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24日清晨,雾气帷幕般遮着天空,白茫茫一片,列车在雾气中穿梭如同漾在潮湿的梦里。天渐渐亮了,雾渐渐退去,隐约间忽见大江涛涛,滚滚然狂泻千里,一座大桥飞跨两边,这就是九江长江大桥。列车从一侧的湖北缓缓地驶入了江西的九江。
下了车,天气微寒。出站后直接上了组委会接站的大巴,车上已经坐满了北京队的小姑娘小伙子,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人齐后,开车直奔庐山。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庐山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城牯岭镇海拔约1167米。” 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回我们真是要见识一下庐山的真面目了。
车子拐了几拐就离开了平坦大道,蹩入一条树荫隐映的小路,景色也立刻好了起来。前面不远是一个小村庄,房子顶着黑色的瓦顶隐在法国梧桐黄绿色的叶子中,阳光从浓密的叶子当中透下来,路面跳动着白亮的光点。黄狗懒洋洋地趴在路边晒太阳,老人拄着拐杖在散步,对身边飞驰而过的汽车不理不睬,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这让我想起笑隐农田的陶渊明,他曾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人本万物中的一个生灵,回归自然亦是回归本心,所以何需多言呢?我想这或许就是陶老先生的本意吧。
车过了这个小镇,山势陡起,公路蜿蜒而上。虽然同是盘山公路但比较北方的山路显得秀气十足。北方的盘山道横切立削,象是要把山砍开,它盘在山上把整座山箍得紧紧的。而庐山盘山道千回百转,路边的柏树与法国梧桐沿路支起绿荫,摆开风景,一点也不会让你感到单调。而在那一片苍翠之中,你时不时会发现有红顶子的房子藏在其中,而你好象正在驶入画中,成为画中的一部分,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盘山道的峰回路转,四五个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小姑娘没过一会就紧锁眉头端着塑料袋以防万一。走到半路实在受不了了,就停车休整连带看路边的秀色。有几个小姑娘却躲在路边吐了起来,北京体操与技巧协会副主席回寅老师玩兴大发,攀着山坡采野花。
重新上路后没有多久就看见前面山道中央立着一个石牌坊,上写庐山风景区。门票是85元/张。进了山门各色的别墅多了起来,别墅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潇洒雅致,红红绿绿点缀在丹枫翠柏之中!这就是著名的牯岭。”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岭的长冲,在这里兴建住宅别墅,逐步开发,并按其气候清凉的特点,据英文Cooling的音译,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 我在牯岭的街道上看到有拎着篮子卖桔子,有的提着筐卖栗子,店铺的人也都坐在外面晒太阳。可能是已经过了旅游旺季,所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轻闲放松。
入住体育宾馆,我放下行李躺在床上看着法国梧桐的叶子在窗前摆来摆去。此时,都市的背影已经消散在那泛黄的叶子中去了。
随笔 2002-11-08
前一篇:走到底
后一篇:[欢闹剧]新同居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