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明天的幸福,你在哪里寻找
(2009-03-20 19:40:32)
标签:
二十三天海子面朝大海幸福寻找诗歌文化 |
分类: 聆听,感受【纯粹写作】 |
---------纪念海子离开20周年
文/也许二十三天
我曾经以为写海子于我而言应该是容易的,因为我读他的时间已有十多年。从1995年我开始接触诗歌开始,海子便是我阅读中无法绕过的碑石。但是,此刻提起笔,才发现一切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总是有太多太多的情愫牵涉其间。
如果硬要我为海子下一个定义:在我心中,海子,他永远是那样一个没有长大的天才少年。他的思想剥离于现实的层面独立存在,他的诗歌有着惊为天人的想象和胁迫爆裂般的节奏,令多少如我一般的80年代出生的孩子为之迷醉。
海子的诗歌,体现着写作于心灵和灵魂的必须性。在他的诗歌中,麦地、村庄、田野、大海成为主要词素。这与他所处的年代、他出生长大的地方是息息相关的,海子的声音是大地的声音,原质的、急促的,火焰和钻石,黄金和泥土。在这些苍茫的意象中,他比任何同代诗人都深刻地感受着精神生存的凛冽和严峻。并坚定地揭示出这一真相:“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 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答复》。
对他来说,任何与灵魂无关的诗歌写作,都是一种自我欺骗,都是一种犯罪。他写诗是为了生命伟大的逐步实现,而不是以生命经营作为文字和功利的诗。而诗歌于他,就是来在现实蒙昧的内部去谛听心灵的深度。他的诗歌因此显得用词凌厉,节奏明快,一如他自身内在潜伏的精神焦虑。“原始的妈妈/躲避一位农民/把他的柴刀丢在地里/把自己的婴儿溺死井中/田地任其荒芜/灯上我恍惚遇见这个灵魂/跳上大海而去/大海在粮仓上汹涌/似乎我和我的父亲/雪白的头发在燃烧”《海水没顶》。
海子的诗是来自于他灵魂深处的声音,这声音破空而来,真实地再现了另一个层次的狂烈的世界。朗读这样的诗歌,我们自然会有被穿透甚至被粉碎的震动。在我们陷入的感动之中,海子的每一次低语,都如X光一般直达内心,没有任何委婉的余地。“我请求熄灭/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我请求下雨/我请求/在夜里死去/我请求在早上/你碰见/埋我的人/岁月的尘埃无边/秋天/我请求:/下一场雨/清洗我的骨头/我的眼睛合上/我请求:/雨/雨是一生的过错/雨是悲欢离合”《我请求:雨》。
1989年3月26日下午5点30分,海子在山海关以决绝的方式加入了冰冷的铁轨. 海子说:死亡比诞生/更为简单。果然简单,只这么决断的一躺,他便实现了。但是整个诗歌界,因为他的死开始震荡不已。死亡及其方式使海子的面孔变得深奥,不论他的本意如何,这次死亡在具体的时空内无可避免地成了一个象征。正像有人指出的那样:中国当代先锋诗人还没有自杀的呢!海子是第一人。
呵呵,我为这样想的那些自诩为中国先锋诗人的伪诗人们感到悲哀。确实,在十九世纪末期,诗人为行而上的原因自杀成为西方思想史中一个恒常的主题。叶塞宁、特拉克尔、杰克.伦敦……每个诗人生命的自我结束都会带来巨大而长久的震动,在本质上它标志着诗人对生命存在方式的最富于力度和震撼的逼问和否定。诗人的自杀,象征着诗人生命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实现和确证。然而就海子自身而言,他的死只能是诗人悲惨处境和内心冲突的一个证明。外人不能因为他是中国杰出的先锋诗人就武断的认为他是疯狂的盲目的行为崇拜者,而只能从他的诗歌中去发现使他赴死的秘密。即使说海子是真的为了诗歌而死的,那也只能认为说明他的诗歌创造力已面临绝境。死是一个解脱,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升华。“这敏锐的诗歌/这敏锐的内脏和蛹/我必须用宽厚而阴暗的内心将他们覆盖”《土地·众神的黄昏》
1989年的前三个月,也就是在海子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后三个月中,他写下了一系列关于大海的诗篇,而这其中,就有为众多诗歌爱好者偏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于1989年1月13日)。“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燎原先生的《海子评传》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一阶段海子的情感历程。燎原先生认为,海子得知自己的初恋情人B即将远赴重洋,定居异国他乡,因而对大海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所以,海子的死应该与他的初恋女友的离去是有相当关系的。“黄昏我梦见我的死亡/好像羊羔滚向西方——那太阳落下的地方”《给B的生日》。
在海子短暂的一生中,一共爱过4个女孩子,但是对他而言,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在但是海子却为她们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诗篇。"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四姐妹》。海子曾怀着巨大的悲伤爱恋着她们,“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光芒四射的四姐妹/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走向月亮形的山峰”《四姐妹》。
但是如果只是把海子的死片面归结为是爱情灾难的结果又是片面的,就像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把他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代表的“大海诗歌系列”理解为爱情诗一样。在他的全部作品中,所有的意象都指向一个目的,即精神和生命的不断超越,在二者的共同发展中成就真正的融合。“今天的太平洋不同以往/今天的太平洋为我闪闪发亮/我的太阳高悬上空/照耀这广阔太平洋”《太平洋的献词》。
但是海子的悲哀在于他必须在这样一个时代,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思想。他带着神一般焦虑的语言来到这个世界,但是面对现实,他除了让自己思想改变又别无选择。他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现实的悲哀而悲哀。而这个世界也迫令他在短暂的几年里疯狂地焦虑着,呼唤着,用他美丽、辉煌、炽热,趋向于太阳的灼烈的声音。如此广泛和深入,如此的迫切使他很快达到了声音的最高处,到达了使声音全部熄灭的洪钟的沉默、永久的沉默。在最后,海子获得的却只是爆炸似的精神冲撞所导致的神经高度紧张。而这个时候,初恋情人的离去只是点燃了他自杀的引爆点,他选择了最急促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已经有的这么多死亡难道不足以使大地肥沃?”《土地·土地固有的欲望和死亡》;“我多么期望我的内部有人呼应/又有谁在? /……/我是父母,但没有子孙/一片空虚/又有谁在? /……/我用全部世界换来的/那些孩子呢/最后的天空就要关上/孩子呢又有谁在?”《弥赛亚·太阳·天堂里打柴人与火的秘密谈话》
海子以他的自杀提醒我们:生是需要理由的。当他经过痛苦的追索仍旧寻找不到确凿的生存理由时,这一切便转化为死的理由。然而就海子自身而言,他又未尝不是幸运的。既然死亡为生存提供了"最极端和最不确定"的黑色的背景,那么,唯有自杀才是同死亡宿命的主动的抗争。因而海子之死,也许意味着永恒的解脱,同时更意味着诗人形象的最后完成。或者,他的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的愿望,在他死后,就真的实现了。
《春天, 十个海子》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 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 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 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 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 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 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 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 从北刮到南, 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