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的IT产品一直对技术和产品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非常高的稳定性,也需要很高的品质要求,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国外厂商象思科等企业一直成为主要的对象,大量的IT产品也是由国外运营商提供。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这个局面正悄悄地被打破,随着更多国内企业的成熟,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完善,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多的把视角转向本土的企业,为本土企业在电信运营商的IT采购中创造出新机会。
2012年中国电信首次进行数据中心交换机(DCSW)集采招标,23台新建设备中H3C占据19台。这个信号说明,在电信运营商的IT采购中,国内企业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位置,据了解,不仅是数据中心交换机的集采招标,在其他IT设备领域采购的市场份额也是国内产商的份额越来越大,很多产品已经做到了与此次中国电信招标大体相当的程度。而一些相对敏感的领域如安全设备采购,国外厂商如CISCO等设备份额急剧萎缩。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我想无非是这样的几个原因:
1.国内企业的技术与产品逐渐成熟。很长时间以来,国内企业在高端IT设备的技术水平与产品的成熟度和国外企业是差距的,为了保证电信网络的品质,稳定性、产品质量永远是第一的,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就比较难在采购中中标。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企业的产品已经是越来越成熟,技术和国外企业差别不大,甚至一些领域还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这种改变,使中国企业的产品获得了充分的信任。技术与产品的成熟为电信运营商的采购对象改变奠定了基础。
2.价格上的竞争力。和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人力成本还是有较大的竞争力,有一个数据表明,一个CISCO的员工平均年工资是11万美元,而华为员工的平均工资是28万人民币。这说明两个企业员工的收入还是有较大差距。IT企业拼的就是人力资源,人力成本的差别也导致了同样产品的成本不同,今天国内企业产品和国外企业的产品相比,价格上竞争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这对于商务标多少有一些影响。
3.服务品质的不同。国内企业因为人力成本相对比较便宜,同时又是以国内市场为主要市场,在服务支撑的人力配备较多,服务支撑的管理上都较为细致,只要出现了问题,会在第一时间反应,力求尽快地解决问题,在这上面国外企业反应能力与人员配备常常不如国内企业,这也容易在竞争中失分。
4.基于安全的考虑。美国的政客对于华为这样的企业进入美国一直是用抵制的态度,也事实上造成了华为无法进入美国,这其实也给中国企业提了一个醒,诸如安全设备这样关系了生命线的设备,如果大量采用国外企业的产品,很可能会造成安全的隐患,对于关系了安全的大事,有关的运营商采购时也不能不慎重。
不过对于国内厂商而言,虽然在采购中找到了一些机会,但是能否长期抓住机会,依然是厂商们必须面对一个大问题,现在IT设备的采购标准很高,高端用户需要在技术上在产品稳定性在实质性的突破,只靠性价比取得市场优势,不可能成为长期优势,这要求国内企业做精,做实,尤其是核心的产品要在技术上有突破,在产品质量上有保证。不过无论如何,今天的突破已经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企业会在电信运营商的IT采购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