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华清池是玄宗与贵妃醉生之处,那兵马俑就是始皇帝梦死之所。两地之间有旅游巴士可乘,但是人又多,还要等半天,不如打车去了。打车不贵,用的哥的话来解释,他是为了挣那几升汽油的,打车费算纯赚。
兵马俑门票90元。不便宜,但是相对华清池来说不贵。起码年代上早了1000年,起码140才行。
中国地大物博,古迹到处都是。但在我看来,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有两处古迹必去,一是地下的兵马俑,一是地上的长城。很有意思,都是始皇帝的杰作。
从检票口到三个俑坑,还有将近十分钟的距离。有电瓶车可坐,一元一位。三个俑坑,一个文物陈列厅耸立在空旷的广场上,还没进门,就让你领略了始皇帝不同凡响的轩昂。
边上一个导游领团先参观陈列厅,我想这应是有他的道理的,于是规划了一下路线:陈列厅——一号坑——三号坑——二号坑——走人。
陈列厅相当于一个总纲,陈列了发掘出来的部分文物,整体介绍了始皇陵的大致情况以及发掘始末,很能勾起人们立马参观三个俑坑的欲望。如果先看俑坑,再来陈列厅,估计效果会大打折扣了。

(二号坑入口)
虽然早就通过各种媒介,对兵马俑“熟悉”了,但第一次这样走进去近距离接触,还是让我十分震撼,如果不是边上游人熙熙攘攘,我估计会“下体共眼球膨胀”。原来兵马俑是这样的!与电视新闻里不一样,与《古今大战秦俑情》里不一样,与教科书上黑白粗糙的照片更不一样。

(一号坑)
一号坑里修复的俑并没有想像的那么整齐,那么多,只是靠近入口的一段,后面还有更大一块埋在地下。一号坑中部,一些女性工作人员正在坑内用小铲、刷子之类的工具刨着黄土。在电视上见过文物发掘,也像他们这样。联想到近几天新闻里说的兵马俑时隔24年第三次发掘,我想他们可能是在打前战吧,可惜当时没太在意。一个导游刚还在说呢,由于一些彩俑出土后色彩很快就消失,目前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所以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进一步开发。
二号坑内的情形似乎证实着导游的说法,几乎看不到发掘出来的俑,全埋在黄土中。

(二号坑)
一号坑后部是陶俑修复现场,矗立着很多修复的俑,形成一个个小小方阵,其中某些俑身上还能依稀辨出一点颜色。

(一号坑修复现场)

(修复现场的驾车兵俑与马俑)

(与兵马俑一起守卫始皇帝陵寝的保安)
在参观过程中,碰到不少外国团,从导游使用的语言上,可以分辨出日本团、韩国团、法国团和来自英语区国家的团。从表情上来看,欧美团似乎纯属打酱油的,远没有日韩团的表情丰富。
日本团是一个老年团,他们表情复杂,除相机咔咔声外,伴随着导游的讲解,嘴里还不时发出一些声音:嗦嘚咝噶?嗦嘚咝叻!
不知道他们的心情如何。如果徐福东渡真的是把那五百童男童女带去了日本,那他们算是认祖归宗来了。如果他们中有参加过侵华的老兵,是不是对中国有一些惭愧?而或恶劣的在遗憾:“当初侵华的时候怎么没刨出这些宝贝”?不过时下他们那边猪流感正盛,还是远离他们的好!
韩国团是一个青年团,他们的表情也很复杂。卢武铉跳崖没几天,他们是带着悲伤来旅行、散心,还是在暗中谋划,回去之后把秦始皇也抢注成韩国人?
西方人不太懂我们的文化,用我们的文化熏大的,懂得一些的近邻又一个个野心勃勃、厚颜无耻,真的叫人无奈。无限羡慕昔孟母可以择邻处。
三号坑据说像个统帅部,也只进行了部分开发和修缮。边上有一些陈列,有几尊代表性的兵俑和一些发掘出来的兵器和配件。据说分辨陶俑等级官阶,主要看他们的靴子,靴子前面翘得越高的,官位就越高,而大部分是穿着平头靴的士兵。
(高级军吏俑)

(中级军吏俑)
与一号的坑整肃威严相比,三号坑似乎更多的是一种狼籍与苍凉。那些七零八落的陶片,似乎并不是没有生命的断瓦残垣,而是卧血沙场的一具具尸体。三号坑更像一个战场,敌人是时间,他们被时间打败,倒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待修缮的陶俑)

(三号坑内部分已修复的俑)

(头还在土堆内,只好拍马屁了)

(七零八落)

(跪俑,一跪几千年)

(残断)
据说日本人掌握了保护技术,想要参与发掘保护,而我们大家的意见仿佛一致:宁可再埋一百年,也不让小日本碰。
想起老同学讲的一个故事:他去比利时出差,当地一哥们不解中国民间对日情绪,同学比以比利时民间对德情绪,此兄顿悟。同学又说,日字,在中国还有FUCK的意思,比利时老兄立即用刚学会的中文道:“日日本!”
秦始皇已经在地下做了几千年的美梦了,再多做一些时间也无所谓。应该不会太久了。
(2009年5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