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立峰:信披制度不规范成为市场最大的风险

(2007-05-11 20:04:05)
分类: 投资日记
     
观点1:“2.27”暴跌是市场内在机制的自我调整
  主持人:今天是和讯“‘中国因素’牵动全球资本市场”系列高端访谈的第13场,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先生,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就此问题跟胡老师进行一下探讨。先请您谈谈您对2月27号A股创10年来单日最大跌幅的看法,您觉得是这是一个正常的股市调整,还是一个小型股灾?

  主持人:先请您谈谈您对2月27号A股创10年最大跌幅的看法,您觉得是一个正常的股市的调整,还是一个小型股灾? 

  胡立峰:确实,2月27号的下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是近10年以来中国股市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当天各种消息满天飞。令人高兴的是,第二天股市就回归正常的轨道上,之后股指继续上涨。这次暴跌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值得总结和思考。我个人更多地把这次暴跌看成是市场内在机制的自我调整。毕竟经过一轮大牛市后,市场累积了大量的获利盘。这些获利盘需要在一定的情况之下释放出来。市场调整是必须的,只不过在一天之内就完成本来应该是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调整,这确实是出乎意料之外。

  幸好当时没有推出股指期货,如果股指期货规模较大的情况之下2月27日的波动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影响将是很大的。市场本身的调整,该跌的时候就让它跌透,该涨的时候就让它尽情的涨,如果市场有基本面支持的话,就应该上涨。我们应更多的关注当天造成这种市场剧烈波动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在传播或者扩散一些事后证明完全没有的消息或者信息。对于媒体、网络媒体、监管部门和证券行业,处在市场极度错综复杂、敏感、微妙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要冷静。对很多似是而非的消息要进行鉴别。
观点2:监管部门只需关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
  主持人:说到这里,您刚才也谈到了这次暴跌有它的内在机制,看来您所说的机制主要是指的市场的那种机制,就是所谓涨多了就要跌,跌多了就要涨,但是有些专家提出来,说这个市场需要一种预警机制和对出现这种股灾的应急的防范机制,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胡立峰:我觉得当市场内在需要调整的时候,人为的做一些干预的话,可能市场做空的能量没办法释放,累计到后面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更大。要逐步释放做空能量,让市场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对这个市场不要过多的采取强硬的管制手段,而主要让市场自己去做一个自我的调节。只要关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市场终究会很快的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从现在3400来看,2月27日的下跌更多的在于心理因素,从另外一个方面折射出我们股市投资者心理建设工作需要加强。投资者心态不稳定,包括一些机构投资者也不是特别的稳定。不过2月27日也有好处,就是累积的大量获利盘,通过2月27日迅速消化之后,后来市场就一路上涨到3400点。市场比过去更为扎实了,因为市场的持仓成本在增加。
观点3: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有限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即将出台的股指期货,是被管理层当作风险管理和对冲的工具推出来的,但是从历史上看,无论是美国的87年股灾,还是香港97年从17000跌到7000点,都与股指期货现货的联动下跌有关系,而且有股指期货更方便市场资金进行操纵这种单边市走势,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您觉得股指期货是有利于现货的风险防范,还是加剧了现货的风险?

  胡立峰:我的观点和大家约定俗成的的看法不太一样。中国股市的基础在于经济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经济跟上市公司对A股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股指期货作为衍生交易品种,对A股市场的影响是策略性的。一个是战略性一个是策略性,重要性不言而喻。A股市场本身有它内在的规律,上涨或者下跌,形成一个长期趋势,是一种投资机会。股指期货更多的是一种交易机会。

  主持人:胡先生,好象对您的这个说法有一点异议,我们都承认现货市场的长期趋势不会被股指期货改变,但是大家关心的是它的短中期的趋势,比如当股市出现调整的时候,那么有了股指期货,它可能是不是把这个调整放大,或者像您刚才所说的,您是主张让市场释放自己的能量,涨就涨到头,跌就跌到头,但是我们担心的有了股指期货会不会是不是会过头,股指期货好象让它会过头的,您同意这个看法吗?

