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总编王昊青:华丽的转身
晚上,几个朋友在后海陪上海《IT时报》的总编王昊青喝酒聊天。因为上海电信内部的调整,不久她将离开这个岗位,这次过来,也是和朋友们做一个告别。
后海的微风和灯影里,浮动着世界杯的喧嚣。我们找了一个小小的酒吧,占据了二楼的整个空间,一路聊下去,虽然一直想用轻松排解那一丝伤痛,其实话题常常不免沉重。
认识王昊青是两年前在三亚的一个活动上,当时听说她正将一份业内媒体《上海邮电报》改造成面向大众的《IT时报》,我还是不太相信的,原因多多,这里不说了,其中原因之一包括她是一个女人。呵呵。
不过这个女人并不简单,本科英语系毕业,复旦的新闻学的硕士、博士,学历不说了,做过上海东方台的编导还是主持?为美国公众电视台工作过,做过正大公司的节目,玩累了电视媒体,还到通用汽车做过几年公关,策划过别克第一款车下线的宣传,汽车文化节。正是这些成就,被引进主持《上海邮电报》的改造,要把《上海邮电报》打造成一个新媒体,甚至想找一条电信运营和媒体结合的出路。
虽然知道这个担子非常不容易,还是佩服她的胆量,后来去上海,还到《IT时报》对那些正在跟着王昊青开辟一块天地兄弟们,说了些肺腑之言,希望业内有更多媒体成长壮大,通过竞争形成压力,带动业内媒体发展。
同样做着媒体,王昊青可能并不如我了解产业,不过她对于传媒绝对是专家,而富有女人味的特点和感悟也在这份新媒体中表现出来。以后我看到这份媒体真是逐渐从《上海邮电报》脱胎换骨,真正成了一张新的报纸,也给人一种新的感觉,这个媒体开始有灵气和风骨,以至于我常常对比她的报纸和新出的小书时,感觉自己是一个农村人,所有一切在她的灵气面前,显得土头土脑。
然而,三年方过,她不得不离开,说心中不痛,那是假的。
其实我看,她正是一个华丽转身的开始。
我们面临着一个转型的时代, 3G到来,新技术和传媒的结合,最需在理解传媒、理解行业、拥有资源的人,这种人不多得,王昊青恰是这样的人。她的外语、新闻学的积累,电视媒体的经验、公关策划能力、平面媒体实战的背景,还有对通信行业几年的浸润,恰使她成为未来新媒体建设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许有许多属于她的机会,这次离开其实是终于有了一个帮她下决心的机会。想想她未来将在一个全新的媒体平台上寻找自己的机会,有时不免对她有点羡慕了。唉。
不久她会到欧洲游学数月,跟她讨论的题目还是新媒体,她也会更多关注和研究新媒体,能有一个系统的时间到国外考察研究,也是让我羡慕了。
现在正是一个好的转身的机会,愿王昊青华丽的转身之后,是更多的美丽与精彩。也愿她找到一个更好,更有价值的平台。
祝愿王昊青,也祝愿《IT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