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约翰"劳埃德(John
Lloyd)、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亚历克斯"图尔克尔陶布(Alex
Turkeltaub)
近年年来,在商界和政界人士中,很少有哪个概念能比“金砖四国”(BRIC)更流行。“金砖四国”指的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新兴的经济大国,人们认为,它们的实力和影响力正改变着全球的经济与政治现实。不过,将上述四国归于一类,模糊了这样一个简单事实:尽管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代表着全球力量天平的真正改变,但俄罗斯和巴西只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支撑起来的两个边缘经济体。这种差异有着深刻的含意。
中印与俄巴之间的根本不同在于,中国和印度是在与西方国家竞争“智力资本”——打造顶尖大学,投资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成功的侨胞来促进祖国的创新活动。例如,中国政府官员承诺将打造100所世界一流的大学,重点放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印度自诩拥有美国以外地区最具活力的信息技术产业。两国都面临挑战,但都在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俄罗斯和巴西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但却没有打算将这笔“横财”投资于长期经济发展。在俄罗斯,政府关注的重点一直是如何将自然资源集中在国家手中,因而削减生产力,抑制外国投资;在巴西,政府一直不愿实施必要的结构性改革,以形成各个领域强劲的经济活动。这两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仍处于第三世界水平。两国均未在吸引一流专业人士的“人才大战”中取得成功。
这些差别意味着什么?短期内大宗商品周期结束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以及长期内石油时代告终带来的结构性危机,有可能使俄罗斯经历严峻的经济滑坡,就像上世纪后半叶的苏联。上世纪70年代,受到创纪录的石油收入的驱动,苏联经济迅速扩张,到80年代油价跌至历史低位时,则迅速崩溃;在不久的将来,同样的情形也可能在俄罗斯上演。俄罗斯石油资产生产力迅速下降的事实,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尽管我们不想高估俄罗斯可能出现的经济滑坡的剧烈程度,但我们需要记住这一事实:几乎没有人预料到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政治现状可能受到冲击。在一个经济陷入停滞的俄罗斯,也许既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混乱,也将出现新一波的民粹主义。这种结果会同时产生风险和机遇。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不安全的俄罗斯再次在世界上寻找新的位置,这将带来地缘政治方面的不稳定。至于机遇,当前权力向俄罗斯政府手中集中的潮流可能发生逆转。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俄罗斯在自然资源领域对外来投资更加开放,因为俄罗斯将寻求提高表现欠佳资产的生产力,但同时又缺乏自行投资所需的财力。
有人认为,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政府在2008年以后,将会安排自己选中的候选人出任总统,从而“克隆”本届政府。以此为前提得出的俄罗斯将保持连贯性的设想,低估了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结束时出现大规模政治变革的可能性。
届时,巴西可能也会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利用当前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时机,调整经济结构,完善治理,投资基础设施,那么,巴西就有可能重蹈南美经济体盛衰周期的覆辙。鉴于巴西经济对大宗商品出口的严重依赖——约占出口总量的40%,金属价格的大幅回调还可能会打破巴西政界在市场自由化政策方面达成的共识。作为南美洲激进势力平衡力量的巴西,可能会全神贯注于国内问题,而外国投资者则陷入螺旋下降的轨道中。将巴西视为新兴全球秩序的一个支柱(从“金砖四国”的成员构成可见一斑),就是低估了上述这些风险。
最后,西方决策者对能源安全的关注,决不能取代他们保持“智力资源”领袖的承诺。能源安全固然重要,但保持资本市场领先地位,制定法规,资助基础研究,创建有益于创业活动的监管环境,必须成为美国和西欧国家的重中之重。面对对西方领导地位构成真正威胁的新兴市场——中国和印度,这些问题将决定西方国家的表现。勿庸置疑,所谓的“金砖四国”,是那些影响着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的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不过,在政界和商界领袖们制定战略的时候,他们最好将重点放在中国和印度。(原载于《金融时报》12月18日)
约翰"劳埃德是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员。亚历克斯"图尔克尔陶布是新兴市场咨询公司Frontier
Strategy Group董事总经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