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分账模式还能走多远?

(2008-09-03 01:09:50)
标签:

媒体分账

报纸

困境

物价上涨

杂谈

    2008年或许可称是市场化报媒的冬天。物价上涨导致新闻纸等原材料价格飞涨,报媒生产成本大增;楼市的低迷以及相关政策对健康类广告的规范,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告投放。

    这次新闻纸涨价似乎不像以前那种阶段性的波动,似乎有常此以往的趋势。首先,整个大环境物价上涨,导致新闻纸生产成本上涨,这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其次节能减排的政策提高了对造纸厂的环保要求,环保投入进一步增加,环保政策不可能改变,要降低这方面的成本可能只能依靠技术革新;再次,新的劳动法实施后,造纸厂想打人力成本的主意似乎也很难了;而且是上述几点可能会影响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生存,最终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而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楼市短期内想走出低迷状态似乎也不容易;同时随着健康类广告环境的进一步净化和规范,以前那种狂投广告、短线操作、赚一把就换产品的医药经销商客户也多销声匿迹,很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

    很多报媒似乎意识到这一增一减的长期性,纷纷在其它方面寻求开源节流之路。正在此时,以某“保健品直复营销”企业为代表的媒体分账合作模式进入报媒视线。

    所谓媒体分账模式,简言之就是企业在媒体白打广告,产品卖出去后再跟媒体分利润。对于病急的报媒来说,参与企业产品利润分成是很有诱惑力的,特别是在目前这种两头吃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值得一赌。但赌过之后,很多媒体才发现自己吃亏了。

    一方面,毕竟数据在人家手上,人家说卖出了多少产品就是多少,媒体要查实,唯一可用数据也是人家企业提供的,这多少让人心里没底。

    另外,产品的市场风险完全由媒体承担了。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以前企业拿现金来打广告,产品卖得不好,风险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现在广告费投入这部分风险则完全转嫁到媒体身上了。

    其次,分账合作毕竟有期限,这个期限内,媒体可以分账,但是过了期限,企业还可以得到惯性消费带来的实质收益和品牌形象等无形收益,媒体则得不到任何东西了。

    对于第一个现象,有人琢磨出一些的解决方法,力求做到让媒体觉得数据真实、可信。例如,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再如搭建第三方监控平台等等。无论如何,这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软件和平台毕竟是人开发和操控的。

    第二个现象,有人提出预交保底金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预先按报纸保本版值给报社一部分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利润分成,当然,这种方式下报媒的分成比例肯定就低了很多。这个方式看似保险,但实质上就等于是企业以最低折扣投放报纸广告。以前常规投放时,托人找关系,拼投放量,签各种协议、保证都很难拿到的折扣,这下很轻松就搞定了。绕了一大圈,吃亏的还是报媒,报媒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小之又小。往往广告投放刊例号称十几个亿的报媒,实际收成往往只有个零头,利润就更小了。

    第三个现象则往往引出一些令媒体尴尬的问题:时间签得短了,广告刚铺垫完,销售刚有点起色,合作期限就到了,媒体自然只能眼看着企业赚惯性消费的钱;时间签得长了,投入更多,万一产品很糟糕,那媒体则要负担很高的宣传成本。这种情形,正如吃到了鸡肋。

 

    有人提出,分账模式是利用媒体的闲置版面进行合作。版面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拿出来赌一把,反正赚了更好,没赚不亏。这个提法理论上很有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这么说。

    首先,什么是闲置版面?这很难划定标准。报纸广告占版量一般不应超过40%,那是不是实际广告版量没超过40%,其差值部分都是闲置版面呢?理论上可以这样认为,但实际操作中,则不然!

    第一,报纸总版数并不是固定的。广告版量过大或过小,多数报社都会通过调整总版数,来使广告占版量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这里的合理是广告收入最大化、报纸成本最小化、报纸内容最均横化的最佳结合。如果一味追求广告收入,广告刊登过多,新闻和广告版面比例失衡,则报纸可读性就会降低。如果通过增加新闻版来稀释过多的广告版,则会增加采编、印刷、运输配送的成本,而且报纸过厚,同样会影响阅读。这中间有一个临界点,过了这个点,广告越多,成本越高,利润越少。总版数的确定如此微妙,闲置版面在实际操作中也就很难界定。

    第二,税务局不会管你是闲置还是非闲置版面,也不会管你是哪种合作模式。在他们看来不过都是广告。他们除了考虑一下标明的公益广告外,其它的广告都要征税。

   

    目前有些媒体已经停止了这种分账合作模式,一些已经签约无法立即终止合作的媒体则开始停止新产品的加入。分账合作模式还能走多远呢?会不会有更新更好的解决办法?

    而对于报媒来说,如何开源,寻求新的赢利点,恐怕还需要再摸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