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9月27日,华为“创想杯”校园开发者大赛在深圳落下帷幕。这场大赛有1285个报名团队,总共提交了602个APP作品,经过激烈角逐,层层筛选,从初赛的72强到复赛的24强,竞争越发激烈。最后决赛,24强团队集结深圳,决出冠亚季军。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阿里移动事业群UC总裁何小鹏、神州优车集团首席架构师李思,三位重量级嘉宾助阵作为三强队伍导师带领各自团队进行APP作品比拼,并在现场点评、拉票和打分。我也在现场见证了这场大赛的精彩与激烈。
现场戏剧性地出现了,有两支参赛队伍最后得分完全一样的情况,不得不通过新一轮投票才能决出冠亚军。最终,由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3.14]游戏APP凭借极富创意的作品设计和开发还是以较大分数优势摘得年度总冠军,同时获得华为颁发的15万元奖金、华为面试绿卡和每人华为P9手机一部。
我原以为这样的学生队伍,作品一般会比较稚嫩,但是最后看到“创想杯”三强的作品,无论是创意,还是产品的交互实现,呈现出来的产品均可媲美一般小型的创业公司的作品。他们这种团队,一般只有三四个人,没有太多的资金支持,对于融资也没有太充分的理解。但是在产品和创新能力上,确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获奖团队的同学们都拿到了华为面试的绿卡,我相信他们中会有人最后进入华为,这无论对他们还是对华为来说,都值得祝贺。
在这个现场,我还顺便直播了一把,尝试用新的形式进行传播,亲临现场看了比赛的我,觉得此类校园创新比赛对企业来说真是一个建立品牌、发现人才的好平台。
年轻人富有创新力的作品和打破常规的思路令我们都非常触动,尽管校园中的年轻人在商业方面的考量并不是那么成熟,但是他们敢于挑战我们固有的思路,寻找突破的胆识给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们”很多启发。
我们也许会奇怪华为为什么要办这样一个大赛,而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实这正是华为从一个跟随企业向领跑者企业转变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大家都知道,很长时间以来,华为作为一个跟随企业,在行业内,只要跟着最先进的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只要做到低成本、高效率,我做得比你好,就有自己的机会。但是今天华为已经成为世界通信业最强大的企业,从一个跟随者,变成了领跑者。作为领跑者,必须要引领世界,要向整个世界展现科技发展的未来方向。创新是一个领跑必须的素质,只有不断地创新,你才能持续长期领跑,才能始终居于行业主导地位。不去创新或创新不足,都会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洪流中,逐渐失去自己的地位。
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一定是华为不变的核心追求。
在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创新也是致胜之道,我们都知道在世界手机业,永远在经历着旧替,在经历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摩托罗拉发明了手机,也曾生产出“刀锋”、“明”这样的惊世的产品,但是还是因为创新力不足,在一个技术向时尚的转变过程中,渐渐失去市场机会,以致多次被收购,甚至今天已经失去一流手机企业的位置。诺基亚曾经占据了全球40%的手机市场,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能力,甚至它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智能手机”概念的,在智能手机时代,也生产出E71这样广受欢迎的手机,但是固守了旧的理念,用小电脑的思维来做手机,终于被苹果拉下马。这些年,苹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也面临创新力的瓶颈,承受着较大的市场压力。对华为而言,要在通信业的竞争中有较大的机会,必须打破传统思维,用创新为市场竞争提供强大的支撑。
华为要创新,当然十几万员工是创新的主力,华为聚集了全世界一流的通信技术人才,拥有长期的积累,也富有创新力。但是,仅自己的员工创新还是不够的,年轻人是最具有创新力,具有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的创新精神,必须把年轻人的创新力调动起来,激发起年轻人的创新欲望,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华为,一起寻找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的突破,这样才能让华为创新不止。
华为在青年中找灵感,在青年中找人才,这是在为未来布局。
未来的市场竞争,就是一场人才竞争。只有把具有创新精神、突破精神的人才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这个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才能面对更多的挑战。华为“创想杯”校园开发者大赛不仅是发掘创新力,寻找灵感与思维模式突破,挖掘和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人才的一场比赛,同时它也响应了国家对于“双创”的号召,为中国的未来创新和科技发展储备创新新势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目光长远,拥有广阔的思维,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引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