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内经》解读冬季养生

(2011-10-21 10:53:37)
标签:

生活

阳气

《内经》

皮肤

心脏缺血

养生

冬季

健康

分类: 养生杂谈

冬季三个月,起于立冬,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止于立春前一天,是国人很重视的养生时令。现恰逢隆冬季节,我们特撷取《素问》和《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段落以飨读者。

《黄帝内经·素问二》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要点:闭藏。

无扰乎阳:冬3月这个过程中阳气已经闭藏了,既然闭藏了就不要打扰它,这就叫“无扰乎阳”。那么,怎么实现这个“无扰乎阳”呢?下面五个方面:

1.慎起居。“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中医认为,睡觉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闭藏状态,那么,现在冬季强调要养藏,这个睡眠的时间就当适当延长。(日夜中的睡眠,四季中的睡眠)这是说,在冬三月时令,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许多动物已入穴冬眠,不见阳气。适宜住在缜密的房间里,温暖衣衾,去躲避严寒,保持自己身体的温暖。但是要注意不能让皮肤过度温暖而使之疏泄出汗,从而损伤其体内的阳气。一定要忌房事。冬季起居养生其他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其三,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四,蒙头睡觉不可取。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其五,夜间忌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2.调情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伏、匿,都是指的藏。所以,这时候情志应该收藏一些,不要那么开放,不要那么显山露水。“若有私意”:有什么想法不要告诉别人,要藏在心里。“若已有得”:神志关注自己已经得到的内心,不要到外面去强求,悄然安住。总之,这个心志,这个情志,应该内敛,应该安住,不要张扬,这样才利于养藏。

3.适寒温:“去寒就温”:冬日气寒,这个寒是天地阳气在储藏,人要与天地相应,所以,这个时候人的阳气也要藏。冬天天气寒冷,这个时候阳气本应该更多的释放出来为机体取暖,但为了让阳气更好的收藏,避免释放出来,所以,我们就要主动做好“去寒就温”的工作。这个时候就应该要穿的严实,穿的暖和。冬天穿裙子。。损伤阳气,这样“养藏”的格局就会被打破,“体”的涵养程序遭到破坏,那“用”的方方面面就会受到影响。也许年轻还可以顶过去,但年纪稍大时问题出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不要去顶冒触犯寒风,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恐怕寒邪引起感冒,引起咳嗽逆气,麻痹昏眩等病。冬季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年人多有上热下冷的毛病,不适宜洗澡沐发。阳气此时于内处于蕴藏的状态,如果用汤火去逼,必然出大汗。高年骨疏肉薄,容易被外感触动,引起外疾,不要过早出门,以免被霜雪所犯。

4.节动静。冬三月应该“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泄皮肤也就是皮肤的开泄,什么时候皮肤会开泄呢?当然是激烈活动的时候。皮肤开泄了,自然汗出,汗出多了就会耗气伤阳,使气亟夺。所以,冬天的运动和活动,应该避免像其他时候的一样,应该有它的特殊性,应该避免过多的开泄皮肤,应该多做静功,这样才能与冬天相应,这样才有利于养藏。

5.逆之:冬天的天气应该寒冷,也就是冬日的阳气应该封藏,人体的阳气在冬日也应该要封藏,要让这个“体”得到更好的涵养,以利于来年的“用”能发挥得更加优秀。若破坏了这个“养藏”的程序,后果是什么呢?就是“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就是着重于「冬藏」机理的养生之道,是应该遵守的。假若违背了这种养生原则,就会损伤肾气,在春天到来时就会产生一种手脚软弱的痿厥病,这样就会使春季里人体本来应该蓬勃生长的生机大大下降,或产生许多疾病。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瘟」,这就是在冬季里养生不当的缘故。

补充《内经》中为涉及的其他冬季养生注意事项:

饮食:适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造成心脏生病,所以适宜养心。

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因此,,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

锻炼强身: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的度的掌握:极少出汗为原则。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但过度会伤阳气。

洗澡:避免每天洗澡:太勤洗澡,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引起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
  建议:1、老人皮肤处于变薄和萎缩状态,建议7天洗一次,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延长到10天洗一次。
  二舍:长时间洗澡
  洗澡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人容易疲劳,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
  三舍:水温过高
  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并增加血液黏稠度。
  建议:水温24℃到29℃为宜。
  四舍:饭后立刻洗澡
  每顿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较少,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道疾病,另外因为脑、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一方面会加剧心脏缺血,甚至发生心绞痛或猝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