  胡立峰:至少就现在来看我觉得还不会,因为现在股指期货还是一张白纸,未来股指期货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如何,还有待我们再观察一段时间。只有股指期货持仓的价值,就是股指期货的合约价值达到几十万亿之后,远远超过现货市场。届时如果是多空对决,那么它对市场是有很大影响的,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来说在一段时间之内,我们看到它被严格的限制住,最多不超过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净值10%就被限制住了。

  主持人:基金做空的时候不能超过持有的股指期货标的股票市值?

  胡立峰:许多市场主体参与股指期货还受到资本金的约束,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投资股指期货要经过主管部门审批。基金、券商、保险、信托公司等这些公开的主力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都会受到严格的管制,包括在规模上受到严格的控制。那也在一段时间内,股指期货这个市场的规模不会很大,规模不大其就很难对市场有多大的影响。股指期货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有多大,取决于自身的广度和深度有多大。例如合约的价值加起来也就是一千个亿的话,跟几万个亿的流通市值相比应该没有太大的影响。

  主持人:我同意您的这个看法,期货市场跟现货市场规模如果不具可比性的话,影响可能也是有限的,但是您刚才谈到了这些,保险公司也好,基金也好、券商也好,他们受到了约束,但是我们恰恰担心的是不受约束的机构,比如私募或海外热钱,如果他们来操纵股指期货的话,那岂不是让受到约束的机构蒙受巨大损失了吗?

  胡立峰:我的观点可能跟您不大一样,我始终觉得这市场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博弈,看上去好象市场被谁给控制了,任何时候记住一句话:市场博大精深,谁要是想逆市场而为,那最终肯定是碰的头破血流。那么同样的像你刚才讲的,对现在证券市场,在股指期货这方面的交易,你刚才讲了这些私募等等,加强反洗钱和对外资流入市场的控制,只要严把关口的话我觉得问题不大。前期有一些观点认为外资进来几百亿美元,有的认为是800亿美元。从市场第一线来看的话,我觉得离这个市场真实的情况有很大的差距。事实上我们的感觉没有那么大,言过其实了。
观点4:监管部门拿股指期货调控大盘的观点站不住脚
  主持人:如果像您所说这样的话,那证监会为什么在股指期货的出台时间上,翻来覆去的变,大家都认为证监会在跟市场的机构博弈?

  胡立峰:有观点认为股指期货推迟出来是监管部门要考虑点位的问题,其实未必。有几点我们可以思考:第一,现在这个点位,如果过多的关注大盘指数已经没有意义了,此指数非彼指数,在一千点的时候,我们一些股票的市盈率可能有40倍,3000点的时候市盈率反而降低到20倍。3400点看上去指数高了,但这个时候做空股指,市盈率很低的情况下做空,道理上说不过去。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指数点位来判断,应该综合其他因素。1千点的时候,熊市的时候可能股票的市盈率很高,反而3000点了,很多蓝筹股业绩大幅度增加,市盈率在降低。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如果过多的考虑这个指数点位没有意思,还是要回归市场的根基,上市公司的业绩。业绩不好股市总体没有投资价值,那就做空;如果业绩好,股市总体有投资价值,市盈率又很低,不要说3400点不能做空,即便是5000点也不能做空。可能到5千点的时候市场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

  主持人:很欣赏您的想象,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报道,大家的统计是到目前为止,如果要是以05年的市盈率看的话,这两个市场是40多倍的市盈率,如果要是以最新披露的06业绩来测算的话,就是平均30%、40%的增长规模的话,也有30倍以上的市盈率,那么您觉得30多倍的市盈率应该做多还是做空?

