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居寺发现的佛祖肉身舍利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6月下旬,陈放在首博的佛祖肉身舍利被请回云居寺展出,吸引了大批信众、游人前往观瞻。这舍利在首博时没这么火爆,回云居寺后,却受到热捧。人们这舍近求远却是为何?
反正都要去的,不妨趁这热乎劲跑一趟得了。这么想着,我也凑了一回热闹。
天桥有公交可以到,但是还要走很远一段。于是决定坐早晨6点多的绿皮火车去。关于绿皮车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没想到现在居然还有,体验一下也不错。这种车见站就停,我看大多人也是把这车当作地铁,去燕山、十渡的人比较多。可怜了我,4.5元的票价,买票手续费竟花了5元。

下得车来,却发现这是一个孤岛样的车站。周围没有什么大道,一条小土路看起来不像是为车站修的,倒像是走的人多了,踏出来的一般。
此去车站也不近,走了约摸半小时,才到云居寺的路口上。由于舍利展出只有10天,所以游人十分密集。人来车往好不热闹。
山门前挂着观瞻大典的横幅,安保工作也十分到位,除了日常的工作人员、保安,更有民警、武警和众多居士。

过得天王殿,寺内早已是披红挂彩,人头攒动。毗卢殿作为肉身舍利供奉之地,早已四遭戒严。游人须将随身所带包裹、雨伞、相机等一应物件寄存在钟鼓楼临时改作的寄存处,方可排队序次观瞻。

排了半天的队,进殿看时,却发现并不允许近前,只能通过一个液晶屏幕观看,而主办方不知是吝啬还是如何,屏幕上什么也看不清,只能依稀辨别轮廓。怎么就不能换个清晰点的摄像头呢?周围有人议论道,这还不如在家看电视清楚呢。我心中暗道,的确如此。

匆匆走过,出来之后,发现还有几位喇嘛也来观瞻,却只不见本寺僧人。难道这云居僧人持戒甚笃,不往来这俗人聚集的场合?
正在寺内四处走动瞻仰之时,却在一块空地上见到一群便装善男信女围坐一圈,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这当是真信佛的人了。在我看来真信佛者,当不重衣着形式,不论出身,不讲膜拜姿势,不求那一纸居士证,甚至不因饮食而与人隔阂,但心存善念,慈悲为怀尔。
大悲殿右手,亦有舍利展出,不过是骨舍利,人们又排起了长长的队。原想也排队看看的,却听殿门口一个透明钱箱前的工作人员压声喊道:观瞻骨舍利,每人随缘10元啊。
听了不觉好笑,既然是随缘,怎又规定金额呢?如此不看也罢。

云居寺是历朝的名寺,规模比较大。可惜1942年在战火中毁坏殆尽。如今房山正在照原样修复。该寺以藏经著称,石经山上藏着许多珍贵的石刻经书,成为后世勘校传世经书的标本。另有许多手抄经书,更有笃信佛徒用舌头血写就的舌血真经以及大量龙藏木经。
大悲殿两厢是为铝经馆,细看时,这些铝经当是房山当局为丰富馆藏而制造的噱头,不过是在一些铝板上机刻华文行楷体经书而已。
其实房山区为挖掘云居寺的旅游资源,所做的还不止这些。寺院很多厢房直接给改成了房山人文历史宣传的博物馆,陈列着许多与佛教无关的物件,如房山出土的陶器、瓷器、古钱币等等。
说到底,这次肉身舍利观瞻活动也不过是一次旅游炒作而已。虽然有些讨厌炒作,但是不得不说房山区比宣武区有办法,宣武区坐拥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的资源,却并没有房山这么会宣传。
也罢也罢。无利不起早,政府不是慈善机构,不能白帮忙,办这么个活动总要对当地旅游有利,总要见点政绩才有人肯出力的。可能对信徒来说,炒不炒都无所谓,佛在心中,不在寺内。
时间不够,本想再去石经山的,看来只能下次了。

云居寺老照片

云居寺沙盘

信徒们

开山琬公像

形象独特的佛塔

党的光辉无处不在

重台叠瓦

石经介绍

貌似NHK在做节目

舌血真经展出

单刻佛经展出

手抄经书展出

龙藏木经雕版

所谓铝经

琬公塔下地室内所藏石经

嘉庆御碑

琬公塔前待重建的南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