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信电信资费动因技术竞争运营商it |
分类: 行业技术 |
漫游费下调方案出台,2008年政府主导下的电信资费下调基本上画了一个句号,今年在政府主导下出台更多的降价政策可能性不大,政府主管部门会将视角更多地转向电信重组和 3G牌照发放等问题。对于电信资费下调消费者寄予了较大期望,其实政府主导的降价永远只能是滞后的,只能是很被动的管理手段,无法根本上解决电信资费居高不下的问题,真正解决资费两大动因一是技术推动,一是竞争的形成。如果不是这两大因素的推动,任何政府主导的降价政策都不会根本上起作用。
技术推动:其实电信资费下降的最根本因素就是技术的推动,近几十年,全球电信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没有置身局外,而是通过技术的引进,把最先进的技术用于电信网络的建设上,这其中国家政策起到了巨大作用,而电信用户事实也是贡献者,最早的电信网络的资金积累是在国家政策的作用下,运营商积累了网络建设的资金。
因为技术的进步,今天电信网络建设成本大大降低,我们进行通信的成本也是大大降低,正是成本的降低,才使电信资费下降成为可能。以近期的漫游费为例,在模拟的时代,要进行漫游通信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因为资源的限制,接入的成本高,甚至一些地方运营商不希望其他运营商漫游接入,这种情况下,不但要收漫游费,而且确实定出了较高的异地通话价格。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今天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是智能网,在异地进行注册已经非常容易,管理和维护成本也大大下降,在这个前提下运营商才具有了电信资费下调的空间,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价格降低很难。
当前移动数据接入也就是手机上网的价格很高,每K0.03元的价格使消费者无法承受,无论是SP还是消费者都希望这个价格能够有较大的降价幅度,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其实运营商定出这个价格,就是一个限制消费的价格,它并不希望广大用户都使用手机移动上网。现在的2G技术,实现手机上网主要是GPRS,它是占用多个通信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由于2G移动通信技术的频谱利用率不高,资源有限,在重点地区要很好的满足语音通信都有问题,大量的GPRS应用占据语音通信是运营商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定出高价限制使用就成为运营商自然的选择。手机上网费降低必须是中国上3G,运营商希望用户大量使用数据业务,才会较大规模降低手机上网费。
竞争的形成:电信资费降低的另一个动因是竞争,没有竞争或竞争不激烈,运营商自然没有降价的动力。对于电信服务,市场竞争的手段无非是提升电信网络质量、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价格,而降价是最能够的打动用户的市场竞争手段。一个电信市场必须有多个能力相当的竞争主体存在,产生实质性的市场竞争,这样就会产生较大的降价可能。一个电信市场中,只有一家主导运营商,或是某一家运营商一家独大,其他运营商无力与其竞争,电信资费的降价可能就很小。几家实力相当的电信运营商进行市场竞争,价格竞争是必然的手段。
因此,当我们在寄希望于政府部门一次次出台电信资费降价措施,在政府主导下降低电信资费下调,不如寄希望于技术的进步和电信市场竞争的培育,政府的主导的降价一般都是滞后的,是阶段性的,而在技术进步和竞争压力下的降价才是经常的、即时的,会永不信息的。
*
博客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