  胡立峰:我专职是研究基金的,对这一块我没有过多的发言权。市盈率在变化,我们更多的是要看动态市盈率,不能看短期的,要看未来的,要充分考虑未来这段时间的业绩增长因素。看指数不如看市盈率,看看市场有没有投资价值。指数点位现在未必真实反应市场投资价值。第二点来说,我也不同意监管部门拿股指期货做调控大盘的工具这个观点。情况并非如此。股指期货为什么推迟,更多地在于基础工作跟技术准备还有待加强,哪一天准备好了我们就做,如果准备都不充分的话,哪怕是1千点,也不能推啊。所以我觉得股指期货何时推出和指数点位没有太大关系。
观点5:诸如基金助涨助跌等说法离真实情况比较远
  主持人:下面换一个问题来讨论,您是研究基金的,那么我们现在谈一下,基金应该说是这个市场最重要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我们当初记得管理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发展基金的时候有一个宗旨,是希望机构投资者能成为这个市场的基石,可是我们没有看到作为一种基石作用的出现,因为无论是大盘在狂涨的时候还是狂跌的时候,据说基金是在助涨助跌,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胡立峰:我的看法跟你的观点截然相反,我觉得这个市场正是有了基金之后,这个市场总体而言、战略性的而言,它会趋向于一种稳定,当然这种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稳定并不意味着它不涨,也并不意味着它不跌,我的意思是什么呢,当它该涨的时候它必须要快速的,由于有基金的介入,市场投资价值得到挖掘,它会迅速的涨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区域。如果说市场高估了,有泡沫的时候,由于有基金的这些专业投资者,那么市场会快速的对这方面做一些调整。好像你感觉上来看市场振荡比较大,好象看上去不稳定,那么我们觉得这个市场恰恰是有效率、稳定的,这个稳定叫动态的稳定。

  主持人:我也很认可您的看法,首先要把基金当做一个市场的主体,它的行为应该是按市场经济的行为的规律办事,而不是按照一种特定的任务办事。但是大家所公认的市场经济的行为应该是高抛低吸,可是现在往往是变成了一种高吸低抛,至少常常出现这种情况,那您不觉得这种开放式基金的这种机制应该值得我们好好的检讨一下吗?因为现在开放式基金是这个市场的主体,封闭式基金还要封转开,结果这个问题不是越来越严重了吗?

  胡立峰:我并不同意你刚才的这个高吸低抛的说法,首先基金很多,所有的开放式基金都在高吸低抛吗?我看未必。

  主持人:不是所有的,是投资者的申购高峰和赎回的高峰,恰恰是在股指涨和跌的时候,那么这样就形成一个相对的高峰去买?

  胡立峰:没有数据也没有证据表明你这个说法是对的。由于数据有限,对于你的这个观点我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2006年在1300点-1500点的时候,多少开放式基金被巨额赎回,但是指数顽强的上涨,越赎回涨地越好。有的时候基金越是申购,持续的买入但大盘仍然下跌。所以我说好多东西我们不要太早下结论,而要观察一段时间,或者用更多的周期、更多的时间段、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案例才能下结论。

  主持人:我同意您说的,在去年当中这个大盘确实是是顶着基金赎回在涨,但是“2.27”暴跌的反思分析中,一个普遍的说法就是说那天之所以有900个股票跌停,就是说因为雪片般的赎回的单子飞到交易所,于是基金为了应付赎回,就把股票砸跌停了,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例证,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胡立峰:首先我没掌握这个数据,在没有100%绝对正确的数据之前,我们不下结论,或者说我不表态。不能说你这个观点是对的,因为没掌握这个数据。如果那天所有的基金申购赎回信息都知道的话,那就可以据此展开分析。就我从事中国基金业8-9年的研究分析经历来看的话,很多市场上的看法和说法,离真实的情况比较远,或者说在某一个个别的阶段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长期来看并不具备规律性。往往把非规律性的东西当成规律性的东西,越是研究时间做的长,我越不敢对一些观点或看法下结论。因为过去这些现象,有这种情况出现,又有另外一种情况出现,后来我们觉得可能背后的因素更为复杂,需要我们考虑的角度更为全面一点。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对好多这种问题,就是说可能多思考,下点结论呢,我们觉得过早的下结论可能并不利于我们真正了解基金、了解市场。
观点6:公募基金不要参与股指期货
  主持人: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基金召开持有人大会来讨论参与股指期货?

