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继续调整,媒体以及热门人士对要不要救市这个问题也争论的不亦乐乎,而管理层仍然不吭不哼,显示出了极好的耐心。在周末,证监会仍然按部就班了新批了基金发行。而在4月份的第一周,有10只基金发行,且有17只基金等待发行,是证券市场历史上基金发行的密集期。
从各种迹象判断,管理层近期不大可能出台救市措施。事实上,即使出台救市措施,对散户来说也基本没有任何好处,这从最近的两次政策救市效果就可以看出来。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6月5日,在5·30上调印花税之后,股市出现了连续4天的跌停,6月5日证监会开始批准新基金的发行被认为是救市。但因为大多数散户手中拿的都是低价股以及题材股,上涨幅度并不是很大,因为不愿意割肉也错过了后续机构发动的大蓝筹泡沫行情。稍近的一次是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停止了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政策,当天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涨停,这却给机构创造了出货的机会。那次创造的1748点的最高点,直到2004年也没有被有效突破,而直到2006年才被这轮牛市刷新。在我看来,如果管理层顶不住市场的压力出台救市措施,那对持仓的投资者来说也是出逃的机会。
从微观的角度看,目前有几个不确定性会影响指数的走向。首先,就是中国石油能够有效地不跌破发行价16.7元吗?市场有消息说,管理层在要求中国石油和大基金公司维护中国石油的发行价。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中国石油的A股价格仍比香港的H股价格高出86.6%,机构要是觉得中石油有价值完全可以通过QDII在香港市场去买入。根据统计资料,持有中石油者绝大多数是散户,这部分投资者除了在30元以上买入中石油高度套牢以外,在现在的价格中石油的任何上涨下跌幅度达到10%以上,都可能引发大量的卖盘。很多散户目前没有卖出,是因为中石油的分时走势向来是开盘不到半小时就下跌到位,而其每一次反弹都没有超过5%,散户没有卖出的机会。从机构的这些操作手法看,中国石油跌破发行价是早晚的事情。因为其权重关系,大盘指数也必将跟随下跌进而带动个股下跌。其次,地产股的行情能够持续吗?近期地产和银行股走势强于大盘,这也就形成了大盘没怎么跌,而个股却大面积跌停的现象。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连万科这样的龙头公司也出现了资金紧张,进而还要在股市再融资的局面。从已经公布的主要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看,万科分别是66%和-1.52,金地集团63.65%和-7.52,保利地产68.61%和-7.65,招商地产63.58%和-4.75。这说明地产公司的负债很高,而赢利基本体现在土地储备上。而根据央行一季度的居民调查显示,三个月内没有买房计划的被调查者大幅度上升。一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松动,那么降价销售回笼资金还债也就成了必然。而如果这样的趋势一旦形成,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必然下降,估值必然相应降低。一旦有房地产公司大面积破产,那么银行的坏账必然增加,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房地产价格下降引起的。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空仓观望。如果有反弹出现,也不要盲目抢反弹,持仓者仍应及时逢高降低仓位。如果继续调整,对于银行股和上证50ETF可小心介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