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闲聊,跟一个重庆的朋友谈到吃的问题。兴奋时,朋友表示,有机会一定带我去重庆尝尝正宗的地方小吃。他告诉我,重庆小吃一定要在街头吃才有味道。我想象那种场景:没有座位,站在街边,端着一次性碗,大口大口地嚼,哎哟,总觉得不太雅观,不过当他的面,不好明说。
突然,他问我,你能吃辣吧?
笑话,也不问问我是哪里人!
于是,我们又谈到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问题。
他排出这样的顺序:重庆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我表示强烈不同意。至于江西人是不是百“辣”不挠,辣死不回头,我就不管了,但是湖南人绝对是“怕不辣”。
应该说“怕不辣”要比“不怕辣”程度深。“怕不辣”是喜欢辣,辣不可或缺。我就是没辣的不吃饭。而“不怕辣”则是可以选择的,可辣可不辣,有辣不怕,无辣也行……
我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湖南人与重庆人谁更能吃辣的问题。
朋友强调,光是他们的麻,我就受不了。其实我刚接触川菜的时候,的确受不了那个麻,但是现在吃得多了,多少适应了。
争着争着,我逐渐组织好了自己的论据,于是乎作出如下论断:
湘渝一带,气候寒热分明、湿气较重,吃辣是为了祛湿、避瘟寒。渝人本怕辣,但又不得不吃,怎么办?长期实践过程中,先民想了个办法,先弄点麻的,麻得舌头没有了感觉,就怎么辣都不怕了。所以至今川菜风格就是麻辣,麻在先、辣在后。
而湖南人本就能接受辣,所以不加掩饰地吃辣,直至喜欢上吃纯粹的辣,吃出了火辣辣的性格、火辣辣的辣妹子。
一番推论,朋友词屈。
川渝本是一家,足见他们都不如湖南人能吃辣。
我这可不是与“城北徐公”比美,非说自己怎么样。事实就是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