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官方证实伊朗央行将海外美元资产全部替换成欧元资产,以“石油欧元”替代“石油美元”。受伊朗影响,中东和俄罗斯等石油大国的转换美元之风可能愈演愈烈。18日,伊朗政府发言人Gholam
Hossein
Elham证实,伊朗政府已要求伊朗央行将海外美元资产全部替换为欧元资产,并改以欧元为对外结算货币,同时宣布以欧元编制政府预算。Elham强调,以欧元取代美元在于减少商业结算中执行机构面临的问题。而就在本月1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里,包括欧佩克和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持续削减美元在其外币资产中的比例,转而增持欧元以及日元。BIS的报告中指出,在第二季度中,欧佩克成员国向BIS成员银行的美元存款总额实际减少了53亿美元,而同期欧元和日元存款则分别增加了28亿美元和38亿美元,美元在这几个国家的流通量达到两年以来最低点,也就是说这几个石油出口国家市场上美元泛滥,也让这几年的油价不断飙升至新高点。具体到国家,卡塔尔和伊朗分别减持了24亿和40亿美元资产。从数据可以看出,伊朗在减持阵营中决心最大。俄罗斯以及欧佩克成员在今年第一季时,缩减其美元持有率至67%,第二季度只有65%,相较之下,18个月前,美元流通量还有70%。欧元的持有率则是从20%升至22%。虽然只下滑几个百分点,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但是如果从几千几百亿美元的外汇存底来看,即便是减少几个百分点,对于美元汇率的浮动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这条消息应该是支持欧元反弹的助推器。
对日元不利的消息来自日本和泰国。日本央行不仅不升息,而且态度非常暧昧,消息公布后,日元的卖盘立刻涌现,更可怕的消息来自泰国,该国的股市在收盘前爆跌了15%,使投资者想起了1998年泰国泰铢贬值导致的金融风暴。
泰国此次事件源自泰国为防止泰铢迅速升值而采取了严格资本管制措施。泰国宣布,从19日起,对于所有超过2万美元的外国货币流入,都将有30%必须存放于泰国央行(无息),但与货物或服务贸易相关的资金除外。外国投资者可以在一年之后取回自己的钱,而如果他们希望在一年之内将钱汇回海外,就“只能得到原金额的2/3”。这个无异于抢钱的声明刚一发布,泰铢兑美元的汇率就急剧下挫至35.82铢兑1美元。而在18日的交易中,泰铢兑美元汇率曾达到35.06铢兑1美元,为9年来的高点,今年累计已上升了近17%,超过了其他亚洲国家货币的升值幅度。泰国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处理汇率问题肯定会闹大乱子。因为所谓升值并非一定是泰国的商品和资源对世界有极大的升值潜力,更不能说明泰国的资源和商品对世界来讲已经稀缺。也许仅仅是炒做而已。由于泰国市场小,虚拟金融市场更小,国际对冲基金经常会瞄准泰国。但是,因为有投机就不顾一切地干预,这无异于为减肥而砸烂体重秤。实际上,日本和中国都在干预汇率,与泰国的区别是,中日韩等国只是用“手”,而泰国则用了令人畏惧的铁锤。结果是什么?股市爆跌!对亚洲而言,噩梦也许才刚刚开始。最可怕的结果是:日元没跟着泰铢升值,现在却要乘机跟着泰铢大幅度贬值了!
