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求GDP之外的幸福!

(2009-12-09 16:41:37)
标签:

唯gdp论

道德重建

二人转

悲剧

喜剧

樊普明

分类: 财富苍生

W020091127309262600692.jpg

无论上街,还是种田,樊普明都要把妻子背在一起

 

 

 

  11月18日上午,天冷飕飕的,樊普明收拾好行李,锁上房门,背起妻子就出门了。和前两年一样,每到冬天,他就要背着妻子,到8公里外的另一个家过冬。

 

  丈夫背上的幸福

 

  从家里出发,经一道田埂,过一道弯,爬一道坡,便上了水泥公路。尽管天气很冷,上到公路,52岁的樊普明早已汗流浃背。18年来,在这条路上,他背着妻子陈红不知往返了多少趟。

 

  这里,是长寿区云台镇应祝村一社。

 

  “老公,慢点。”樊普明经过单薄的田埂时,脚一滑差点掉进冬水田,背上的妻子陈红两手抱紧他颈子,叮嘱小心。樊普明眼睛盯着脚下,丝毫不敢马虎。看到老公小心翼翼的样子,趴在背上的陈红,禁不住用脸贴近他脖颈,做出亲昵的动作。

 

  “陈红是我们村最幸福的女人。”邻居但永芳对这一幕见惯不惊,她感慨,像樊普明这样有耐心和爱心的男人,的确不多见。

 

  但永芳说,她是亲眼看到樊普明背着陈红嫁进来的。18年来,樊普明无论上街,还是种田,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陈红背在一块儿。背着妻子赶场下地,多年来已成为当地一道风景。“他就像带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幺儿。”

 

  “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她会烦闷。”樊普明说,像妻子这样的人,就是要多出门散心,不然会憋出毛病。

 

  一袋黄瓜当彩礼

 

  樊普明不到两岁母亲就去世,靠父亲一手拉扯成人。樊普明虽是健全人,因家里贫穷,没上过学,34岁了还是光棍一条。

 

  那年夏天,一次赶场时,远房表嫂王召英告诉他,她在云台镇上的川东石油井队卖菜时,钻管队一个家属向她诉苦,说自己残疾的三女儿陈红已满19岁,想请她在农村介绍一个对象。于是,表嫂想到了他。

 

  在表嫂带领下,樊普明和陈红见了面。回来的路上,樊普明闷闷不乐。原来,陈红因小时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不能站立行走,身高只有1.3米左右,生活不能自理。

 

  那么,他是要还是不要呢?

 

  “她是我用一帆布口袋黄瓜换回来的。”樊普明把妻子背上公路,公路边,有一辆他事先扛过去的轮椅。他把妻子放上轮椅,在公路上推着缓缓前行。

 

  18年前,樊普明就是从这条公路把陈红背回家的。当时,表嫂带着他见了陈红,两人都没再提这事。十多天后,陈红的母亲碰到表嫂,问她与女儿见面的小伙子有没有意思。

 

  看到表嫂再次来家说这事,樊普明答应先处着看。几天后,表嫂带着他正式到陈红家提亲。

 

  按当地风俗,男方到女方提亲,应备一定的彩礼和给女方购置几件新衣服。可是,樊普明家太穷,根本拿不出彩礼。他想到陈红家没有土地,吃菜全靠买,为拿点东西“遮手”,他钻进自家菜园,摘了一帆布口袋新鲜黄瓜带上。

 

  第二次看到樊普明,陈红异常高兴。当她看到樊普明口袋里又嫩又鲜的黄瓜,高兴得像小孩,取出一根往衣服上一擦,张嘴就大口吃起来。“那黄瓜特别脆甜。”陈红回忆,这是她吃得最香的黄瓜。

 

  结婚当天他“溜”了

 

  相亲后,陈红的母亲和父亲没叫樊普明及时答应这门婚事,而是让他回家慎重考虑。

 

  想到自己的家境,想到打光棍的日子,樊普明经历了几个不眠之夜,然后当着双方亲人的面,表示愿意娶陈红为妻。

 

  几天后,陈红家请来三桌亲戚,为两人办喜事。结婚那天,陈红想到这是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想戴着红花喜庆一下,吩咐樊普明到街上买一朵。一点不懂的樊普明到街上转了一圈,买回的却是一朵蝴蝶形的黄花……

 

  “我以为他不要我了。”随后,当亲戚们都在高兴地吃喜酒时,樊普明趁人没在意,悄悄从席间溜了。大家以为他临阵退缩,后悔了这门亲事。当时,陈红伤心得哭成泪人。直到晚上,樊普明才返回,把陈红背回家。原来结婚当天,樊普明在黄葛乡打工的建筑工地结账,他领钱去了。樊普明重新出现在眼前时,陈红破涕为笑,禁不住当着亲戚的面抱着新郎不放……

 

  背回妻子,整个应祝村议论开了。村民担心,他家本来就穷,娶一个不会干活、只会“浪费”粮食的人回家,一家人不知何时才是出头之日。

 

