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八百里武当山,哑巴一直在山里跟那些人玩捉迷藏。
图为武当索道。
(网络资源,不是小墨拍的哇!)
武当山历来有好些隐居的高人,似乎成了传统。前阵子网上还有摄影爱好者通过长焦镜头发现有些人上不去的岩洞里有新鲜的干草堆的垫子。
我问了好几位道长,甚至山民:“山上真的有隐居的高人吗?”
“肯定有!武当山这么大!不过人家不出来,我们见不到;就算见到了,我们也认不出来啊!”大家都这么回答。
“去不去看哑巴?”那天太子洞出来后文道长(化名)问我。
“哑巴?好啊!”我在武当山一切随缘,基本没有安排什么行程。
路上古道长(化名)说:“我觉得哑巴有点功夫的。你看,这么大冷天的,他睡青石板。吃的一直是冷的东西。”道路岔口,古道长告辞先回道观。“哑巴那边太难走了,那个悬崖边贴着石头过去,很危险,你们两小心。我有事先回去了。”
我和文道长拐进山里一条看似不大有人走的野路。一路上文道长轻声细语跟我讲哑巴的事:
“很多年前,哑巴不晓得从那里来武当山,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放着锅碗瓢盆及衣物什么的,住在山洞里。后来因为武当山有好多这样的流浪汉,有关部门来人赶他们,赶不走的,都用大车拉到神农架去一丢就不管了。那些人真是缺德,因为有些流浪的人都是老奶奶啊,丢到神农架怎么活啊!不过听说恶有恶报,丢流浪汉的人有次在路上翻车死了。这都是闲话了。重点是哑巴很奇怪的,不管送到哪里,一段日子后,他又能摸回来。你说他又聋又哑的,也不晓得怎么找回武当山的。他那辆独轮车也不晓得哪里去了,反正他每次都能回来,住在山上。他们一直在赶他。
说他有功夫吧,其实那是逼的。他们把他东西都丢掉,他没东西盖,只能睡青石板啊!他们把他做饭的炉子砸烂,因为怕山林失火,不让他用。后来哑巴就到我们道观里来拿吃的。一次拎走一桶饭菜,吃个好多天。吃完了再下山来拿。我们看他可怜,有几次专门做热的饭菜给他装好,可是他拎着桶又到水龙头底下兑凉水进去,让人没言语。”
说话间,走到一处山路转角处,岩石凸出来,人要手脚并用、紧紧贴在岩石上才能过去,稍不小心,脚下一滑就会掉到山谷下去。我和文道长牵拉着,很小心才爬转过去。
“你好啊!”文道长大声说。
眼前的山石,大大地凹进一块,正好有一块雨淋不到的地方,但还是三面受风的。地上一块大石头,平的。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正惊恐戒备地朝我们的方向看。头上重叠戴着两三个破“帽子”,不晓得从哪里捡来的,有一个像渔网一样套在头上,造型很奇特。加上那惊恐的眼神,让我想起去年“被救”之后的犀利哥。
“就是他了。”文道长介绍说。
哑巴看到文道长,安下心来。又看到我,陌生的服饰、陌生的面孔。有些不安。我从兜里掏出老道长给的绿豆糕递给哑巴。哑巴就此断定我好人,于是活跃起来。开始很大幅度地比划着给我“说话”。我认真判断,加上文道长解释,才看明白哑巴在向我描述“那些人”是如何用石头、木棍打他的、如何把他拷起来的,如何把他的“家当”都丢到山下的。哑巴不断比划出头上戴大盖帽的样子,做出很狰狞的表情。一遍又一遍。我一边看哑巴比划,一边打量哑巴的栖身处,看得心里极难受。不远处有一个破烂的搪瓷脸盆,里面一盆的汤水饭菜,搞不清是多少天前的,上面漂着一只搪瓷缸子,整个看起来好似猪食一样。哑巴看我注意他的餐盆,于是走过去一屁股坐在地上,两腿叉开,餐盆拉过去,用缸子舀起来呼噜呼噜喝下去。――天啊!这么冷的天!冷的汤水剩饭啊!而且,这能叫饭吗?泔水一样。
哑巴忽然很坚持地拉我和文道长到他睡觉的石板旁,石板上垫了压扁的一个纸箱子。哑巴从纸箱子之间翻来翻去掏啊掏,还抖出几枚一元的硬币。
“给他钱也没用的,他从来不下山。”
忙乎一阵子哑巴终于掏出一个报纸包好的小包,形状好似百元人民币的样子。我和文道长面面相觑,难道哑巴给我们看他的积蓄?有人给哑巴百元大钞?