  胡立峰:还没开始,因为这个规定仅仅是征求意见稿,还没实施呢,从对中国公募基金主流价值的理解上看,我主张公募基金不要参与股指期货。有什么好对冲的?我就不明白有什么对冲的,公募基金是什么?做股票为主的,你如果说后市不看好,你应该挑一些能够抵御大盘下跌的股票,而不能够你不做了,不做可以,请你离开公募基金的行业。所以部分的基金,老是抱怨说没对冲,我就不明白,给你对冲还用你来做股票吗?反过来从哲学的角度讲,给你对冲还用你来做股票吗?这不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情,即便有请他做对冲,也只能是小小的补充,但是绝对不能成主业。就是你基金管理公司给投资者的价值,来源于你的资产配置能力、行业配置能力和股票投资管理能力,而不是股指期货。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主要职责在选择好的股票。所以我觉得这个观点似是而非,在教科书上有可能,但离现实的情况很远。
观点7:加速推动股市生态多样化,避免一基独大
  主持人:胡先生,再向您请教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公募基金持股呢,现在按照最新的说法大概已经达到了12000亿,占A股的流通市值的可能是1/3左右,现在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形成一基独大,是不是应该通过发展私募来实现这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胡立峰:这个观点我们非常赞同,也觉得要加速推动股市生态多样化。如果地球只有恐龙,那恐龙也活不下去。所以一定要有大恐龙、小恐龙、老虎和其他许许多多小动物,这就是生物链,生态要多元化。机构投资者也是要多样化,这个观点我是举双手赞成的。私募有私募的发展空间,公募基金有公募基金的发展空间。只要是合法合规、诚实守信、专业运作,都要鼓励合法合规机构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我完全同意你刚才这个说法。

  主持人:另外还有人认为公募基金的扩容节奏,应该和市场发展节奏匹配,而不应该过快,或者是突然出现停顿,这两种情况可能对市场都不利,您的看法呢?

  胡立峰:这个观点本身肯定是没错,但是“知易行难”。什么时候叫做基金发行过快,什么时候是过慢,大盘什么时候涨的过快,什么时候跌的过快,怎么判断,怎么决策分析。一个月发行一千亿基金算过快吗?如果A股本身扩容巨大,或许一个月发行1000亿不算过快。很多因素还得全面分析、统筹考虑。正如沪深股市的大盘成交量,有天量天价之说。现在来看,我觉得两千个亿也很正常,已经不是天价了,说明什么?说明市场正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如果我们还用过去既有的所谓的经验来判断,那么这个就是“刻舟求剑”。很多学者分析股市大盘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当卖菜的老太太都去买股票的时候,股票就见顶了,要跌下来了。作为一种通俗的经验交流,市场上的交流,我觉得讲这句话还可以。如果说我们专业人士用这样一个案例来判断股市,那也未免对投资者太不负责任了。首先全国有多少个卖菜的老太太?比如可能统计有3百万,如果其中3千个老太太进入这个股市,能算这个股市高了吗?这得有一个定量的指标。
观点8:“小基金大业绩,大基金小业绩”
  主持人:那么针对刚才的问题,我们列举两个现象请您分析一下,一个是一月份的时候,证监会大概有一个月没有审批新基金,大家当时认为是这个新基金停止审批,是一月底那次比较大的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老基金只能通过抛股票应对赎回,没有办法,那么您觉得这种情况以后会不会出现?停止审批是正常的吗?

