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之谜:羊群效应与博傻理论

(2006-06-10 14:42:08)
分类: 投资日记

 

    市场中总是充满着古怪的疯狂行为。最近这次股价骤跌,令很多评论员回想起1987年10月——当时,道琼斯指数1天内跌幅超过20%。那个“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的古怪之处在于,股市的下跌是如此迅速,却又如此短暂——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它只是20年牛市漫长征程中的短暂一瞬。

    这就难怪,我们每到这种时候只能认为这是 “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在作怪。否则,我们还能怎么解释这种疯狂的购买与绝望的崩盘呢?英国《金融时报》的托尼·杰克逊(Tony Jackson)最近非常清晰地阐释了这种公认的道理:“这里奉行的是博傻理论(Greater Fool Theory)。这一理论的论断是,即使你完全清楚某物已经估价过高……你还是会继续购买它。为什么?因为这个物品的价格仍在上升。等时机合适时,你会找到一个更大的傻瓜(Greater Fool)来接手。当然,一旦曲终人散,你自己就成了那个最大的傻瓜。”

    这种市场情绪引出一个问题。经济学是对理性行为的研究,无法轻易解释“博傻理论”。据此,一些经济学家拓宽了他们的研究科目,开始发展一门名叫“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在这个理论中,允许人们犯错误。这一理论领域最有名的研究者包括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安德烈"施莱费尔(Andrei Schleifer)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后者是当今最有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的股价毫无意义。

    不过,传统经济学理论并没错——至少,股市崩盘现象并不违背传统经济学理论。在一个有效市场中,理性投资者们应该会不时制造一些疯狂动荡的局面。事实上,投资者越聪明,这种情况就越有可能发生。

    其中的基本原理是,仿效市场中的其他人士,这种做法并无任何不合理之处。请记住,股票的真实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的利润。然而,无人知道其真实价值何在。聪明的投资者应意识到,其他聪明的投资者可能了解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如果他们不考虑其他人拥有的非公开信息,他们就会作出糟糕的决定,而他们只能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才能明白其中的信息。

   假设一位理性投资者正考虑购买RatCo的一些股票。如果她看到该公司的股票正在上涨,那么,这意味着其他投资者认为这是一只优质股。她应该随大流(即羊群效应),这样做是非常理性的。羊群通常会因为一个好的理由跑到一起。

    如果许多其他投资者也处于类似的情况,那么就会出现一波抢购RatCo股票的理性狂潮。反之,如果没有人追随那些早期的购买者,那么市场中所有人就得出一些完全不同且非常惊人的信息:早期购买者是外行,几乎没有人认同他们的乐观评价。接下来,这支股票就会遭遇暴跌,一种理性的暴跌。

    经济学家杰里米"布洛(Jeremy Bulow)和保罗"克伦佩雷尔(Paul Klemperer)在1994年一篇名为《理性的疯狂和崩盘》(Rational Frenzies and Crashes)的论文中提出了这一观点。我的解释有些流于表面,但这两位经济学家能够以数学模型的直观方式阐述这一理论。然而,这种理论没有在更广泛的世界里流行开来。多数人更乐意接受更为简单的解释:投资者就是傻瓜。布洛和克伦佩雷尔没有证明投资者是理性的,但他们确实证明,由于理性的投资者会观察其他投资者的行为,结果就是匪夷所思的价格下跌和冲高会不时出现。因此,如果市场在某天下挫20%,这可能将是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文章引用自: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04764&pos=RIGHT_HLB&pa1=3&pa2=5&loc=HOMEPAG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