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中国股市崩盘进入5年熊市以前,券商是中国股市当之无愧的绝对主力。不过在中国股市进入最高点,很多券商都成为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大股东之后,随即遭遇滑铁卢,5年的漫漫熊市不仅让不少券商破产,也让很多券商至今没有翻身过来。当时就有评论指出,中国股市就像一个“黑社会”,谁倒霉了,就会被其他机构群起而瓜分它的地盘。错综复杂的内幕交易也确实让当初的券商,成为最佳的资金漂洗场所。
时至5年之后,中国股市这种交易性质有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从中国的证券市场执法环境与力度上看,即便有所改善,也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未来谁将成为中国股市中下一个待宰的羔羊?
就像当年的券商一样,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基金公司正越来越倾向于承担这一角色。目前基金公司的利益输出问题,已被公众质疑得热浪滔天,这至少在某种程度说明,错综复杂的内幕交易重心,可能已经由当初的券商转移到了如今的基金行业。这当然与目前基金公司近5000亿的资金规模分不开,这在中国仅有15000亿流通市值之中,几乎占去了1/3,是中国股市当之无愧的“大股东”。
历来,中国股市的流通股大股东要进一步增加自身的价值,都只有一个办法:购买自己的重仓股,以谋得自身市值的进一步上扬;但千万不能卖出自己的重仓股,因为既然已经重仓,自己卖出股票的行动在分秒之间,就可能引发自身股票市值的大幅下滑。现在看来,中国的基金行业正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基金业就开始“抱团取暖”、交叉持股。不仅各路基金的重仓股都集中在部分优质蓝筹股中,更随着行情回暖及基金家数增多,从而产生了同一基金公司旗下各基金重仓同一支股票的交叉持股现象。对比广发旗下基金十大重仓股明细可以发现,广发系基金交叉持股比较普遍。2005年三季度,19只重仓股中10只有交叉持股现象,占全部重仓股的52.63%。2006年前两个季度虽然略低于2005年三季度,但是在一季度全部24只重仓股中,有5只同时进入3家基金十大重仓股,占重仓股的20.83%。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叉持股的情况下,当同一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一起买入,推高股价之后,某只基金都会发现,如果自己率先出逃,那么也会引发其他基金抛售,最后引发雪崩效应,谁也无法幸存,因此大家只有僵持。不料,这种不幸事情果然在广发基金重仓的洪都航空身上引发。继12、13日累计下跌16.5%后,16日洪都航空再次破位下行,跌8.15%,次日再跌4.3%,18日成交异常放大,全天成交1357万股,最深跌幅达9.7%。
种种迹象表明,对广发的质疑正有风雨欲来之势。一位重仓洪都的基金经理说,如果是出于赎回、减轻压力等因素考虑,广发出货本无可厚非,但为何以跌停这样的极端方式,就值得思考。虽然广发投资总监朱平在博客上有回应指,这是正常的投资操作,碍于商业机密目前无法披露投资过程。但基金重仓股大同小异所引发的巨大风险,已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在中国股市错综繁杂的内幕交易的前提下,基金被迫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之后,它们几乎注定将成为股市之中下一个待宰的羔羊。日后,只要资金面但凡出现一点紧张的迹象,首当其冲的可能就是这些基金,赎回将蒸发它们早前上升的净值。当然,无论基金净值上涨还是下跌,基金经理们依靠着管理费用还是可以旱涝保收。
今日霜降,希望股市不会出现极度深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