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墨刚出家的日子】小沙弥的“收入”何来何去?

(2008-06-08 22:24:20)
标签:

沙弥

收入

福建

捐助

布施

出家

宗教

文化

分类: 小墨刚出家的日子

    昨天跟了当家师去柘荣的几个僧服厂办事,回来的路上,为放生路遇的两条巨大的野生鳗鱼,花掉了偶口袋里唯一的一张百元大钞。那老板起先要两百大洋,好说歹说才降到160元,寺庙常住垫付了60元。偶心情十分的复杂!先前在僧服厂办事的时候,偶多想给自己买套换洗的夏装啊,可是想想过些日子要回杭州一趟,得存点路费出来,就忍了!谁晓得合该银子出荷包,路上又遇到马上要挨刀的小生命了。-―这要搁出家以前,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啊!不过,转念想到那鳗鱼扭来扭去扭出塑料袋钻进河里的傻样子,偶心情又好多了!这好像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真正花钱去放生喔!*^_^*

    但话说回来,口袋里没钱了,很多现实问题纷纷出现,这还是让偶有点呲牙咧嘴的!不过让偶想起,对于出家人的收入问题,博客中还是有必要说说的,因为这事虽然我以前晓得,但感受上不如现在亲身体验过之后来得真切。

    促使我写这篇博客的原因还有一个: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四川震区一位尼师不但不离灾区、亲自煎药免费给灾民治病,还说平日里她在寺里就会这样悬壶济世,而且会给特别没钱回家的病人贴补路费云云,当时文章后面就有一位网友忿忿地评论说:“也不知道这尼姑哪儿来的钱!尼姑怎么会有钱?!”――看起来虽然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但转念想想:其实在近距离接触佛门之前,我说不定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啊。

 

    好了,转入正题:

    1.         小沙弥的“收入”从何而来?

    出家人每个月都有“单资”,也叫“单钱”、“衬钱”等,是寺院发每个出家人的生活费,很微薄,全国各地各个寺庙标准不一样,大致从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也有的小庙根本就不发单资。

    除了单资,寺庙还会有不定时的佛事活动,每堂佛事,每个人会有一点点钱发。也是没有统一标准,视斋主供养而定:从几毛钱到三五块钱,都有。具体一个月有几堂佛事,那也没一定。有的寺庙专做佛事,每天都排不过来,有的寺庙一个月就几堂佛事,还有的寺院讲明了不承接佛事,如台湾慈济等。我所在的种徳禅寺属于第二种。

    再来,有些信众会专门给某某师父供养钱财,不过,这一般是对于一些有福德、有修持的大德法师,小沙弥99%是不会有的。当然了,很多法师不接受私人供养的,比如弘一法师就是这样,他所说的不接受供养就是指这种私人的、点对点的供养。

 

    2.         小沙弥的“收入”怎么花掉的?

    前面说到单资、生活费时可能会有好友们觉得奇怪:出家人吃在庙里、喝在庙里、住在庙里,衣食住行有信众供养,还要什么生活费啊?――嘿嘿,N久之前,小墨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接触佛门之后才晓得出家人的生活费是用来干嘛的:买衣服、买日用品(比如洗衣粉、肥皂、牙膏、厕纸等)、捐助、买书籍、笔墨纸等学习用品、看病、参学、探亲的路费等。

    买衣服。以前我以为僧装是发的,后来才晓得:有些大庙可能会发,但大多数寺庙出家人僧装都是自己置办的。当然了,依照律典,出家人应该只穿三衣:而且应该是粪扫衣,即摭取被舍弃于粪尘中之破衣碎布,洗涤后作成之袈裟。但现实情况,汉地与印度气候不一样,汉地僧人会在三衣之下,再加上大褂、小褂……冬天还有毛衣、秋衣、秋裤等。而且,以目前的社会法制状况,也不太可能会有死人、病人甚至健康人的废旧衣物随意丢弃,而且就算有,人家的裙子、牛仔裤、夹克跟目前大家认可的僧服样式还是有差别的,当里面的衣服穿还行,穿外面就让人家搞不清楚状况了。所以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出家人想弄个“合格”的粪扫衣还是不那么容易的。所以,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同修、信众施舍给自己,就是需要自己要去买了。靠人家施舍,首先一个,必须有这样的人:有能力施舍、又特关心你,晓得您缺什么,因为你不可能厚着脸皮跟人家去要嘛。再一个,人家舍给你的衣服,很多情况下,还要看您有没有福报穿:太短、太瘦的,您不可能一下子练就缩骨术钻进去;太长太肥的,您得会一点针线功夫,要不然衣服踩脚下总摔跤也不是个事儿。如果没同修或信众施舍,那就自己存银子去买吧,没二话了,公共场合不穿衣服那也说不过去。

    说到买日用品。说实在,我在出家之前是没想到这茬儿的。因为那时候在拍灵隐寺时看到他们发日用品的,居然有“大宝”,哈哈!*^_^*  可是现在我出家了,这才晓得:有能力定期给僧众发日用品的寺庙是不多的(而且这个前提是有信众供养足够的财物供僧,当然如果人家给钱时说要放生的、或助印经书的、或捐建庙宇的,那出家人宁可饿死也不可以动用这里面的一分钱)。

