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融和圆滑

(2011-05-27 13:39:54)
标签:

释迦佛

释迦牟尼佛

净空法师

菩提心

佛教

文化

分类: 佛学
看到“菩提树下”有关“修行圆融”的帖子。
本来我是想跟贴在后,说说我的观点的,后来发现我的观点和楼主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专门这里开了一个贴,说说我对“修行圆融”的一点思考。
修行圆融,绝对不是指“圆滑”。
所谓的圆融,是修行的一种智慧,通过这种智慧,帮助你认识到“所有的佛教中的法门”,只要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成佛的道路,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有适合的众生根基、缘分不同而已。通过这种修行“圆融”的智慧,可以扫除对佛法的狭隘思维,帮助成就。
但,过分的“随顺众生”,其实是“随顺造业”“随顺堕落”。这不是出世间的圆融,而是世间的“圆滑”,圆滑的根本,是缺乏心力的一种表现。这在佛教中,属于懈怠。
(顺便说一下,懈怠分3类:1.懒懒散散,想睡觉。2.对佛法不感兴趣,对世间法却很感兴趣。3.心力怯弱。)
我想问大家一句:修佛是为了什么?
要是修佛是为了今生的健康、财富、家庭和睦、平安等等,那你不看我这篇文章也罢。
要是修佛是为了来世幸福、健康、财富,等等,那说明你对轮回和因果还不是很相信。但这至少已经算是一个菩提心了,依靠这个起码的菩提心,至少在这个世界上,就算是一个“好人”了。
如果修佛是为了今生出轮回,甚至为了众生出轮回,那就是高级的菩提心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说,要是世间的“财、色、名、食、睡”什么都不肯放弃,却安乐也想要,解脱也想要,成佛也想要。可能吗?这难道不是更强的贪欲吗?
无论哪一个佛教的法门,比如净土宗,净空法师也是让我们“看破、放下”,密宗的很多大德,也一致强调,修佛是需要“信心和勇气”的!
净空法师的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用:学佛要真干!真的,面对贪嗔痴烦恼,要和它真干!你不把它消灭,它就会把你带入地狱!
因果的法则,不会因为你给你的妥协起了一个漂亮的名称叫“圆融”,就放过你的!
无始以来,所有的敌人,只能消灭你的肉体,而唯独这个“烦恼”,会把你送入地狱!
所以,真正的勇士,不在于战胜外境的千军万马,而在于战胜自己的烦恼,战胜自己的贪嗔痴。真正的修行人,虽然外表非常调柔,但对战胜烦恼的信心和勇气,可以用“彪悍”来形容。
讲个故事,以前色达地区有一个老喇嘛,皈依他的所有弟子,在3年内,他基本不会传什么很高的法门。他就是让弟子不停的修“加行”(加行分内外两部分,外加行包括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是苦,因果不虚。内加行要完成10万大头,10万皈依,10万发心,10万金刚萨垛忏悔,10万曼扎,10万上师瑜伽)。甚至旁边的一些喇嘛也不理解。
但后来,文化-大-革命来了,其他喇嘛的弟子有破戒还俗的,唯独这个喇嘛的弟子,虽然有被打死的,但没有一个破戒还俗!这就是心的力量!
末法时代,五浊恶世,修行人被误解很正常。要是处处不分是非,光想圆融,根本不需要修什么佛法,和众生一起堕落就是了。就算是释迦佛,也是先抛弃家庭,抛弃王位,抛弃儿子,出家苦修后才成就的,难道我们的根基比释迦佛还高?舒舒服服的就能出轮回?释迦佛不知道“随顺众生”?“修法圆融”?不是的!
当然,个人因缘不同,不可能都出家修行,也不是一定出家后才有解脱的机会。但心里一定要有“正见”,也就是是非善恶的这把标尺一定要有。
不要怕业障重,再重的业障都是可以忏悔的,只要你的心够强悍。每一个成就者,每一个出轮回者,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他们可以成就,我也一定行!业障不忏悔干净,不要指望还有别的解脱道路。
随顺众生的目的是为了渡众生,最彻底的爱众生,是要把他们安置在解脱的果位,要是反而让众生给渡了,自己陪他们一起醉生梦死,轮回堕落,那还修什么佛法!
在家人有在家人的要求,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要求,这都对,但前提是在家人断烦恼困难些,并不是说对在家人要求高一些就是错的。在家人能做到出家人的样子,我们应该更随喜,更赞叹,更惭愧,而不是去指责他不对!这是基本的正见!
一个在家修行人(居士),见解分下、中、上,3个层次:
最起码,要对因果、轮回,有定解,要是这个还没有,其实不算修行人。
然后中等的,是对空性要有见解;
上等的当然是密宗的见解,比如世界本来清净等等。
之所以最后托这么一句,是希望大家按照这个标准衡量一下,自己算不算一个标准的居士。
一个标准的居士,当然首先要有皈依的戒体,但光皈依一下,见、修、行一点都没有,对解脱是没有丝毫帮助的。
和大家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