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敬琏被“情绪化”“贱卖”了慧眼

(2005-12-14 13:35:49)
分类: 经济评论

吴敬琏先生不愧是关注现实的经济学家,近期,当他在呼吁摒弃“银行贱卖论”时便很时髦地用上了“忽悠”一词,让赵本山着实“荣幸”了一把。因为这“忽悠”的“专利”本来自于他呀。然而事实上,“忽悠”一词如今不仅让老百姓津津乐道,而且还成了像吴敬琏这样大师级学者的“偏爱”。

据报道,针对“国有银行被贱卖”的“论调”,吴敬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切莫再“忽悠”这个问题,“在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不要煽动起情绪化思维”,“同时要警惕那些鼓噪‘贱卖论’的人”。而巧的是,在这则消息见报的当日,笔者也正好在本报发表了《“非贱卖论”与“自轻心态》一文,按照吴老的说法,笔者似乎正在“忽悠”“贱卖论”。

众所周知,除了“骗人”或者“搞笑”之外,“忽悠”当然不好,因此笔者变成了吴老口中那些需要“警惕”的“情绪化”的人。但问题是,我们能想象一个没有情绪的人么?不能。因为按照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即便是一个人处在“完全理智”的情境之下,其做出判断依然会受到某种“潜在情绪”的干扰。因此,绝对理性的根本不存在的。物理学中有“测不准定理”,在社会科学领域,受情绪干扰而“测不准”的事情便更是多如牛毛,几乎到了“无所遁逃”的境地。举例而言,吴老先生“别再忽悠”的说法便明显带有“情绪化”的色彩。人非圣贤,谁有能没有情绪呢?

这让笔者想起来一个叫高小勇的人。此君曾在媒体上撰文《中国贫富差距有没有被感情夸大》,结论当然是被“夸大”了,因为“许多人在很动感情地谈收入差别,谈解决办法,谈政策建议的时候,已经把中国收入差别当成是一种确凿的危险了。

“我不知道这是根据哪个标准来确认的。”高小勇说。当时,笔者曾写了《中国的贫富悬殊被谁的感情夸大了》,对高文予以反驳。而其后,高先生又撰文《贞洁旗帜孤独飘---细说‘吴敬琏忧患’》,批评了吴敬琏先生的“品高识浅”的“无知”。彼时,笔者也曾撰文《吴敬琏的“无知”和高小勇的“知识”》,为吴老生做过辩护。没成想,事过境迁,吴敬琏先生倒成了继高小勇之后指责“情绪化”判断的“新人”。

莫非,被高小勇轻看的“吴敬琏忧患”如今又被笔者遭遇了么?只不过,轻看“银行贱卖忧患”的人变成了有忧患意识的吴老本人。但是,这是一个通晓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学者做的事么?可以为境外投资者忧患“参股到国有银行,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却不能让别人忧患“银行资产贱卖”?

当然,辩证法并非中庸到时时刻刻不分“主要矛盾”的哲学,所以吴老的“忽悠”说法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仅仅把这种有一定事实依据的担忧“情绪”归结为“我国半殖民地的经历”,却不免太武断了。

事实上,许多像笔者一样质疑“银行被贱卖”的中国人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距离所谓“殖民地经历”很远,对其的了解也仅仅是在历史教科书和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当中,谈何需要“警惕”的“情绪化”?倒是在国内金融改革遇到困难甚至思想认识上的激烈交锋时,企图通过“外资入股”来一举摆脱“质疑”,加速“国际化、市场化”,才是基于“情绪化”不耐烦之后的“理性选择”。

当然,吴老的有些观点笔者是同意的,比如“要分析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让国有资产打水漂”,还比如“最重要的是面向国外资本开放的同时,也对国内的资本开放。尤其是要给民间资本以同样的机会”。但是,这些难道不也可以成为笔者质疑“贱卖”的理由么?

试想,在银行改制的程序公平问题上出现偏差,难道能引导出结果的公平么?吴先生一直是反对行政力量过度干预的市场派的代表人物,人送绰号“吴市场”,但在银行改革的市场化选择问题上,却为何“情绪化”地背离了一贯的市场化初衷?难道没有“境内资本”参与博奕的银行价值便能“天然”逃脱被“贱卖”的命运?莫非“境外投资者”都能理性到不经竞争便“合理”地购买中国各大银行股权的地步?

问题还在于,又是谁,能相信“境外投资者”的这种“公平”理性?笔者以为,即便本着“起点公平”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这个问题也和吴先生所提到的“、对国有银行投资的关键是能否真正进入银行的公司治理”同样重要。

“只有真正参与到公司治理,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吴敬琏语)但是,到底是要谁参与到公司治理?又如何能“公平”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呢?

吴老是我尊敬的学者之一,笔者除了因高小勇的“情绪化”言论而为吴老做过“辩护”之外,还曾撰文《让吴敬琏和许小年的胜利告诉未来》、《让吴敬琏和许小年的“失败”昭示未来》,赞扬过吴老的睿智和远见,相信在上述问题上也有得到吴老的“非情绪化”或者“市场化”回答。

至于“忽悠”么,我想还是还给赵本山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