当然,泰国在股市爆跌后立刻发表声明,希望人民币和日元升值,将外来投机资金吸收分散到更多的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去。但是,中国和日本会干这样的事吗。现在看,不会。
泰国遭遇货币危机,根子还是国家太小。为什么国际投机资本不敢在中国、日本干(实际是干了也看不出来),因为他们看见中日两国超过2万亿的外汇储备就吓退。但是,这两个国家有另外的问题,因为大就有持无恐,通过汇率手段占全世界的便宜,结果必然是:外汇储备虽多,失去的却是与国际社会长期相处的信誉——这更致命,而且还可能浑然不觉。据凤凰网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八国集团(G8)会议首席顾问Bernd
Pfaffenbach表示,在德国明年担任八国集团会议主席时将要讨论中国不断增长外汇储备问题。同时担任德国副财长的Pfaffenbach也于15日表示,中国已累计了可能很快会达到2万亿美元的超大规模外汇储备,对全球经济而言这将是大问题。看来,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已经让全球富国感到不安,此事已经是2007年开始时的全球经济焦点了。
欧盟统计局12月18日公布,欧元区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今年前9个月中继续大幅增长,增幅达19%(到年末可能达到23%,这可能正是欧——日,欧——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差)。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到9月份,欧元区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634亿欧元(约合830亿美元)。按照欧盟的口径,中国今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元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今年前9个月,中国对欧元区出口增长20%,达到1015亿欧元,超过了美国对欧元区944亿欧元的出口,仅次于英国对欧元区的1230亿欧元。西方媒体称,日益扩大的双边贸易缺口,可能再度引发欧洲领导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表示,“汇率方面的失衡问题”将是明年G8会议探讨的一大话题,德国明年是该会议的主席国。但是,欧洲并不像美国,它是由许多国家组成的,大多数小国可能希望欧元升值以保持进口货的便宜,抑制通货膨胀压力。当然,随着逆差的扩大,一些大国将承受不起。由于中国相对具有竞争力的中低端制成品会冲击到欧盟的一些落后产业,进而影响到部分就业,所以选票的力量会压向欧盟议会。
美国《商业周刊》调查显示,随着房市持续降温,2007年美国经济将放缓,但不会出现衰退,在通胀依然温和的情况下,美联储2007年将调降利率至5%。该商业周刊调查了58位经济学家,他们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因房市降温而放缓,但不会出现衰退。这些经济学家多数预计,未来一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达到2.6%,失业率将由目前的4.5%微升至4.8%,房价可能持续下滑。经济学家们指出,对于投资者而言,不包括能源和食品在内的主要通胀仍缓和应是好消息。2007年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预计将上升2.5%。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可能会将利率由目前的5.25%下调至5%。关于房市疲软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前几年美国房价暴涨是因为有投机炒作。在新建房屋已经过多,普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房价难免走低。但他们并不认为房市降温会导致经济衰退。未来一年国际经贸的发展,包括美元可能走跌,对于美国经济可能有利。经济学家们指出,美元下跌有助于提高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出口强劲有助于削减对外贸易的逆差。这个分析对汇市很重要,其中的关键点是:美国降息与经济适度降温,包括欢迎美元走低!
中国证券报:泰国金融市场“海啸”
新兴经济体风险凸显
两年前的12月26日,东南亚发生了一次大海啸,滔天巨浪在顷刻之间吞噬了数十万鲜活的生灵。而就在本周,泰国金融市场也发生一次大“海啸”:19日,泰国股市在一天之内下跌15%,市值蒸发了229亿美元,约8200亿泰铢;而第二个交易日泰股又大涨超过10%;泰铢汇率在本周也波动巨大。
挽救泰铢不惜代价