  胡立峰:我觉得把停止审批,做为一种调控措施,可以暂时改变短期的走势,但是改变不了股市长期趋势,这是我的判断,因为基金不进入这个市场,有其他资金和其他性质的投资者在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个市场。对这个市场分析更多的基于一种长期的趋势,从一个简单的逻辑上判断,监管部门在某一个阶段停止审批发行新的基金,这样就不会有新的基金发行募集,基金业不会有后续的注入,然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大盘肯定要下跌。我觉得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是太简单了一点,市场太复杂了,市场还有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对市场的影响要是力度超过这个因素的时候,大盘可能继续涨。如果仅仅强调一个方向的话,我觉得远远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出现很多人对它困惑的现象,好像基金赎回了,大盘应该跌了,有的时候大盘还在涨。好像最近发行了基金,大盘要涨了,大盘不涨,在跌,说明大盘同样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了更多的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全面的看,综合的看。

  主持人:还有一个现象,您对管理层限制基金规模不能超过一百亿,单只基金不能超过一百亿有什么看法?结果就造成了申购新基金像申购新股一样要按中签来认购,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胡立峰:我觉得这个现象是没办法的办法,就基金规模和业绩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和分析,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初步的结论,就是“小基金大业绩,大基金小业绩”。一般来说规模不大,或者规模适中的、适度的基金,很容易取得好的业绩,一般来说,我前面要加上4个字,“一般来说”。规模很大,或者规模巨大的基金,它取得好业绩的概率很小,当然不排除个别的一两只,但是我们做任何的分析就是基于大概率事件,基于普遍的规律,我们不会特别强调例外,不能让例外指导投资。适度规模怎么衡量,我想往往有些时候行政监管上出现一个规定,比如一百个亿,我们也觉得有一定道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应该更多的劝导投资者,如果您看好股市看好基金,现有的基金已经有300多只了,你可以申购老基金,可以做持续营销。现在买新基金,你买的是一堆现金,这现金还没转化为股票,那你要是真正看好后市,那你应该更多的购买那些已经存在的基金,那么基金持有的都是股票而不是现金。所以我们只能建议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已经在的基金。但是市场投资者一定要把新基金当作新股来买,我们只能加以劝说、引导。
观点9:大部分基金同质化是必然结果
  主持人:胡先生,刚才您所说的公共汽车现象,是不是可以衍生出来一个问题,您说基金应该在大盘有风险的时候提示持有人下车,我们现在好象都是看到基金在劝人家申购,没有劝人家赎回的情况,这是不是也是一个问题?

  胡立峰:这也是一个问题,比如这个公共汽车只能上100人,那上去200个就降低大家的舒适度,对于司机来说,100个人的车票钱肯定不如200个人的车票钱多,所以基金管理公司从他自身的角度出发,他当然希望规模越大越好。当然有个别的基金会觉得,这部车最多只能容纳这么多,上了二百多人我车开不动,他就劝乘客下车,等待下一部车。再发一部车,再发一个基金满足你们的愿望。有的基金已经想通了,但是大部分的基金不是这么想,这就得让投资者自己判断,这个车里面最多坐100个人,已经进去了150个人,你还挤吗?很难受的,你应该等下一部车,或者等其他的公共汽车,比较宽松一点的车,因为既快又舒服。你这部公交车只能坐一百个人嘛,你非得挤上去,我想广大的投资者对挤公共汽车这个东西肯定有所了解,那你就等一等,等另外一部车。

  主持人:胡先生再请教您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所谓基金投资的这种同质化现象?就是大家投资的重仓股非常高度集中,另外基金在操作上也出现一种羊群效应,那么据说管理层曾经提示基金由此带来了流动性风险,您怎么看?

