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C產業展望

(2010-02-21 18:04:20)
标签:

财经

分类: 大势

壹、pc市場回顧

 

一、出貨量維持成長

 

    第四季為pc產業旺季,加上win 7上市的激勵,單季出貨量創下新高。根據市調機構統計,4q09全球dt與nb出貨量分別較3q成長6.3%與13.6%,年增率為8.6%與35.3%,整體pc出貨量季增率為10.4%,在08年低基期之下,4q09年增率高達22.7%【圖一】。以區域別觀察,美國、西歐、亞太、日本與其他地區季增率依序為5.4%、26.4%、1.9%、-2.4%與15.6%,以西歐表現較優,日本則是連續三季衰退。就前述五大區域成長率進行比較,4q年增率各為15.0%、8.0%、45.0%、-11%與26.9%,以亞太區成長最迅速,日本仍最為疲弱。就2009年而言,亞太地區出貨年增率高達20.2%,表現最為強勁,此現象應與中國pc需求急速成長有關,而經濟衰退多年的日本出貨量衰退8.3%,仍是敬陪末座。

 

    就產品別觀察,4q dt出貨季增率6.3%,nb(包括netbook與常規nb季增率13.6%,整體pc(包括dt與nb季增率為10.5%。就2009年而言,dt出貨年增率為-80.%,在netbook急速成長之下,nb出貨年增率19.6%,在金融海嘯下表現依然亮麗,整體pc出貨年增率仍維持4.7%之年增率。由於nb急速成長,目前nb占pc出貨比重已上揚至53.6%,持續取代dt,預估取代效應將持續發酵。

 

二、價格(asp表現尚未明顯好轉

 

    在亮麗的出貨數據下,掩蓋了asp重挫的訊息。dt持續被nb取代,asp逐年下滑,但近年跌勢已經趨緩,在金融海嘯拖累需求下,2009年dt之asp滑落12.1%,超出近三年個位數跌幅許多。2009年常規nb之asp下滑幅度與dt相近,亦在12~13%左右,但因主打低價的netbook占比竄升至兩成左右,整體nb之asp滑落近兩成,為近五年最大跌幅。asp重挫首當其衝者自然是品牌廠商,1h09多家pc品牌營收增幅遠低於出貨量增幅,即是受到asp劇降的拖累。就整體pc供應鏈而言,品牌廠居於強勢地位,因此將asp下滑壓力轉嫁予代工與零組件廠商。展望2010年,asp經過2009年重跌兩成之後,初估2010年下滑幅度在5~10%左右,但在原物料高漲之下,pc供應鏈只能扶植自有供應鏈或自營運面進行成本控管,未達規模經濟廠商所能轉嫁幅度有限,預期在毛利率方面壓力將持續升高。

 

三、亞太地區的崛起

 

    pc在性質上屬於正常財,亦即pc之消費量與所得呈現正相關。根據idc統計,2004年美國、西歐與日本3大區域占pc出貨比重61%,2009年占比已滑落至50%,其中西歐保持穩定的21~23%,美國因pc滲透率已高,新增需求有限,大部份來自於固定的汰舊換新。日本因經濟衰退多年,2004年全球占比7.4%,2009年占比僅4.6%,表現最為弱勢。成長比較迅速的區域包括亞太與其他新興市場。亞太區占比由2004年之21.3%上升至2009年之28.1%,其中貢獻最大的國家為中國。由於中國gdp持續高成長,加上政策補貼與滲透率提高,預估2012年占全球出貨比重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pc消費國家。其他新興市場雖保持成長,但因政府財政相對不穩定,成長之波動幅度較大。由於新興市場經濟仍在起飛期,未來相關地區pc出貨量保持成長殆無疑義,但前述地區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仍低,加上網路建置仍未完備,pc消費以dt為主(nb占四成,低於產業平均55%,且asp與毛利皆偏低,因此對品牌廠商將是兩難的局面,必須在出貨量與營收(或毛利兩者擇一。

 

貳、出貨展望與pc大廠財報評析

 

一、pc大廠財報評析

 

    全球總體經濟自2h09開始好轉,pc出貨量自3q逐季走揚,4q旺季效應符合預期。在傳統季節趨勢之外,windows 7與intel新平台分別於4q09與1q10上市,因此已公佈財報的相關廠商營收與盈餘表現大致都優於預期【表一】。由於時序上進入淡季,前述廠商次季營收將下滑,然而就全年角度觀察,除microsof年度營收成長較小(<10%之外,intel、amd與apple年度營收成長幅度介於15~20%之間,成長動能強勁。hp與dell兩大品牌將於2月底公告財報,屆時應有更多的數據用以驗證pc產業復甦之強度。

