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前的立定、思考
标签:
君子小人赌博斗地主亿万富翁原始积累有钱就是爷有奶就是娘杂谈 |
我这样的人,注定无法习惯“立定,向右看齐”的生活。
但是在这个“干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生得好”的年代,我这个只能依靠干得好的人如果再不听招呼,不能服从的话很可能就过不好。
三十了,就快三十了。人生有几个三十?而我至今一事无成。身边同学朋友早在进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计划自己的人生,而我那时还什么都不懂。现在大家要么正朝当初的目标进发,要么小有所成,要么赚了钱,而我却还不如当初,除了负债累累外,只剩下对自己前途命运的迷茫。
这一年,很多次发现自己真的老了。以前连熬几个通宵都没事,现在稍微晚点睡就感觉要崩溃了;以前吃辣的从来不含糊,现在更多的时候想吃清淡了;以前一口气上六楼没什么问题,现在爬到三楼就要休息了……老了老了,太可怕了。性格却比以前更加固执,同时更加没有自信了。
如果说干得好、长得好和生得好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的三个类型的话,那我不具备其中任何一点。天啊,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一个人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在迷茫和困惑,还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是不是这个人基本上就废掉了?
当年正青春
前两天,电影频道又放了一遍《童梦奇缘》,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人们啊,总是认为自己有的是时间。”我真的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有的是时间,甚至可以说我有很强的危机感、紧迫感。我对在现在这个单位混日子的生活很不满意,一直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干劲。但是我最终还是混成这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是心态么?我太急切了?太急于求成了?太想一步成功了?多数时候没有啊。我常常告诉自己不要急于求成,做事待人从长计议,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往往秉承这样的宗旨,尽量放眼长远。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我竟没有藉此办成一件事?真的之后又靠狡猾、靠耍诈才能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吗?教科书和那些古训真的只是为和谐和大同而鼓吹之词吗?
李云龙和许三多,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到底要信哪一个?可气的是以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御用文人们完全可以为他们俩都找出一整套说辞,总结出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优点和成功经验,让人无所适从。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这么个本视钱财如粪土的人,如今不得不终日为衣食而忧,为钱财而累,这莫不是莫大的讽刺?这么多年没有一日不为债务困扰,没有一日不为衣食忧虑,没有一日不受内心煎熬。
真的是天将降大任么?笑话!比照《德川家康》里的人物,我没有小竹千代受得苦多,没有织田信长的天赋和家庭背景,没有丰臣秀吉的心机和谋略,没有德川的深谋和远虑……到现在,我甚至连年龄优势也没有了。
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信心,看不到前景、看不到未来、看不透人生。我该怎么办?
不如放手一搏?若成功了,自然有人把此一搏总结为成功的关键转折;若失败了,只能暗自伤感。成王败寇而已。评头论足的人都是站着说话的,搏与不搏的关键都在于对自己负责,不能看这帮孙子怎么评说。
那么从头开始吧,只当自己还是20岁,只当自己还什么都不知道,姿态放低点,要求降低点,自我期待也降低点。30了,再不搏真的没机会了。
不过,决定一搏是战略问题,怎么搏是战术问题。战略可以英雄主义,战术还是要实用点,哪怕小人一点,心机重一点,狡猾一点。只要最终成功了,评说自是往好里说。用中国的文化做到这点还不是小菜?你可以说李云龙投机、狡猾、赖皮、有组织没纪律,他可以说他不拘泥、敢作为、脑筋灵活、思维活泼……最不济了,还可以说是瑕不掩瑜。
《明朝那些事儿》里说了,要跟贪官斗,就要比贪官更狡猾,海瑞那样的是斗不过的。那今后就撕破脸做个小人吧,反正我现在君子不像君子,小人不像小人。一开始就做君子,人家会紧盯不放,稍有不慎,做一件坏事,就会被骂“伪君子”;如果一开始坏事做尽,突然哪天洗手了,还会赢得“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美誉,乐得轻松。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东条英机临死那刻放下屠刀,不知道会不会成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