  胡立峰:我的观点跟大多数观点不一样,我觉得大部分基金的同质化现象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结果,如果出现不是同质化,而是百花齐放,那我就害怕了,我觉得这个行业有风险了。为什么?我们所有的基金都是公募基金,相当于我们所有的公交车开车的司机必定属于这种比较稳健、安全、耐心的司机,如果说出现几个飙车分子去当公交车司机,那你放心吗?难道你希望公交车司机里面出现几个飙车的高手吗?飙车高手进入后,是没错,我们的司机队伍比较丰富多彩,来了几个飙车的主,你难道高兴吗?一点都不能高兴。所以你刚才讲清一色的都是做这个投资是对的,公共汽车嘛,本来司机就要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问题不在公共司机上,而在于公募基金无法承载市场所有的希望。应该尽早推出一些私募基金,让一些愿意飙车的人有飙车的地方去,不要都到公共汽车上来。有一些公募基金的基金心理抱怨,说我们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只能做价值投资,受到限制。我跟他说,你不舒服那你就到私募那去,你现在是公交车司机,那你能飙车吗?不能,同样的咱们公交车不是都大同小异吗?所以公募基金出现这个同质化现象我觉得太正常了。
观点10: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只能通过主体多元化解决
  主持人:那您对管理层提示的流动性风险怎么看?跟同质化有关的?

  胡立峰:不能从基金内部解决,而应该回到我们刚才所讲的培育市场的多元化主体解决,培育相当规模的其他类型的机构者,比如基金做投资投资,我们再培育一批作为做价值投机的有特色的其他类型基金,这样流动性就解决了。那我就反问一句话,如果说要让基金解决流动性问题,难道要让基金从蓝筹股上撤出来做PT股票?做垃圾股吗?是没错,没有流动性风险啊,但是不是背离了我们的本意了吗?就象公交车百花齐放的,有的一些公交车开始飙车了,你放心吗?是没错速度快了,但是我们不放心啊。第一季度的市场表现比预期差一点,很多人觉得不满意,我觉得很正常,第一期涨的是什么?垃圾股、消极股,如果这些股票如果涨的话,中国基金就完蛋了。这些把我们中国基金90%以上的资产强制性地放在蓝筹股上,这个行业大的风险少了很多,所以你刚才讲的什么同质化,高度支持同质化,我赞成同质化。
观点11:基金跑输大盘很正常
  主持人:那么我们再提一个跟您这个所说有关的问题,今年基金一季度跑输了大盘,问题是去年基金也没跑赢指数啊,那么您觉得这也是正常的吗?

  胡立峰:我觉得这很正常,你要做深入的分析,指数是百分之百的,我们的封闭式基金,股票只有80%,那么你用100万跟我用80万买股票,那同样涨上去,那您肯定赚的比我多,除非我选的股票超过你,所以我们要对基金的投资比例,股票也要做分析,要做一个系数的调整。

  主持人:可是开放式基金最高在95%啊?

  胡立峰:至少保留5%的流动性的需要,还有就是基金的分类,开放式基金里面,95%比例的基金不多啊。用这个系数做调整,我们的市场做出的结论就是基金去年跟大盘指数业绩基本相当,两个差不多,就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我就说刚才讲的基金跑不赢大盘,你要做深入的分析,不能看表面的现象,深入下去,按照比例、数字、规模方方面面全考虑到,得出来的结论是差不多。

  主持人:那么再有一个问题向您请教,就是据报道,有一家公募基金去年的换手率达到了1200%,还有一家公募基金今年的持股达到了200多只,所以他跑赢了大盘,那么您对这种大家都认为基金应该是长线投资为主的,那么这种长线投资的短期化现象,您认为是市场的问题呢,还是基金的投资策略开始出问题了?