 

二、品牌與代工廠出貨預估

 

    由於總體經濟好轉,市調機構對2010年nb出貨量更形樂觀【表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hp與acer龍頭之爭,不僅攸關品牌形象,更牽動供應鏈的生態。為撙節成本,2010年品牌廠集中單一代工廠的情形更為明顯,其中hp與廣達配合,仁寶成為acer最大供應商,此現象對規模較小代工廠相對不利,所幸緯創近年來多角化產品策略已開花結果,在aio、tv與smartphone組裝上屢獲大廠訂單,可望和緩毛利下滑的壓力。

 

參、新產品與新應用

 

一、雲端運算(could computing

 

    雲端運算並非全新的概念!早在1981年ibm發明第一部個人電腦(pc之前,當時的電腦運算都是採用「大型主機(mianframe+終端機(terminal」的模式,所有的資料與應用程式皆儲存於主機之內,使用者經由終端機輸入指令,主機則負責運算。由於當時主機運算效能較低且價格高昂,因此使用效果不彰且不方便。隨著ic等硬體技術的進步,目前個人電腦的效能明顯上升且價格低廉。網路時代來臨後,區域網路(lan與廣域網路(wan開始普及,也造就了yahoo、ebay、amazon與google等耳熟能詳的網路公司,而雲端運算即是由目前最成功的網路公司google總裁eric schmidt於aug-06所提出。

 

    雲端運算與大型主機基本上都是將運算資料集中管理,terminal端的運算儘量精簡,然而兩者不同之處在於現代的雲端運算是以「雲(瀏覽器」為基礎,透過連網裝置就能取得相關的資料或服務。雲端運算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一架構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提供cpu、伺服器、資料庫、儲存媒體等虛擬運算的環境予使用者,再按某種標準收費,代表廠商包括amazon與ibm。

 

    (二平台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提供os或程式開發平台,使用者透過網路環境撰寫程式,創造應用介面或網站,代表廠商包括google與microsoft。

 

    (三軟體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軟體廠商將套裝軟體建罝於雲端,使用者隨時經由網路存取應用程式,毋需負責軟體維護或升級的問題,這是目前最常見的雲端服務應用,以google為代表廠商。

 

    雲端運算既然不是新的技術,為何資訊業界對其抱以厚望?首先,若將資料與程式統一儲存於一部伺服器之上(必須備份,管理較為方便,資訊安全性亦可提高;其次,因為軟體儲放於外部伺服器,毋需自行維護,而運算功能亦由由伺服器負擔,因此終端機之硬體規格可望降低,因此企業利用雲端運算,可降低it之建置成本。然而,雲端運算亦不是毫無缺點,資訊安全為目前最大的憂慮,其次是系統故障時,能否迅速備援等問題。就目前趨勢研判,雖然雲端運算仍未達完美境界,但在企業節省成本的要求下,雲端運算業務可望逐年成長,2008年雲端技術與服務支出約160億美元(占it支出4%,idc預估至2012年將成長至420億美元(占it支出9%,複合年增率27%。

 

    就三大服務產值觀察,iaas、paas與saas占比依序為55%、18%與27%,以硬體iaas占比居首。台灣科技廠商向來以硬體製造為強項,在雲端運商機中較可能瓜分iaas的市場,相關廠商如廣達、緯創、英業達、普安、喬鼎、網家、敦陽、普安、康舒、全漢、奇鋐、正文、精誠與宏正等皆有相關產品,惟營收占比皆不高,短期內仍以題材視之。

 

二、ipad

 

    經過漫長的等待,apple最終於1/27發表最新的平板電腦ipad,規格與原先市場預估相去不遠,但價格卻一反apple過去「高貴」的形象,系列最低階產品只要us$499,與netbook主流售價相當接近。因此在ipad發表後,市場相當看好此產品的銷售量,甚至預估將對已成氣候的netbook與新興的電子書產生衝擊。就短期而言,初估ipad首年度出貨量介於500~1000萬台,市場預估之均值約600~700萬台。目前台廠供應鏈尚不明確,初估與其他apple產品供應鏈相近,對2010年度之營收與盈餘貢獻各約5%左右,精確數需待出貨1~2季後,才能研判。ipad與其他競爭性產品的規格比較列示於【表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