哑巴把报纸一层层打开,很小心得打开,开到最里面一张,什么也没有。正纳闷中,哑巴小心把报纸一张张抹平,拉我们看。原来哑巴把只要有警察、保安、兵之类形象图片的报纸都存起来,也不管是中国外国的,连明星军服照都统统保存起来。一张一张翻给我们看,又一遍遍做出被拷、被打、被拍照的动作。
我心里难受极了,看那样子,哑巴到了下辈子,也不会忘记对这些形象的恐惧与憎恨了。
山对面不远处有个很好的山洞,可以挡风避雨,洞边有水池。
“哑巴怎么不住那边?”我问文道长。
“好的地方他都不敢住,怕被人家找到。”文道长用脚踢踢草丛中一个锈成框架的东西,“这是他以前做饭用的炉子,给砸成这样了。他也不敢做了。”
文道长翻开石壁边的烂纸箱,翻出一床还算可以的被子。
“他怎么不盖这个啊!这么冷的天,睡石板上多冷啊!就垫一个纸箱子也不行的啊!”我纳闷极了。
“我也不晓得。大概怕被那些人发现给丢掉。反正哑巴挺怪的,有时候我们给他衣服,他也不穿,不知道是不是不愿意穿女人给的衣服。有些都是新的啊,也没见他穿,不晓得弄到哪里去了。他来这里也二十多年了,虽然他们一直在赶他,可是想帮他的人也很多。我们庙里早先让他进来可他不来,可能是不想住庙。跟他又没法言语沟通,也不知道他想做什么。给的衣服,他也不穿,被子也不盖,热饭他也不吃……”
“好了,哑巴,我们回去了。”文道长跟哑巴挥挥手,哑巴终于停止演示被打的样子。有点失落,垂头回到原来的地方。无路的悬险山崖,哑巴上下极敏健。

图:冬天武当的雪很厚,也不晓得哑巴睡在风雪里,是怎么过的。
(网络资源,不是小墨拍的哇!)
从山上回到紫霄宫,我心里一直闷闷的。不晓得我能为哑巴做些什么。哑巴是不是高人、有没有功夫此时变成一个是挺没趣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被逼出来的功夫再神、再高有什么用?武当山、终南山等历代那些修道人放弃世间的物质享受一心修行,不管有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本事,人家那是主动选择那样的生活的,人家心态是很平和、很安于当下的。而哑巴不同,看到他满怀愤怒、惊恐、委屈地向我们“诉说”他的遭遇时,即使他五通俱全(佛教中讲的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等神通),我也不认为他是高人。我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可是做什么呢?
上火车前,在武当镇的小贩摊上,我还在犹豫是否应该买厚袜子给哑巴――搞不清他穿不穿。但是直至上车,我都没想出合适的做法。
返杭的路上,我想起哑巴心里就特别难受。
昨天进城办事,路上跟一位好友提起这事。朋友说:
“他在山林里生活得很自在啊,像那些动物一样。道家不是讲道法自然嘛,他这样很自然啊,很好啊。不需要人为干涉。把他拉到人类社会未必是一件好事。”
可我并不认同朋友的说法,我一点也不觉得哑巴正在很自然得像动物们一样自在地享受旷野山林。特别让人难受的是,明明看着可怜,可是又完全无从帮起。怎么想怎么别扭!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堵啊!
回来几天了,哑巴的事总让我不能释怀。中午端起旧饭盆吃饭时,又想起哑巴那一脸盆泔水饭菜,不晓得怎么,一时间脑袋突然开窍了!