这次“海啸”缘于泰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币值而使出的“杀手锏”。12月18日,泰国央行突然宣布,要求金融机构从今日起扣留所有流入资本的30%。与贸易及服务相关的资本流入或泰国居民汇回的投资收益将不会被扣留。只要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得到证实,相关的资金扣留将予以归还。除此之外,流入资金被扣留的部分都将在一年后归还,前提是可以证明最初流入的资金一年内都在泰国境内。若流入资金不满一年即撤出,投资者将仅能收回被扣留部分的三分之二。
实际上,泰国政府出此“狠招”早有预兆。今年初,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这导致其出口价格飙升。截至12月18日,泰铢币值今年内已升值16%以上,从41泰铢兑1美元升值到35泰铢兑1美元。同时,外国资金却在大批涌入泰国,泰国央行官员曾透露,今年前10个月共有大约130亿美元流入泰国,其中20亿美元流入股市,30亿美元作为海外直接投资,另外有5亿美元流入债市。仅12月就已经有10亿美元资金进入泰国。
与此同时,泰国最大的出口国———美国已出现了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美元汇率最近一段时间走软更使得这一情况恶化。泰国中央银行早在11月初和12月初两度采取措施,打击外汇投机交易,但收效甚微。
显然,泰国当局没有想到,原本旨在打击外汇投机交易的措施使外国股票投资者产生了恐慌情绪。19日一天,海外投资者净卖出了251亿泰铢(6.99亿美元)的泰国股票,导致当日泰国股市暴跌。
泰国财政部长帕蒂亚通·德瓦库拉称,泰国央行最初之所以将股市纳入资本管制的范围,是因为很难区分海外资金的流向,政府很难判断海外资金是流向股市、债市还是商业票据。最近几周,在泰铢进一步升值和泰国利率下跌的预期指引下,海外投机者在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积聚了大量资金。如果泰国利率下跌,则意味着泰国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将更具吸引力。
19日晚,泰国政府被迫出面“护盘”,宣布从20日起,用于直接投资和流入股市的海外资金,将不受30%特别准备金的限制,但仍将保留对债券和其它借贷工具的投资限制。20日泰国股市开盘即上升9%。
泰国业界人士对政府的外汇管制措施则褒贬不一:投资金融界人士大多指责央行的行为过火,给国家投资和金融界造成了“灾难”;经济学家一方面赞同政府的措施方向正确,但同时认为过于严厉。但泰国出口商基本对此持拥护态度,他们认为央行“终于采取了应该采取的措施”。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是泰国股市龙头,19日一天市值下跌17%,但公司总裁认为中央银行的措施得当。泰国盘谷银行也认为这是泰国央行所能采取的几种措施中最正确、最合理的。
多数分析师相信,泰国央行为抑制泰铢投机行为而采取的新措施可能不是永久性的,泰国央行只是由此向市场发出一个信号:他们在遏制泰铢过度波动方面是严肃而认真的。
泰国政府21日向货币市场发出明确信息,表明不希望看到泰铢进一步大幅升值。泰国财长帕蒂亚通表示,对于本周泰铢走弱,他感到满意,但他警告称,如果泰铢升值超过35铢兑1美元的水平,就会挫伤出口商的士气。他说:“我们不希望汇率突破这一水平。如果突破了35,就会出现34,还会出现33和32。”而分析人士预计,由于外国投资者对泰国日后的宏观经济管理没有信心,因此他们仍将持续抛售泰国股票和债券,未来泰铢还会进一步走弱。
新兴市场风险“凸显”
市场人士称,自从泰国发生政变后,9月后成立的军人政府表现出来了对海外投资者的不了解。富国银行优势亚太股票投资基金经理安东尼·克雷格说:“我们突然发现,这个国家被某些不了解投资者的团体控制了。”
摩根大通证券(泰国)总裁马科19日则指出,这一事件极大地有损于泰国在国际投资者心中的地位。今后数月,国际投资者都将以审慎的心态评估泰国的各项货币和金融政策,对于“9·19”政变后上台的军政府形象将非常不利。花旗集团驻新加坡分析师也认为,泰国当局此举纯属政策失误,有损于当局的权威。
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21日在一份声明中称:“泰国对于短期资金进出的管制已经损害央行的声誉,可能会引发投资泰国的外国共同基金撤出。海外投资者无疑将对继续投资泰国金融市场产生疑虑,增加泰国借贷者的融资成本,对泰国债券和资产的价格也将形成压力。”标普还认为,泰国限制资本的措施在短期内危及该国的经济前景,如果政府的资本开支项目导致经常项目赤字的话,还可能影响到泰国的国内投资。因为如果外资继续流出,泰国将更加依赖国内的资金。
分析人士称,“黑色星期二”凸显了泰国的“宏观管理不善”,将给国际投资者对泰国的信任造成永久性损害。尽管泰国的诸多邻国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并没有表示将实施类似的外汇管制措施,但国际投资者的戒心明显升高。泰国本周二的股市风波再次提醒国际投资者在新兴国家投资的政策性风险。
自2002年以后,许多投资者在新兴市场获益颇丰,以至于他们暂时忘记了短期损失的风险。在亚洲有巨额投资的美国Mathews国际资本管理公司总裁马克·赫德莱称:“我认为,很多投资者并没有注意到与收益匹配的风险因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