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洋奴哲学滋养下的国有银行“非贱卖论”(下)

(2005-12-08 20:48:05)
分类: 经济评论

当然,对“贱卖论”不以为然的人也不少。除了银行行长们集体发力之外,有经济学家也给出了答案,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钟伟先生。他指出:“如何回答国有银行被贱卖这一尴尬问题?答案很简单,在法治环境下,交易即合理。”按照钟先生的逻辑,我们的国有银行“黑洞”多多,无疑是缺乏想象力的,这才是他们价值被“低估”的真正理由。钟先生甚至不无担忧地认为外资入股中国的国有银行“交易本身就意味着外资在华踏上了变幻莫测的艰难之旅”。看来,钟先生没有为国有银行“被贱卖”担心,倒是为外资在中国的命运忧心忡忡起来:变幻莫测啊,中国的银行业,外资又何苦来参股找麻烦呢?

 

煞费苦心如此,笔者真的无话可说。也是!连审计署“铁包公”李金华都说“金融领域案件多,涉案金额大……内部风险控制不当,还有相当部分是由于内外勾结导致银行业的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又如何可以为国有银行卖出个好价钱呢?

 

然而,我们要说,如果都以这种“问题心态”、“自轻心态”来看待我国银行业的变革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那么我以为我们便宁愿暂停银行的所谓“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因为在银行改革路径的选择上,业内专家本来便有“排斥优质国企入股”以及“外资少量参股换不来核心技术”的看法。

 

事实上,银行资产的价值评估本来便是很专业的事情,局外人怀疑也很正常,但我们决不能让“存在即合理”的哲学诡辩扰乱我们辨别真理的慧眼。因此,我以为当务之急并不是一定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而是让百姓和政府信得过的“审计署”或者“中介机构”来对国有银行资产的价值做出权威的评价。如果一意孤行,在“贱卖论”质疑声中继续“贱卖”,那么有些人便注定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笔者注意到,汇丰银行的主席郑海泉已经表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汇丰将增持交行股份至40%。而按照惯例,金融企业对外投资持有股份超过25%则并表处理。这就意味着,若汇丰增持交行股份超过25%,交行将成为汇丰的子公司。试想,如果这种趋势继续蔓延,国有商业银行将会是谁的天下呢?

 

夸张么?有一点。但我以为,“贱卖论”绝不是空穴来风,国资流失也不是新鲜话题,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政府高度警惕的“百姓视点”。在今天这样大变革的关节点上,在代表国家信用的国有银行的处置问题上,我们还是慎重再慎重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