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资本力量死了都不卖投机理性泡沫的警示 |
分类: 股市纵横 |
表现在舆论上,便是大盘站到5000点后市场呈现出的一片“新时代”呐喊,仿佛涨高了的股市真的变得更健康、更安全,仿佛5100多点的股市比4335点时更有“投资价值”。此时,有人已经真的把视野扩展到了8000甚至上证指数的万点之巅!
然而,股市的健康度真的随着股指而升高了么?“安全事实”真的如此么?历史上的每一次的股市泡沫危机以及近期狂飙全球的美国次级贷危机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很显然,当博傻成为绝大多数的人的共识时,事情便并非如某些投资者和专家所想象的那么乐观了。因为无论是荷兰郁金香泡沫,还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股市泡沫,抑或是近期的次级贷危机,都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即股市风险都是涨出来的,股市泡沫都是炒出来的,而更重要的是,当炒出的乐观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乐极生悲,泡沫便自然破裂,危机也便悄然来临。
这一点,是每一个证券市场投资者必须牢记于心的真理。尽管人们往往困惑于泡沫破裂的时间,认为准确的预测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方法,但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投资者,能挽救投资者免于灭顶之灾的,其实永远是你的谨慎和常识,亦即投资者控制风险的习惯。因为即便是那些所谓的“投资高手”,比如在本次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的美国“基金大王”,也同样会在乐观的鼓噪中丧失理性,最终成为最后的埋单者。如此,何况你是一个新兴市场的普通投资人呢?我们又有何资格奢谈自己的“高明”?
事实上,虽然股市炒作会演变为“击鼓传花”的游戏,虽然股市的投资价值会被一定时段内被人忽略,但市盈率、市净率、即期盈利能力等等被成熟市场公认的硬指标永远是衡量一个市场是否健康的标准。这是不已新型或者老牌市场为转移的标准,也并不会因为绝大多数股票不流通而被主力弄“权”弄成真理。因为机构们都知道,成千上万的“大小非”就藏在他们身后,必须在压垮溢价前找到接手的最后一个傻帽。
由此而论,当沪深两市静态市盈率达到50倍以上、市净率超过6倍的时候,监管层急了,机构急了,风险便已经在快速集聚了。
当然,有人依然会拿“新兴市场”来说事,也有人依然会拿中国宏观经济“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来证明股市飞涨的必要,但别忘了,历史的经验证明,正是“新兴市场”才容易出现致命的泡沫,这是在美国、印度、香港等等曾经的“新兴市场”都有过铁证的。加尔布雷斯的《1929年大崩盘》忠实地记录那些灾难的共同特征:对利空的麻木,对博傻的热衷,对做空的厌恶,以及,对未来的乐观!
而现在,由于所谓“结构性泡沫”的存在,由于股市的“结构性畸形供给”,由于监管的“转轨性松弛”,中国股市正在重演那历史的一幕,股指似乎真的要飞天了,因为“天上似乎有吸引力”,因为“地球仿佛失去了吸引力”,因为““5000点的股市比1000点更健康”,也因为“5000点的股市比4300更健康”!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经历去年开始的牛市以来,已经诞生了一系列有标志性的事件,比如“全民抢钱时代”说法的诞生,比如歌曲《死了都不卖》,比如老沙的散文“泡沫颂”,比如“5.29第一牛文”《大牛市催生最伟大的时代》……但近日,随着股市的“结构性上涨”,随着蓝筹股泡沫的泛滥,随着港股的绝地反弹,这样的标志性“文献”似乎又要在江湖泛滥了,许多投资者正在健忘刚刚才发生的一切,又开始忙着“发掘价值”,买进卖出……
但我说要,还是让历史来警醒一下我们麻木的心吧,因为时刻牢记风险,时刻防范风险,戒贪戒赌戒从众,永远是一个成熟投资者能长久立足于股市的根本保证。君不见,表面强悍如梁山好汉青面兽,不也在生辰纲喝了迷魂药后瞬间便“倒也,倒也”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