房屋大都三四层,三都堂的正房则高达五层。不过,大多房屋保存状况并不好,许多房子不得不拆除了上层的建筑,以降低危险。三都堂的五层高楼虽在,但看样子也只是一楼还住着人,其他楼层就是闲置的了。

 三都古城,四部首司(一)

图六 古城的街道纵横交错,据说是由“五纵三横组成的棋盘巷。

 

 

时间不早了,没有进一步细看,回到河谷对岸,打算拍一张古城全景,然后跟古城告别。刚选好角度,脚下不远处一只大黄狗狂吠着向我扑过来,吓得我倒退三大步,定睛一看原来那狗是拴着的。定下神来,跟大黄狗说再见吧。

 

3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