  胡立峰:首先有一点,就是说正如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是您用个别的一只基金能得出基金业全部都是这么高的换手率吗?我觉得要做一个分析,就像一个班上学生中最低的成绩考了20分,能说这个班上所有都是20分吗?要看平均分,我想这个市场上对这个平均分的统计,我们认为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我们现在也正在加紧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就是基金换手率这方面的统计。估计再过几天,我们这个统计的结论就会出来的,我们会做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比如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讲说这个基金换手率很高,那我表面上看上去是换手率高,实际上这个换手率可能并不高,因为有很多是被动换手的,比如今天申购了10个亿,明天必须买9个亿股票,再过几天应对赎回必须卖9个亿股票,这是被动的行为,这一段如果去掉的话,我想真实的换手率离我们刚才所讲的差距很大,所以说我刚才也讲过,说我们现在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我们做出来的结论跟市场上的蒙蒙胧胧的感觉,或者说想当然的认为就有很大的区别,据我们初步理解分析,当然我们会提交一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换手率研究报告,我们把所有基金的换手率列出来,让市场看一下到底高不高。

  主持人:对不起,我不是说用一只代表全体,我只是让您对这个个别的现象发表一个看法,它代表一个趋势吗?还是说它是代表一个例外呢?

  胡立峰:这个我想现在我们正在做基础数据的研究,再过两三天,我们的结论就出来了,在大体数据分析没做出来之前,我现在评价这个就不合适了,到底现在基金换手率属于什么样一个状态,我可以坦率的告诉你,很多机构看法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个还需要,既然这个市场已经提出问题,那也是好事,像我所在的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我们会把这一块做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会非常认真、详细的做数据分析,尽可能的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告诉市场到底基金换手率高还是不高。

  主持人:其实我并不关心基金现在的换手率多高,我只是想问您的看法,基金的换手率应该在现有的水平上提高还是降低?

  胡立峰:首先,你刚才说了提高,就是现有的水平我们做一个分析判断,到底现在基金换手率的水平处于一个什么状态,现在这种状态,我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统计,所以我不敢下这个结论,然后还有一点,就是说换手率这个事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主持人:包括赎回的问题。

  胡立峰:比如这只基金,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果说给你10万块钱,那么你拿里面的9万块钱买股票,那你哪天把这个股票给卖掉,再把9万卖掉,这时就换手一次。如果你是开放式基金,第二天大家要赎回,那你就把9万卖掉,过了几天又申购得又买回来,再过几天赎回又卖了,这样时候增加出来的换手率可能不是一倍,可能是六倍,这个六倍并不是你真正的换手率,如果我们把这个抛开,你会发现,基金的换手率那么高吗?所以一定要对数据敏感,不能按照简单的这种分析,这一块的结论我们可能在近期马上出来。

  主持人:另外刚才漏掉了一个,您对基金持仓的分散化倾向,您觉得怎么看?就是这个一般来讲,我们大家印象当中是基金集中持股的,重仓股比较多,可是现在来讲,我们刚才发现有一只公募基金今年持股已经达到200只了,没有什么重仓股,您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

  胡立峰:基金股票投资采取集中度还是分散化投资,本身就有一些定量指标,所以我刚才讲了,我们不会就某一个基金的200只就得出基金分散化投资的结论。它的200只不等于其他的基金也是200只,那么我们有一些指标衡量这个基金的集中度还是分散度。像你刚才讲的,200只股票,如果说后面这个190只股票每只股票都是新股申购来的话,几千股的话,如果前面20只股票占到它的持股90%的话,这个股票的集中度还是很高。180只股票每只股票买一千股,这个能说明什么吗?我们要看什么?看前十大股票的比例是多少,前30大股票占比例多少,而不是数量多少,有哪只基金,每只股票1400多只都买了,但他集中只有前面10只,剩下的1390只,每只股票持有100股,也不能说明分散。

  主持人:据报道那家持200只股票的基金没有重仓股?

