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关于通信诈骗,我最近参加过数次工信部的会,上周参加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的录制,都是关于这个问题。这里面涉及社会有方方面面,需要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而把板子打在某一家身上,甚至较为极端认为看一些问题,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容易让社会把关注引向歧途。我们在录节目时,人大代表陈伟才很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诈骗分子的1/10收入,是电信运营商得到,所以他们不愿意打击通信诈骗。此言一出举座皆惊,这种极端的言论除了挑动神经,引起社会不满意,却基本不想解决问题,发泄了也就算了,他的诈骗应该由电信运营商先期赔付论,更是令人称奇。哗众取宠是取得了较好的哗众取宠的效果,但是这些过于极端的言论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没有任何作用。
大家一直讨论,为什么现在电信诈骗这么猖獗,而打击效果非常不力?我相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是防打结合,既要防也要打,目前因为过于猖獗,打是最主要的问题。
说到防范,大家都把眼光集中在运营商身上,希望电信运营商把防范工作做好。当然,电信运营商是有责任的,有很多地方,电信运营商也还做得不够好,比如实名制的落实,这些需要在政府的监管下,更加完善起来。但是防的源头也是多方面要起作用。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信息泄露,徐玉玉案件就是犯罪分子把教育的网络上挂木马盗取了贫困学生的信息,最后导致犯罪分子诈骗成功。
其实,电信运营商在封堵海外诈骗电话,封堵有害信息,一直在做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看到社会成效不明显,除了防之外,打这个环节没有很好地做起来。
从最近徐玉玉案件,以及多起通信诈骗案的情况来看,只要公安系统重视,没有破不掉的案件,这些诈骗案都能很快的破案,那么为什么不能形成打击力度呢?还是因为资源不够。
我曾经说过,今天的通信诈骗已经是低成本、高效率、网络化、精细分工,但是我们打击通信诈骗的手段还是属地化、网格化、高成本、低效率。最近我也看到警方一线人员出来说明,通信诈骗案,要破是都能破的,关键的情况是资源不够。归结起来是警力不够,办案成本高,相关部门配合不力,尤其是银行、互联网公司配合的很差,还有买卖个人信息量刑过低。
那么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通信诈骗问题,必须从防、打结合上入手,从建立起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打击体系入手。
为什么警方人才不够,是因为现在没有专门针对通信诈骗的警力,目前的警力都是分属各地,一个派出所,有大量社会治安案件需要处理,诈骗,尤其是金额较小的诈骗,在派出所的那些恶性案件中真是排不上号,所以,通信诈骗,不是死了人,就不会有得到足够重视,所以有很多案件没有破也是很自然的。警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办案成本高,现在没有一个全国的联动体系,几千元的诈骗,要把犯罪分子绳子以法,需要花几万元的费用。地方派出所自然花不起。
所以现在情况,诈骗分子骗了几百万,甚至死了人,那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只骗几百元、几千元,就是安全,他们知道这是不会有人来管。这种情况才导致了众多的犯罪分子加入,把诈骗当成一桩生意。因为他们知道,通信诈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件很安全的事,不诈骗到大钱,只是几千元、几万元,他们不会有任何问题。正是这种感觉才让通信诈骗爆发起来。
很长时间,我们对于通信诈骗,只是着眼于防,说打击很不够,通信诈骗就是犯罪,犯罪的出现,当然要防,但是打击才能有效果,不打击何来从严执法,何来在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要做到让犯罪分子诈骗了就会被打击,永远不可能在通信诈骗中获益,需要建立起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打击模式。
低成本、高效率的打击模式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用专门的警力对买卖个人信息进行打击。现在通信诈骗为什么这么高效率,就是做到信息收集和诈骗分开,收集信息者并不诈骗,诈骗者可以很容易买到信息。堵住了信息流,就是堵住了通信诈骗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个人信息的买卖环节是最容易发现的,这些犯罪嫌疑人都是在QQ群、微信群、淘宝上进行沟通,尤其是QQ群、微信群,很容易进行文字搜索,发现犯罪分子的交易。在打击的基础上,加大惩罚力度,会起来较好的作用。
2、尽快建立起以公安为首,联动电信、银行、互联网公司的信息平台,共享信息、及时止付,打击犯罪必须也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才能做到只要有通信诈骗,就能及时报案、及时侦察、及时止付、及时抓捕。让诈骗者不能通过诈骗获益,他自然会洗手不干。
当然我们也需要在信息泄露的源头堵,在电信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但是这些都应该是打击的一个辅助,只有真正做好了打击,才能让防范更有效果。据媒体报道,在中国移动全国最大的省级市场——广东,目前实名制登记已经接近99%,包括相关的服务举措也都再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控工作也做了很多,这些做法都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