  18年的“坐骑”

 

W020091127309262640502.jpg

“瞧,老公带我到过朝天门。”

 

  “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坐骑’!”樊普明悄悄对新婚妻子说。18年来,这句承诺让残疾的陈红感到踏实。

 

  婚后,樊普明家里缺吃少穿,陈红母亲隔三岔五就来看望,还送来吃的东西。为让丈母娘少走路,每次赶场,他就将妻子背回娘家,让母女重逢;上坡干活,他把妻子背到坡上,活干完了,再把妻子背回来……

 

  陈红每天看到丈夫忙里忙外,自己却帮不上忙,心里很愧疚。结婚三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樊普明从地里回到家,看到她坐在地上洗衣服,屁股和腿全打湿了。他把她抱回椅子上,握着她通红的手埋怨:“不让你干活,你怎么自己爬出去了。”陈红说:“看着你一天累死累活的我心里难受,我不是废人,我能帮你洗衣服、烧开水。”樊普明抱着妻子,淌下幸福的泪水。

 

  不久,陈红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得知妻子怀孕的当晚,樊普明兴奋得睡不着觉。

 

  孩子生下来后,一直由外公外婆带。如今,他们的儿子已上高中。

 

  前几年,岳父母从云台镇搬到重庆主城生活,将云台镇的房子留给樊普明和陈红。这样,他们就有了两个家,头年11月到第二年2月,到云台街上的家过冬;第二年3月至10月,就回老家生产劳动。

 

  “遇到老公,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陈红说,老公不但不嫌弃自己,还把她当宝贝看待。为证明老公对自己好,陈红翻出和老公在朝天门广场的合影,讲述了老公4年前到朝天门打工时,把自己带一起散心的情形。

 

  说起对妻子18年的付出,樊普明这个老实的汉子,居然说出一番颇有哲理的话:像妻子这样的残疾人,生活本来就很痛苦,如果没人去好好关心、爱护,那么,生活将更加痛苦……

 

                                          (《背了瘫痪妻子18年的丈夫》,来源:重庆晚报)

 

------------------------------------------------------------------------------------

 

侯宁点评:

 

大约两年前,在央视“道德观察”栏目看到一期报道,至今记忆犹新。

 

报道讲的是,东北某地某50岁的孙姓中年男子在年轻的儿子不幸遭遇车祸后,不仅撇下了自己的老妻和瘫痪在床的儿子不管,还拿走了别人赔偿儿子的20万左右的全部款项。而他自己,据调查则放弃了那个破碎的家,和某30多的女子到外地潇洒姘居去了……

 

当然,看节目时的感觉的确是糟透了,直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心不古!也感叹这大东北“二人转”式的喜剧多,其实“闯关东”式的悲剧可能更多,否则,那些以自虐、自残、自贬为特色的“喜剧”也便没有了“成长”的土壤。不是么?来自黑土地的本山大叔阔了,“公务”繁忙了,买了私人飞机了,可为别人打飞机的东北女子又有多少呢?

 

以上述“观察”为例,该东北男人的“喜剧”不就是铸造在其家庭的悲剧基础上的么?得到的是钱,是色,是性,是“潇洒”,失去的却是人性,是自尊,是廉耻,是作为一个男人起码的责任心。或许,“唯GDP论”畅行中国所培养出的一些“富人”便是如此这般丑陋吧,否则,胡润的“富豪榜”也便不会被人戏称为“杀猪榜”了。

 

看来,“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也是要有前提的,没有完善的体制,没有健全的法治,没有慈善为荣的文化,“逮住老鼠”的便可能是“瞎猫”、“混猫”,或披着猫皮的“变种猫”。

 

好在,虽说现在被称作“末法时代”,但人类社会里还是有不少不“唯GDP是瞻”的好人的,比如上文中所讲的樊普明,比如我们曾大力学习过的雷锋等等。是的,樊普明的陈红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妻子,这种幸福感,是那些花钱泡鸭的富婆们压根就体验不到的,但为了陈红,樊普明家的GDP却产值很低!

 

只是,樊普明身上折射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有别人禽兽的爱的光辉,是人之所以还值得活在人世的真善美的和谐之光,而这种和谐,却远不是GDP能买来的,更何况在我们中国,污染着生存空气的GDP吹得很大,泡泡很光鲜,可天已不再那么蓝,人均GDP还低得可怜……

 

无论如何,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终于高调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且强调了转变之“刻不容缓”!但说起来,说“转变”都十年了,所以这个“刻不容缓”的确可谓来之不易啊——这是“好猫”逮猫逮了30年后的“刻不容缓”,这是“次贷危机”危及了“增长”两年后的“刻不容缓”,这还是人们尚存疑虑的停留在会议上的“刻不容缓”!而即便在“刻不容缓”地贯彻执行之后,“后转变模式”下的和谐再造、道德重建、爱的培育,莫非也要在“被统计”后再行“被倒逼”才成么?

 

但愿这个“刻不容缓”是真的吧,没时间被倒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