  胡立峰:这也很正常,我觉得基金的策略嘛,他选择分散化,我觉得市场上1400多只股票持有200只,我觉得也很正常,确实200只也很正常。
观点12:讨论外资是否做庄A股没有太大意义
  胡立峰:因为这是一个这么大的庞大的市场,我们现在发现有很多的观点,从来都是假想敌的设置一个庄家,总觉得有背后有庄家在操纵一切。事实上没有,市场就是博大精深,我也看到一些观点,也是类似的,说A股现在市场估值高了,说庄家去H股,把H股拉上来,我说你觉得这种套利有效吗?香港的H股跟全世界相连的一个市场,你怎么拉?有哪个庄家有那么大的钱拉?然后说,那你现在H股的估值偏低,庄家就把美国的市场拉起来。

  胡立峰:他能够买多少权重股?在额度管制的情况下外资能够买多少?正如前一阵子正在分析,说外资买了国内的A股800亿美元。我看太高了吧。

  主持人:或者说是3000亿人民币。

  胡立峰:这种东西观点或者分析,离专业分析太远,有太大距离了,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一种说法可以,但是这么大一个市场,好像有一批人可以操纵得起来,我看,我觉得外资做庄A股的说法这种观点可以作为一种评论观点,但是我们不会去跟着这种观点起舞,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也是在浪费时间。
观点13:基金最大的风险就是违规、违法风险
  主持人:那么我希望您用一个结束语来说一下,您认为基金,作为这个市场的第一主力机构的话,在股指期货出台的情况下,他们有没有一些风险,他们应该如何防范这些风险?

  胡立峰:我觉得基金最大的风险就是管理上的风险,也就是说违规、违法,我觉得最大的风险在这里,如果把这个风险给管住,这个风险我们是可以努力加以克服的。市场与生俱来就是有风险的,一些风险是无法规避的,风险和收益是对立的,不可分割的,像硬币的正反面,那么我们只能做什么呢?就是趋利避害,把风险尽量的控制下来,减少风险,然后把收益扩大。对于公募的基金而言,任何时候它这种自然的价值投资,都是它的主流价值,不要去考虑一些旁门左道,什么对冲交易锁定风险,踏踏实实的选好股票,踏踏实实的做好交易就可以了。
观点14: 违规风险不仅要防范,还要给予打击
  主持人:据报道,有一个QFII的负责人说,这个市场当中,QFII和私募基金是聪明的钱,公募基金和散户是傻的钱,您对此有评论吗?

  胡立峰:傻人有傻福,前面加一句话,往往有的时候傻人有傻福,这是第一点,所以谁笑到最后也未必,求大富者,不精于算计。大富者,把握大趋势、大格局,而不在于这种攻于心计、攻于算计,而是大格局。第二点谁是聪明的、谁是傻的,基金基本上是公开透明的,大家都知道基金的成绩是多少,私募有公开吗?私募到底做的怎么样?QFII有公开吗?QFII做的到底比公募基金好吗?我想现在谁要是得这个结论,说私募基金做的比公募好,说QFII做的比私募基金好,请您拿出你的证据,拿出数据,你没有数据、没有证据,怎么就得出来一个他们两个聪明的结论呢?除非你是先有一个假设性条件,说公募就是很土,这个也是未必,我更多的建议就是,广大基金投资者,踏踏实实的参与公募基金的价值投资,不要为那些不切实际的,并不符合大概率的一些事情所左右。

  主持人:最后在结束的时候,我希望您两用三句话概括一下,我们这个证券市场需要不需要一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是不是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说是搞泡沫论的讨论吗?

  胡立峰:少一点争论,少一点口水,多深入市场第一线,多做数据分析,多做市场调研,我想是否股市有泡沫,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静下心来,深入市场第一线,多思考、多了解,多做数据分析,少自己先下主观性的结论,有没有泡沫我想都没有问题了,这是对你的第二个问题进行回答。那么第一个问题股市需不需要风险防范机制,有的风险需要防范的,比如说股市违规的风险,或者是一些内幕交易、非法这些的,直接给股市造成的伤害,这些风险我们不仅要防范,还要给予打击。同样的,对于一些市场本身的风险,我想风险跟收益相伴而生,那你把风险给锁定,不是把收益也给锁定了吗?从哲学上来看,好象有一点悖论,荒谬,我的观点就是这样,我觉得不在于说是,我还是主张这种做好基础,扎扎实实的做好基本功,就这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