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领养灾区孤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08-05-30 15:55:58)
标签:

李中莹

领养

孤儿

心态

健康

    四川震灾后,出现很多孤儿,社会上很多富有爱心的家庭纷纷表示要领养这些孤儿,但是您了解领养会带来哪些问题吗?您知道以何种心态来领养吗?您懂得如何跟孩子交流吗?

    李中莹先生不久前在一次培训中针对一个领养的个案讲了如下内容,现根据录音整理相关内容如下,希望对有意领养灾区小孩的善良的人们有所帮助。

    (以下根据李先生在瑞和培训机构主办的“第三十八届NLP执行师文凭班”讲课的录音整理,有删节:)

    领养会产生很多问题,你有善心,你是顺便做一件好事,但你基本上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
    领养一个孩子,就等于好象从一个系统里面,把它里面一个成员拉过来。你想象古代,好象非洲那个部落里面,那个种族里面,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斗争,你把一个拉出来的时候呢,这个系统就少了一个,大自然,大系统要维持自然(整体)的平衡,它会做出一些安排来保持这个(平衡),不然的话呢,它现在不是倾斜了吗?那这个大系统就倒下来,散掉了。
    一支系统要维持平衡,就需要现在做一些事,需要让这个系统也少了一些东西,(比如你自己家族的成员生病、非正常死亡等)。这个我们一般来说呢就是折福了,中国人传统的说法。
    可是在这个里面,你(很难说)这样做是帮他们或者是为了自私,(因为你)的确损害了他们的系统,区别在这里,所以这个领养呢,你很难划一条线,(说)我真的为他的。
    你可以为了辩论来跟我说:那冬天下雪,我早上打开门,门外面有一个婴儿就在雪地上,我不养他,他就死掉啊。你十分善心,对,然后后来回到家里面,跟你的伴侣说,哎呀,反正我们没孩子,养一个孩子多好。这一句话是自私,是为自己,就已经不是为对方了。
    所以你很难划清楚一条线。现在你只可以怎么做呢?你知道他的生父生母的对吗?他们的父母不要他了对不对?一般来说,他们的系统,父亲不要了,还有爷爷奶奶,母亲不要了还有外公外婆,他们也是系统。
    甚至他们(小孩)有兄弟姐妹,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他们应该是优先的,系统(优先)照顾自己的成员,你是拿走了他们的。
    所以你现在只可以怎么做呢?继续保持跟他生父生母的联系,孩子够大的时候,懂事的时候,我不是说要三十岁,你心里觉得跟他在一起,他能够听得懂你的话,你就很认真的对他说下面的话,大致的意思一定记住:我不是你的妈妈(爸爸),所以我没有资格给你只有你妈妈(爸爸)才能给你的东西,可是我很爱你,我愿意为你做很多事,我从你的眼睛里面,看到你的爸爸妈妈的力量,我很尊敬他们。这样就把那个隶属于系统的虚位的资格平衡过来了,然后呢,鼓励他去见他的生父生母,然后,当生父生母愿意,孩子也愿意的时候,你要允许他回去,很大部分情况,到那个时候,孩子就不愿意回去,而愿意跟你。
    这个时候,孩子就(同时拥)有他的父母跟你的爱,(他得到的爱)就更多了,你就没有拿走别人的东西了,现在尽你所能跟生父生母保持联系,不能用一个借口:他们不理睬我,我为什么要理睬他?你应该偶尔一段时间告诉他们孩子成长得怎么样,你的心里要有一个想法:我只不过有个机会为他们照顾这个孩子,在照顾的过程,我有了一份乐趣,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来做这个事,(同时)你还可以完全的爱他。
    (我推荐大家)有空的时候看一本书,《谁在我家》,是我委托佛山的张虹桥先生翻译的,比台湾那个版本翻译得好,像诗一样。
    你甚至可以想象孩子的父母就在你面前,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照顾你们的孩子,我很爱他,我愿意为他做很多,你做完你的心就会平静很多。

 

    以上是根据个案的解决办法,地震灾区的小孩,很多失去了父母甚至整个家族的亲人,在领养他们的时候,可以借鉴上述方法,更具体的,更针对性的办法本人将于近期咨询李老师及相关人员,并将发布在BLOG中。

 

附:领养灾区孤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谁在我家》内容简介

    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由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宁格(Bert Hellinger)所发展出来。海宁格发现每一家庭或组织都有一股隐藏的动力,家庭或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这股动力的影响,而这个动力是在潜意识的深处,一般人不容易察觉。在家庭或组织中所发生的许多负面事件如:家庭失和、身心疾病、自杀、伤害意外、暴力犯罪等都是抵触这股力量所导致,而使整个家庭或组织的“爱的序位“(Orders of Love)受到干扰,有的时候这些事件还会重复发生,延续到下一代。
    系统排列的功能,就是要协助我们辨识家庭或组织背后的动力状况,把隐藏在潜意识的动力,藉由这个方法带到光亮的地方。同时也能找出解决的途径,调整被干扰的家庭或组织系统,让爱重新在家庭或组织中流动,不会把伤害再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也让组织能够顺畅的运作。
    作者伯特·海灵格以诗一般的语言向读者阐述了其发现的一些事情,而那些事情往往和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有关,这种关系控制着人们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德]海灵格著,张虹桥译。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