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深处的六巷乡的门头村,是金秀花蓝瑶聚居的村庄.

广西金秀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瑶族文化、民俗风情保护完整,有“世界瑶都”之称。 花蓝瑶:因花蓝瑶妇女服饰皆绣有精美图案,色彩斑斓,特别绣上蓝花,栩栩如生,“花蓝”也就是“花花蓝蓝”或“花花绿绿”的意思。“花蓝瑶”由此而得名。
金秀花蓝瑶主要分布在县内中部和西南。主要集中在六巷乡的门头、古卜、王桑、大凳,罗香,丈二、六团,长垌乡的大镇、龙华等自然村(屯)。人口2000左右.
花蓝瑶的服饰用蓝黑色棉纱布作基料,绣上奇特的花纹图案,有蓝花、金银花、玉米花、山茶花、八角花等,穿戴起来美观秀雅,走进花蓝瑶寨子,像进入一个花园一样。未成年的小姑娘留长发辫子,长大或成婚后就要戴上帽子。帽子由黑白两块布做头帕,黑布边沿挑上红线条,主要遮住头部,上层绣有几朵小花的白布,两块布挽结于后面用银替卡紧,使帽子前额开阔,顶部略大,戴在头上,黑布遮眉盖耳,显得深沉古朴。妇女身上的衣服长以没腿为准,胸襟对称镶2寸宽纱绣花带,花纹细腻,小巧清新。腰间系带,将衣服勒紧,显得端庄秀丽,花蓝瑶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银首饰。小孩戴银手镯银项圈,认为可以除邪解秽,健康成长。青年姑娘都佩戴银饰(耳环、手镯、项圈),胸处悬挂银针、银耳刮、银关刀、银麒麟等。花蓝瑶妇女出门时还常佩戴铜铃,行走时,丁当有声,据说可以避邪,也作为点缀之品。花蓝瑶男子一般都穿着大开襟、宽短袖、后开叉的黑色粗布衣,脚下穿着木屐,出门背长刀。背刀分平刀和钩刀两种,刀身用优质钢铁铸造成,刀面薄而轻巧,银光闪闪,刀刃锋利耐用。刀身与刀柄全长1米左右。刀柄用坚韧的木质制作,好像松鼠的尾巴。刀背有2厘米厚,刀面7厘米宽。每把刀都配有用竹子制成的刀鞘,背在腰间右侧,显得威武刚强。不管下田下地,上山下河,甚至过村访亲会友,都要背上长刀。据老人说花蓝瑶过去反杭官兵迫害,就用这种长刀。被迫迁徙到瑶山后,开荒种地就用这种长刀。他们用刀斩棘、砍树、破竹蔑、采药、铲田基。可说是刀不离身,体现了这个山地民族特有的性格。
<以上文字摘自网络>
花蓝瑶博物馆建在广西金秀六巷乡的门头瑶寨,由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资助建设.将于今年国庆期间正式对外开放.花蓝瑶博物馆以实物、图片资料展示花蓝瑶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民风民俗。对研究花蓝瑶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花蓝瑶博物馆是集科学研究,了解花蓝瑶民风民俗为一体的少数民族景点。花蓝瑶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一项成果,并同时展示花蓝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国第一家花蓝瑶博物馆,也目前唯一的一家花蓝瑶博物馆.
1.

2.门头瑶寨.
3.花蓝瑶博物馆.

4.

5.由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资助,让我感到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投入不够重视.

6.村口的古树.

7.费孝通对瑶族文化研究贡献很大.多次深入大瑶山,妻子在下乡途中遇难,就长眠在六巷乡.

8.展出的照片和实物.

9.

10.

11.

12.

13.榨油的木模.

14.酒壶

15.

16.法师用的小鼓

17.面具.

18.火炮

19.打猎用的夹子.

20.鸟笼.

21.生产用具.

22.

23.服饰

24.

25.

26.草鞋.

27.

28.酒缸.

30.花蓝瑶的服饰.

31.

32.村口的大妈.

33.正在绣花的大妈见到我们很惊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