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上市公司 “完美季报”后的不完美

(2007-11-01 10:39:49)
标签:

证券/理财

三季报

完美风暴

上市公司

炒股

可持续发展

分类: 股市纵横
警惕上市公司 <wbr>“完美季报”后的不完美
新 京报 特约评论
 
打开财经报纸和网络,“上市公司三季报完美谢幕”几个字扑面而来,给人的感觉仿如迎来春天般美好。细读内容也可以发现,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总体业绩的确是“完美”的,不论是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公司净利润,同比都有不小的涨幅,每股收益均值同比增长将近50%,净资产收益率的同比增幅也达到了23.14%。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的数据。而且,结合近两年来中国股市一路高歌的股指升幅来考量的话,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便不值得如何称道了。甚至,对比之下,我们还能发现一些深层的问题。

 

首先,最权威的官方证券报纸在统计上出现了偏差。据中国证券报统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为64.18%,而上证报给出的同一数据却是66.93%。不同的是,中证报在净利润前加了“归属母公司”五个字。为何会出现这种分歧呢?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仅“归属母公司”有所不同,而且,两家报纸统计的上市公司数量也是不同的,中证报为1511家,而上证报却是1519家,如此,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若不是中证报“开除”了8家上市公司,便是上证报“虚报”了八家还未上市的企业。而在笔者的交易软件上,上市公司数量却是1485家。个中错误明显,还有待两家报纸加以说明。

 

更逗的是,在中证报比上证报少统计了八家企业利润的前提下,中证报发表的1511家企业的“前三季度共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为57615.17亿元,而上证报统计的1519家企业仅“主营业务收入”便达到56695.19亿元。可以推想,如果上证报公布一个“营业总收入”数据的话,至少当与中证报的统计不相上下,但相差了八家企业,这样的数字还能可信赖么?

 

其次,虽然上市公司业绩看似一片大好,但就像笔者所言,“炒股炒成绩优股”,即今年的许多企业利润有将近一半是来源是二级市场炒股、交叉持股以及新财会制度的实施两方面,是“炒”出来的,是“变”出来的,此前深交所在揭示市场风险时也提到了这一点。如今,三季已过,报表大靓,但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这个问题,按上证报的“官方说法”便是,“虽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但由于股市大盘震荡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收益,这使得第三季度上市公司单季利润增幅有所减小。据统计,1519家公司7至9月实现净利润总额2024.12亿元,可比数据同比增幅119.27%。但剔除新上市公司后,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幅度-1.46%,出现负增长。”

 


-1.46%!这就是变化趋势,虽然比例不大,但却足以警示我们,随着股指高歌猛进,市场获利的赢面却在不断下降,上市公司绝不可能再现上半年的辉煌。相反,随着股市步入中期调整,上市公司靠炒股赚钱的路子便会被堵死,甚至,把原来赚的钱还给市场也很有可能。君不见,在2000年开始的大牛市中,安徽上市公司科苑集团不就在股市里越陷越深,并最终成为ST一族且被证监会等部门立案调查么?前车之鉴不远,上市公司高管层当继续教训,及早抽身。

 

再次,即便经历了前三季度的“完美”之后,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低下。比如,按上证报口径,这些公司前三季度的平均摊薄每股收益为0.2878元,不仅同比增长了49.14%,而且也已超过上市公司2006年全年的平均每股盈利。然而,这样的“辉煌”却依然挡不住总体盈利能力不佳的寒酸。看人民币当然还不错,但按照1:7.8的汇率把这个数字换算成美元的话,它仅仅是0.03689美元,即每股税后利润才不足4美分。

 

当然,有了业绩增长总算是好事,是应该肯定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为此,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据披露,在前三季度,1519家公司总共实现净利润5655.87亿元,这便是我国股市全部上市公司的总贡献。但我们早已知道,今年前三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便达到1436亿元,同比增长11.7倍,如果按照5月末增加了的单边千分之三的印花税率来推测,则全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应该至少在二千亿以上,再加上券商佣金等等其他“收税”项目,这样的“交易成本”便可在4000亿以上。加减之下,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便大大缩水了。因为人们发现,这个“成长”了的市场本身依然不创造多少投资价值,其拥有的,只是合法的炒作价值,这才有了“赌场论”的诞生。

 

最后我想说的是,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了当然是好事,否则我们便实在对不起几十年来蒸蒸日上的GDP增长,但是,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特别是提高主营业务盈利空间,才是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正道。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热衷于交叉持股,热衷于股市投资,已经成了中国股市公开的秘密。可谁都知道,这是不可持续的,从目前市道看,虽然全年利润有望保持强势增长势头。但明年的利润空间已被大大压缩,搞不好,明年便将出现同比利润大幅缩减的不利局面。对此,投资者当有清醒的认识,企业管理层也理当做好预防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