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善待奥运经济才能消弭后奥运风险!

(2008-02-21 09:33:04)
标签:

善待奥运经济

后奥运风险

企业营销

股市炒作

中国神鸭

财经

分类: 经济评论

53861588442a356698df3.jpg

 

刊登于《川商》杂志2008创刊号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的临近,围绕奥运的一切开始频繁冲击国人的眼球。最能体现“预期力量”的股市更是不甘寂寞,以全聚德为首的“中国神鸭”股票群在新年伊始便上演了一轮连拉涨停的好戏,直让股民瞠目结舌,直让监管层如坐针毡。

 

这,便是我国“奥运经济”在虚拟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而在实体领域,海尔、伊利等著名企业也纷纷将营销目标瞄准了奥运,海尔甚至还不失时机地将其IT总部搬到了中关村。

 

那么,“奥运经济”的蛋糕真那么好吃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参与“奥运经济”?

 

事实上,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经济现象,“奥运经济”自奥运诞生便存在了,每一个主办方都试图驾驭“奥运经济”以服务自身。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我们看到,早在2001前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之日起甚至更早,“奥运经济”便已经成为热门词汇。在此,也还是股市反应最为迅速,因为从那时起,“奥运板块”便拔地而起,号称“奥运第一股”的中体产业等股票在当时即被狂炒,而在05年6月之后,更是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连翻60多倍。

 

当然,围绕奥运盛事的所有涉及“钱景”的活动及其后果都属于“奥运经济”的范畴,我们也有理由对奥运带给中国的盛世辉煌充满期待。但问题是,直到笔者动笔之时,“奥运第一股”的每股税后利润也只有不到两角,中体产业不仅在涉及体育的项目上没有赚钱,即便是只要利润来源——房地产,也因土地储备匮乏而后继乏力。

 

中体产业,一个极好的奥运概念,但也是一个极好的炒作缩影。人们担心,如果“奥运经济”都沦为炒作,那么其带给中国的便不是福音了。因为谁都知道,炒出来的东西是迟早要“还债”的。

 

更何况,翻开奥运史我们便会发现,这部“史记”上不仅有长达30年的“蒙特利尔陷阱”,有举国还债十余年的“雅典阴云”,更有几乎谁都躲不开的“后奥运经济风险”——在举办奥运后,几乎所有举办城市都陷入长时间的经济衰退,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和我们同在亚洲的日本长野和韩国首尔。

 

也就是说,举办奥运会这样的历史盛会虽然会给举办国带来荣誉,给举办方带去商机,但由于工程浩大、耗费巨大,她在许多时候也像一场“高烧”,会在亢奋后给举办方带来长久的萎靡。这就像股市泡沫一样,一场人声鼎沸的“大牛市”之后,便常常尾随着长久的低迷甚至杀伤力巨大的股灾——这似乎是一种不以人一直为转移的结果,在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世界里,炒得越高,摔得越重!

 

如此,谁又能否认“后奥运经济风险”也将在2008后降临中国、降临北京呢?这是一种极为正常的忧患,我们有,其他奥运举办方也都曾有过。

 

正是这些,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能走出怪圈这个怪圈么?要知道,就在2008年初公布的社科院蓝皮书中,社会学家李培林等便明确指出,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依旧在加速扩大,社会紧张度还在进一步提升,“又快又好”的经济数据背后隐藏的,不仅是宏调两年后依旧趋热的宏观经济,更有“民众的不满程度也在提高”的严峻现实。

 

因此,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缓解压力,我们虽然需要借力“奥运经济”,但为了国计民生,为了发展的可持续,我们又需要“善待”奥运经济,是的,善待奥运经济,即,不要在宣传上盲目夸大奥运经济的魔力,也不要在现实中企图借奥运经济一步登天,更要防止有人想借奥运邀功请赏甚至大发横财的徇私冲动。

 

我以为,奥运就是一次盛大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如笔者此前所言,若能“以平常心待之,以节制心用之,以发展心导之”,或许,我们便真的达到借力“奥运经济”实现大国崛起乃至彻底避开“后奥运风险”的伟大目的,否则,后奥运覆辙我们也便可能难免重蹈——

 

少点炒作多点实干吧,“中国神鸭”可以“好风凭借力”,但上了青云的鸭子难道便真能飞了么?更何况还是“煮熟的鸭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