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期指疑云看中国“政策市”历史的变与辩!

(2007-12-05 00:31:19)
标签:

证券/理财

股指期货

时间表

政策市

经济学家

新兴市场

分类: 股市纵横

从期指疑云看中国“政策市”历史的变与辩!

 
据报道,12月11日,中国六大交易所总经理齐聚国际期货大会,总论股指期货的相关事宜。然而,除了朱玉辰总经理表示要按照“高门槛、严监管、紧运行”三大策略做好股指期货技术准备工作外,我们还是没有看到什么期指推出的日程表。据此,从去年工行上市、尚福林表示在年底要推出期指之后,频繁见诸于媒体的期指动态均成了”过嘴瘾”的消息。
 
但是,期指对行情的牵引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至少,和“整体上市、资产注入”一样,机构创造出的“权重”概念已经成了中国股市投机力量不可忽却的忽悠工具。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笔者眼里和拍马屁功夫一样的“权重”在长期在中国股市肆意畅行,而且还在9月后忽悠出千点涨幅以及一个历史性高点呢?这就不能不说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
 
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假如像上市核准制、期指、创业板、柜台市场等等一样的产品、机制不能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那么中国股市便注定是一个被扣上“政策市”帽子的市场。
 
这一点,或许从中国股市试验性诞生以来,便是注定的了,所以近期有人说证监会停止了基金审批便犯了历史性错误,便又重新导致了“政策市”,纯属无稽之谈。也正因如此,尚福林主席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坦承中国股市“新兴+转轨”的定性,并把股改导致“转折性变化”的说法保持至今。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的问题很多,创立至今,盘子做大了,但监管机制、上市程序、交易品种、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问题依旧多如牛毛;而股改至今,市值做大了,可监管不力、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做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漏洞多多,这也是笔者面对山呼海啸的“盛世牛市”、“黄金十年”以及“最伟大时代”等等不切实际的说法,今年以来一直坚持批判态度的重要原因。因为只顾了赚钱而不顾股市自身的弊端和股市正义,是迟早要“还债”的。对此,普通散户可以理解,但一些号称“专家”的人也跟着起哄,便很难理解了。
 
可以看到的是,在每轮行情的牛市进程中,这些人都在拼命呼叫牛市如何,但每当行情逆转时,这些人便把枪口对准了政府相关部门,好像政府的任务就是制造牛市让他们赚钱,否则,便要追究“问责机制”何在?便要断言犯了什么“历史性错误”!而最可怕的是,这些“专家”对政府的示警和规劝从来视若无睹,也从不以此作为警戒反过来警示散户,而只是一味地在股市下跌后才马后炮般追问“政策市”如何如何。
 
但实际上,谁不知道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呢?即便是市场力量已经较2000年前后发生了质的变化的今天,中国股市的“政策力量”谁又敢小瞧?拿期指来说,这是中国股市推出做空机制的开始,其本身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是,创业板的意义不大么?柜台交易的意义不大么?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不大么?重新修订那部语焉不详的《证券法》意义不大么?加大对证券犯罪的处罚力度意义不大么……可这些,我们还都没有!
 
所以,中国股市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它便注定是一个与“政策”相伴的市场,你说它是“政策市”也好,说它是“猪市牛市马市猴市”也好,它的特色便是由政策而生,并希望由此“变”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不仅如此,它还肩负了国有企业脱困、完善市场经济、促进大国崛起等等一系列重任,对此,没有“政策”的扶持、辅助和监管,行么?
 
在此,只要你切实审视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史,你便不得不承认,中国股市的成熟绝不会因为一个股权分置改革而完成,也绝不会因为一轮涨了几倍的大牛市而在两年内脱胎换骨。
 
回眸往事,为了促成股改完成,为了推进本轮牛市,政府各部门出台了多少政策呢?简直数不清!可那时,为何没见有些人指责这是“政策市”?难道那时是对现在便是错么?难道监管层只能眼看着基金公司拿着基民的钱去一味堆砌指数牛市?如果任其发展,拿基民的钱去抢所谓的“权重股”,制造更大的指数泡沫,那么更大的泡沫破裂后谁又来为股灾负责?难道那样的市场才是没犯错误的“成熟市场”?
 
更可笑的是,有“专家”从文章一开始便断言证监会掐掉了新基金审批,“斩首”了不听话的基金经理,由此得出了“政策市”的结论,而到文章最后,却质问那些消息是不是真的,从而把整个立论放在他自己都不清楚的“沙滩”上,几乎是用一堆经济学术语来堆砌一座毫无逻辑的文学沙丘,让人看了直觉哭笑不得。而这,便是一些散户眼里的“经济学家”!
 
因此,在我看来,并不是中国股市批不得,我自己从2002年以来便在上千篇文章中以各种方式和理由批判过这个市场,更写过《股殇:中国证券市场的罪与罚》这样激烈抨击股市的文章,但是,如何面对现实,如何理解政策,如何从“政策市”中寻找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才是一个“专家”应该做的,而如果这个“专家”只会在大牛市里吹牛,在大熊市里哭熊,那么市场要他作甚?散户要他作甚?
 
昨日,当我和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朋友料到此事时,他笑笑说:“屁股决定脑袋,有利益嚒,可以理解!”但我没那么“冷静”,我要对散户朋友们说的是,只能做多也可以做多时不需要“专家”,股指期货出来后便需要专家,否则,套利避险的技巧便会让散户头疼;大牛市里没有“专家”,熊市里便需要专家,否则逆转的市场便会吃掉散户;“政策市”也需要专家,只是不需要那些只会指责“政策市”的专家罢了;否则,中国股市还试验什么,还发展什么劲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