    而且,出家前我晓得很多信众会给师父们供养很好很好的东西,比如好茶叶啦、很贵重的补品啦、进口的水果、巧克力等零食什么什么的啦……这些东西都有,那基本的生活用品肯定不用说了――当时是这么想的。可是现在,常常会有这样的状况:我对着半抽屉的西洋参胶囊发呆,幻想它们能变成最便宜的牙刷、牙膏、洗衣粉什么的。

    还有一个花钱的方面就是捐助。虽然说出家人没什么钱,但以慈悲心布施困厄是任何一个佛弟子都会毫不犹豫去做的事情。一般来说哪个地方发生灾害了,或者听说有什么人急需要帮助了,佛门捐款通常都占NGO(民间组织)捐款总额的很大比例。出家人因为没什么钱,所以,每每于捐款的时候,反倒特别会“倾囊而出”,像我上个月在震灾捐款的时候,一激动,就把那月全部的单资给捐出去了,哈哈。不过说起来,这对于以前上班族的不二、自由摄影师小墨来看,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总觉得全捐出去了,自己吃什么?喝什么?拿什么缴房租?

    再来,出家人银子的去处还有购买学习用品、看病、参学探亲路费等。这些,拍摄灵隐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些理所当然应该是寺庙给发的,那时候当晓得那些师父们回家的路费是自己出时,特别不能理解:“怎么你们的福利待遇嘎差的?!现在什么时代了?竟然有单位不给报销医药费、回家的路费!真不可思议!”后来现在我晓得了,因为出家人没有固定在哪个庙里这么一说,流动性很大,所以对于一般普通公民都有的基本医保、社保等,出家人都无法办理。少数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寺庙,会适当给常住的出家人补贴一些药费(回家或参学的路费肯定是自己出,没商量),但大多数寺院都不会有这种条件的。所以出家人万一生病了,就要看自己福报是否够:福报好,会有信众供养医药费;没福报,自己喝白开水治病吧。*^_^*

 

    好了,小沙弥的银子就是这么来去的。

 

    走笔至此,忽然发现这是自己出家之后第一次花这么长的时间考虑钱的问题。心里有一个很大的感慨!当年余德力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以前我一直觉得这是真理,所以,就算出家人,也是要为银子操点心的。但现在的心态,反倒觉得银子来来去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修学,以及为世人做了些什么。

    真正没银子的时候也挺好,没什么“万万不能”的,正好可以把物质欲求减少到最低,不为外物所转(顺带还可以最大限度开发DIY能力  *^_^* ),体验“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而且两袖清风了,自然清心寡欲了,这更有助于沉潜心念专注于该做的东西。《佛说八大人觉经》云:“安贫守道,惟慧是业。”另一方面,若真能专注地做该做的事情,那银子待你需要的时候,它们会自动来找你的。如果真有需要银子却两手空空的时候,那只能说成就事情的因缘还不具足,或者自己宿世累积的福报不够,当升起更大的惭愧心、更用功地修学、做事。待自己修道有成时,没有什么事值得担忧的,包括银子。儒家也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有一个最现成的例子: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当时成立阿里巴巴最初引入的那批资金,很大程度上是靠他的卓越的商业远见、市场分析能力(佛教讲“甚深智慧”)、“有钱大家一起赚”的气魄(佛教讲“自利利他”)、超人的说服能力以及一口流利的英语(佛教讲“辩才无碍”)得来的。这也是平日“修道”功夫,不是汲汲营营钻营几个小钱得来的。

 

    所以余德力的那句话我觉得可以再拓展一下,变成:“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没钱可以让自己变成万能的。”不仅对佛门弟子如是,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

 

 

 

 

 

又及:这篇文章写了好几天了,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发,因为担心会有好友看了这文章后起“不良反应”要给我寄东西。阿弥陀佛!千万千万不要寄,除了缺心眼、缺时间之外我什么都不缺。您寄来我还得给您寄回去,谢谢各位,千万不要寄喔。我写这文章的目的是想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出家人的生活。如果有菩萨一定要布施的话,请关注以下地址:

 

 

 

------------------------------------------

【特别声明】

 

1、《小墨刚出家的日子》全部图文欢迎转载(除特别标注不能转载的僧人人像图片),方便得话,请注明作者江南阡陌及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lldd )。

 

2、文中人名,多系化名。*^_^*

 

3、江南阡陌原本世学基础薄弱,而今初入佛门,于佛法知之甚少,所以在行文及图片说明中可能会出现很多谬误,请各位前辈、朋友们留言指出,我会及时修改。另外,对于拍摄方面,大家若有好的意见、建议,也请留言赐教,我会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拍摄计划。感谢大家!

 

 

 

欢迎十方大德指导小墨的系列博客:
 

 

 

 

 
背景音乐:寒山僧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