哑巴不住庙、不穿人家给的衣服、不盖人家给的被子、不吃热的饭菜、不下山⋯⋯一切物质上的欲望对哑巴来说几乎都放下了,可是之所以让人看着心生怜悯,原因就在于哑巴的内心并没有真正放下!他内心的愤恨、委屈,以及种种被虐待的记忆,让他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解脱,更让周围的人看着心疼。一个修行人,就算物欲方面能修到能像哑巴这样近于高人的苦行境界,如果内心一直放不下凡夫的种种(或嗔恨、或爱恋、或痴迷),那这种修道还是不究竟的,得不到圆满的大自在。道家祖师在吕洞宾《敲爻歌》中也说:“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说到头,就是“形”和“心”的问题。
当然,无论“形”还是“心”,都还在佛教“六尘”的范围中。一个修行人,初级阶段的任务事要掸灰尘,身心的灰尘都得掸啊。不然钢铁的外形脆弱的心,只能让人同情。
终南山中的很多隐士高人,有的生活条件比哑巴差多了,可是他们并没有让人产生无限同情;相反,不晓得多少人羡慕极了他们的状态。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与心都是自在洒脱的。修行人,身心都安了,才谈得上开悟、解脱。
原来如此啊!观音菩萨他老人家忒过份了!*^_^*
这几天一直让哑巴这么别扭着我,原来有用意的!
--前阵子我一直谋划着要去终南山住山,说是想专心修道。其实自己心里最明白,因为很多事情让我心生厌倦,抑郁无比,所以打算“出逃”。物质条件艰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成问题。而且名声上比现在自己花钱租民居住好听多了(看吧,这小心思也是我不能忍辱、贪图名声的一个恶劣表现--不能忍受人家说我“贪图享受、住精舍”的诽谤,其实就是在无法住庙的情况下,租了杭州郊区一个普通的民居而已,单身公寓离精舍概念十万八千里,且房租等一切生活费用是自己出家前工作赚的。)
我跟师父去申请,师父并未直接表态,而是说:“修行,云顶不是也很好吗?心安,在哪里都安。”
我又不死心地陈列了很多必须要去终南山的理由,师父笑笑说:“如果你一定要去,我也会支持你。”
这句话,师父常用,听了师父三年教诲的我现在晓得了,这代表尊重,并不表示真正思路上的支持。但是,想起自己挤出修学时间、精力拼着小命来做事,非但不得到协助,还得面对诸多不理解、怀疑甚至讥讽,还有那些做壁上观的佛先生们无比“慈悲”的教诲、那些利欲熏心的狮子虫们卑劣的言行,以及在修学方面,佛教出家女众所遭遇的种种不待见⋯⋯念及如此种种,我跟师父说暂时不去终南山的同时,心里还是打算明年开春入山销声匿迹去--尽管我多么多么多么想依止师父学习(当然这后一点也许是今生很难实现的梦想)。
喏,可能就因为我已经打定主意了,所以慈悲的观世音菩萨特别请个哑巴菩萨来给我看--心不解脱,在哪儿都不得自在,放弃一切物欲都白搭,反倒让人同情。
哈哈!原来如此!难怪哑巴的事那么让我寝食难安。现在想想,也许哑巴是观世音菩萨的应身之一呢!他真的聋哑吗?真的那么记着“那些人”吗?未必吧。说不定就是为了点化我这样的呆子修行人才示现这样的言行的。--如此说来,哑巴也许真的是武当山的隐居高人呢!当然,也有可能真是需要帮助的人,以后看机缘,尽我的力,能帮到最好。*^_^*
背景音樂:一人静 姬神
----------------【华丽丽的大尾巴】-----------------
1。本Blog所有图文版权属于作者江南阡陌,除特别标注不能转载的僧人人像图片外,其他所有图文欢迎网上转载。请各位大德在转载时保持每篇博客图、文、乐的完整性,勿删节或修改。小墨的博客,图片、文字、配乐都是一体的,请同时转载,若无法贴图或配乐,请不要单独转载文字,谢谢各位大德。方便得话,请注明作者江南阡陌及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lldd)。*^_^* 小墨的联络信箱
zh93004@163.com)
2。课业繁忙,不能每天照顾这边,请大家多原谅哈!但每条评论我都会仔细看的。感谢朋友们的关爱支持!*^_^*
4。福德公益财布施方式如下:(最近的项目是给贫困孩子助印作业本、助印国学及佛教经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